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七章工程流体力学20141218
第七章工程流体力学20141218
7.3 流经环形缝隙的流动
由内外两个圆柱面围成的缝隙叫圆柱环形缝隙。 环形缝隙h与直径d相比很小,可沿圆周将缝隙展开,近 似看成是平行平面缝隙。可用平行平面缝隙的流量公式计算 缝隙流量。 (1) p 0 ,内外环不动, b d
dh3 Q p 12l
(2) p 0 ,内外环相对轴向移动速度U
小孔流量-压力特性曲线
缝隙的类型
平面缝隙
h1 p1 h2 p1
平行平面缝隙
同心环形缝隙
同心圆锥环形缝隙 环形平面缝隙(挤压)
环形缝隙
h1+e p1
h2+e p1
h1-e
h2-e
倾斜平面缝隙
偏心环形缝隙
偏心圆锥环形缝隙
环形平面缝隙(挤压)
7.1 流经平行平面的流动
定义:由两相互平行的平面形成的缝隙 特点:流体在缝隙中流动时,沿缝隙高度各流线互相平行
L长度上缝隙压强降:
6 Q h12 h22 6 U h1 h2 p p2 p1 2 2 b tan h1 h2 tan h1h2
缝隙流量:
2 bh1h2 b h12 h2 Q p U 6l h1 h2 h1 h2
上下平板均固定不动,上述各式分别变为
简化有
dph3 Q 1 1.5 2 12l
偏心将使缝隙流量增加
dph3 Q 2.5 最大偏心时:e=h(=1), 12l
最大偏心时的缝隙流量是同心时缝隙流量的2.5倍。
7.4 流经平行圆盘间的径向流动
在圆盘相对运动或压强差作用下,液体从中心向四周 径向流出(源流)或从四周径向汇入中心部(汇流)。 主要特点:流速沿流程而变。 流动原因:挤压流动,压力流动。
(平行流)。平行平面相距 h ,长度为 l ,宽度为
b, h b, b l 。间隙很小,故雷诺数一般低于临 界值,故属于层流。
微元流体的受力平衡方程
p pbdy p dx bdy bdx - dy bdx 0 x y
代入
p 2 , u y C1 y C 2 2l
U C1 h
断面流速:
p h 2 2 U 2 u y y 1 2 h 2 l 4
缝隙流量:
Q
h 2 h 2
ph3 U ubdy 12 l 2
流体靠上平面移动而产生流动-剪切流或库艾特流。 边界条件: yh/ 2时,u U/2; y h/2时,u=0。
p 2 y C1 y C2,得 代入 2l U 2 u 1 y 断面流速: 2 h u
缝隙间流速按直线规律分布。
缝隙流量:
Q ubdy b
e y h1 cosj h1 cosj h
通过宽度b=ds、高度h=y的缝隙流量可按平行平面流量 公式计算: r2 ph3 p 3 1 cosj 3 dj dQ y dj 12l 12l
r2 ph3 2 3 Q 1 cos j dj 0 12 l 将上式从0到 2积分得 r2 ph3 2 2 2 12 l
不同缝隙流的流量压力特性;
缝隙流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 基本要求: 掌握缝隙流的基本理论(包括重要概念,重要公式和重 要结论); 能应用缝隙流理论解决机械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1)小孔类型
(1) 细长孔:孔长比孔径大的多,L>4d; (层流)
(2) 薄壁孔: 孔长比孔径小的多,L<0.5d; (完全紊流) (3) 厚壁孔(短孔):长径比介于细长孔和薄壁孔之间。 (过渡流动) 在细长孔中,流体流动为层流;薄壁孔中流体流动为完全 紊流;而短孔中的流动为过渡流动。
u p 2 y C1 y C2 2l
中得
速度分布:
* 在这样的平行平面缝隙流中,任意过水断面上的流体 速度u 是按抛物线规律分布的。
过水断面处最大流速 umax( y= 0)
通过缝隙的流量 缝隙流基本方程 缝隙断面上的平均流速v: 平均流速与最大流速之比:
bh3 Q p 12.l
挤压流动
压力流动
7.4.1 挤压流动
在半径r处,将长度为d ,宽度为2r,高为h的液体微 环展开视为两平行平面间缝隙流动。
dp 6 Q dr rh 3
半径r处过流断面的流量等于 油液被排挤的流量:Q r 2U 将d p整理,积分后得
p 3U 2 r C 3 h
3U 2 r0 h3
孔口和缝隙流量在液压技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涉及液压元
件的密封性,容积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它是设计计算的基础。
因此:小孔虽小(直径一般在1mm以内),缝隙虽窄(宽度一般
在0.1mm以下),但其作用却不可等闲视之。
学习重点: 小孔的类型和流量压力特性 缝隙流形成和类型; 不同缝隙流的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规律;
1、流经薄壁小孔的流量计算
分析与假设: A、因惯性力作用,液体质点突然加速; B、先收缩,截面2—2,然后在扩散; C、造成能量损失,并使油液发热; D、收缩截面面积A2—2和孔口截面积A的 比值称为收缩系数 Cc,即
E、完全收缩:当油管道直径D与小孔直径d的比值D/d >7 时,收缩作用不再受大孔侧壁的影响。
dp p const dx l
沿缝隙长度l 的压力降为p,有: 可得
d 2u dy 2 p l
。
将上式对y进行两次积分得
u p 2 y C1 y C2 2 l
C1、C2为积分常数,由边界条件确定。
7.1.1 两平行平面不动, p0 (p1p2) 流体靠两端的压力差来产生流动的-压差流或泊肃叶流。 边界条件: y h/2,u0 代入式
h b
p1>p2
7.2 流经倾斜平面缝隙的流动
两平面互不平行,流道高度沿流道方向缓慢变化,形成 锲形缝隙,缝隙的高度逐渐减小的缝隙为渐缩缝隙,缝隙高 度逐渐增大的缝隙为渐扩缝隙。
微元缝隙为平行平面缝隙,满足如下方程:
d 2u 1 dp 2 dy dx
对y进行积分得
u dp 2 y C1 y C2 dx2
边界条件:y 0 u U y h u 0; 代入方程求得C1和C2后得
速度分布
2 y h dp y y u U 1 1 h 2 dx h h
速度分布:
y h 2 dp y y u U 1 1 h 2 dx hh
设在任一角度j时,两环表面的缝隙量为y,y是j的 函数,偏心距e 是个微量。 由于缝隙 y很小,g角很小,上式可写为
y r2 r1 cosg e cosj
r1 r2 h 为同心时的环形缝隙量。
e h
令相对偏心率
则有
y r2 r1 e cosj h e cosj
ph3 U Q 12l 2 h d
移动速度U与油液泄漏方向相同取“+”号,相反时取“ -”号。 (3)压力分布与平行平面缝隙流相同
7.3.2 偏心环形缝隙
在实际问题中,出现同心环形缝隙是不多见的,偏 心环形缝隙却时常出现。例如油缸与活塞之间的缝隙, 滑阀芯与阀体之间的缝隙,由于受力不均匀,经常呈现 偏心的现象。
0.1 0.601
0.2 0.615
0.3 0.634
0.4
0.5 0.696
0.6 0.742
0.7 0.804
2、流经细长小孔的流量计算
将细长小孔当作管道考虑,应用哈根—泊肃叶流 量公式,有
C—系数 A—细长孔截面积
3、流经短孔的流量计算
按薄壁小孔流量公式计算
其中 结论: ( 1 )对薄壁小孔,流过小孔流量与小孔前后压差的平 方根成正比,与油液粘度无关。 ( 2 )对细长小孔,流过小孔流量与小孔前后压差成正 比,与油液粘度成反比。
2)小孔流量-压力特性 特性方程: Q KAp m (m为由节流口形状决定的指数, m=0.5-1) 1)薄壁孔(m=0.5):
Q Cd A 2
p K1 Ap
1 2
2)细长孔(m=1):
d 4 Q p K 2 Ap 128l
3)厚壁小孔(0.5<m<1):
Q K 3 Ap m
6Q 1 1 p p1 2 2 b tan h h1
2 6Q h12 h2 p p2 p1 2 b tan h12 h2
2 b h12 h2 Q p 6l h1 h2
液体在倾斜平面缝隙中的压力随沿程x的变化而变化。
收缩断面(h1>h2):压力分布曲线为上凸,比平行平面 缝隙中呈线性分布的压力为高, 上凸程度随h1/h2的增加而 增大。 扩展断面(h1<h2): 压力分布曲线为上凹,比平行平 面缝隙中呈线性分布的压力为低,上凹程度随h1/h2的减小 而增大。
缝隙流量(某一过流断面):
Q
h
0
bhU bh3 dp ubdy 2 12 dx
压强梯度:
dp 6 U 12 Q = 2 dx h bh 3
由于 h h1 xtan,所以
l 1 (h2 h1 ) tan
dx
1 dh tan
12 Q 6 U dp 3 dh 2 dh bh tan h tan
缝隙中压力分布:
p( x) p1 p1 p2 p x p1 x l l
p1 p2 x p1 x l P2
u
通过缝隙的流量:
bh3 Q p 12.l
缝隙流基本方程
流过缝隙的压力降(压力损失):
沿程阻力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