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4 消化管 组织学与胚胎学

14 消化管 组织学与胚胎学

功能:分泌粘液
干细胞
处于活跃的增殖状态。增殖的子 细胞,有的向上迁移,分化为表面粘 液细胞,有的停留在局部或向下迁移, 分化为其它胃底腺细胞。
内分泌细胞
贲门腺:分泌粘液和少量溶菌酶
胃小凹深,腺短而弯曲 ,粘液性细胞为
幽门腺 主,少量壁细胞,很多G细胞。分泌粘
液、溶菌酶及少量蛋白分解酶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主细胞(胃酶细胞)
主细胞 (chief cell):胃酶细胞
分布:腺下半部较多
LM 部胞质强嗜碱性. 顶部胞质有大量酶原颗粒
EM :表面微绒毛,RER ,Golgi, 酶原颗粒
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
颈粘液细胞
分布:腺底腺颈部 细胞较大,圆锥形;
结构 核扁平靠近基底部; 核上方充满粘原颗粒,染色浅
LM 核圆居中,有双核;
结构
胞质嗜酸性.
EM :细胞内分泌小管和微绒毛、
微管泡系统、大量线粒体
功能:分泌盐酸、内因子 、组胺
盐 酸 的 合 成 与 分 泌
盐酸的功能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变成胃蛋白酶 ②杀菌 ③ 激活胃肠胰内分泌细胞活动
内因子的功能
与维生素B12结合,使之在肠管内不被 分解,并能促进回肠吸收B12。如内因子缺 乏,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可致恶性贫血。
第14章 消化管
消化系统
由消化管和消化腺 组成,主要对食物进 行物理性和化学性消 化,将大分子物质分 解为小分子的氨基酸、 单糖、甘油酯等,吸 收后供机体生长和代 谢的需要。
组成: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消化:糖、脂肪、蛋白质 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
甘油一酯、水、无机盐、维生素 排泄:食物残渣
陷形成的结构,其底为胃腺的开口。 (3)表面上皮为单层柱状的表面粘液细胞,分泌
含高浓度碳酸氢根的不可溶性粘液。 (4)固有层含大量胃腺,开口于胃小凹底部。 (5)肌层厚,三层平滑肌组成。 (6)外膜为浆膜。
1、胃粘膜上皮
表面粘液细胞
表面粘液细胞
光镜特点: 细胞柱状 核位于基部 顶部胞质充满粘原颗粒 功能: 分泌不可溶性粘液覆盖 上皮,起重要保护作用
幽门与小肠交界处
五、小肠(small intestine) ---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粘膜
上皮 固有层 小肠绒毛 粘膜肌层
环行皱襞
粘膜下层 肌层 外膜
皱襞
绒毛
五、小肠
?三个概念:
皱襞:粘膜和粘膜下层向上隆起 绒毛:上皮和固有层向上突起 肠腺:绒毛根部的上皮向固有膜
CT 内陷形层的盲管状结构
? 粘膜下层:较致密的结缔组织
小型消化腺(食管腺、十二指肠) 粘膜下神经丛:N元 + 无髓N纤维
*皱襞:粘膜+部分粘膜下层向管腔突起
粘膜下神经丛
两端:骨骼肌
? 肌层:内环外纵 其余:平滑肌
*肌间N丛:神经元 + 无髓神经纤维
? 外膜 两端:纤维膜(结缔组织)
其余:浆膜(结缔组织 + 间皮)
肌间神经丛
下端:平滑肌 ? 外膜:纤维膜(L.C.T )
四、胃
esophagus-stomach

胃底
胃(Stomach )
?粘膜层: ?单层柱状上皮:表面粘液细胞 ?固有层:胃腺 ?粘膜肌层:内环外纵
?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 ?肌层:内斜,中环,外纵 ?外膜:浆膜
1、结构特点:
(1)有许多纵行皱襞。 (2)表面有许多胃小凹:即表面上皮向固有层凹
?固有层:小肠腺,中央乳糜管。
?粘膜肌层:内环外纵。
?粘膜下层
?粘液性的十二指肠腺(pH8.2-9.3 )。
?肌层:内环外纵。
?外膜:浆膜。
2、小肠绒毛
定义:小肠上皮和固 有层共同突入肠腔形 成的指状突起
形状:十二指肠:叶状 空肠:长指状 回肠:短锥状
小肠 small intestine
十二指肠
2、固有层
胃底腺 fundic glands
位置:胃底和胃体的固有层
组成:1、主细胞 2、壁细胞 3、颈粘液细胞 4、内分泌细胞 5、干细胞
壁细胞(泌酸细胞)
EM ※C内分泌小管 ※微管泡系统 ※线粒体丰富
壁细胞(parietal cell): 泌酸细胞
分布:腺的上半部较多
体积较大,呈圆锥形;
空肠
回肠
小肠绒毛
小肠绒毛扫描电镜图
绒毛结构
上皮:单层柱状,含 ①吸收细胞 ②杯状细胞 ③内分泌细胞
中轴:固有层结缔组织
吸收细胞:数量最多(90% )
LM :细胞高柱状; 核椭圆位于基部; 游离面有纹状缘;
EM : 细胞顶部有紧密连接; 微绒毛; 细胞衣:酶; SER 、GC 丰富。
纹状缘 微绒毛
肌间神经丛
消 化 管 一 般 结 构
三、食 管
1上皮 2固有层 3粘膜肌
6外膜
4粘膜下层 4食管腺
5内环肌 5外纵肌
食管
上皮:复层扁平 ?粘膜 固有层:含食管贲门腺(粘液腺)
粘膜肌层:一层,厚,纵行平滑肌
?粘膜下层:L.C.T ,含食管腺(粘液腺)
上端:骨骼肌 ? 肌层:内环外纵 中端:骨骼肌 + 平滑肌
? 胃上皮表面覆盖的粘液层 厚, 主要由不可溶性粘液凝胶 构成,并含大量 HCO3 ‐。 ? 粘液层将上皮与胃蛋白酶 隔离,而高浓度 HCO 3‐使局 部pH 为7,既抑制了酶的活性, 又 可 中 和 渗 入 的 H+ , 形 成 H2CO 3,后者被胃上皮细胞的 碳 酸 酐 酶 迅 速 分 解 为 H2O 和 CO 2。 ? 胃上皮细胞的快速更新也 使胃能及时修复损伤。
光镜模式图
微绒毛 透射电镜图
杯状细胞:
分布:散在,从小肠至 大肠段杯状C逐渐增多。 绒毛与肠腺均有分布
功能: 分泌粘液,润滑、保护
绒毛
皱襞
粘膜下层
肌层 外膜
小肠绒毛
1、小肠结构特点:
(1)有许多环行皱襞。
(2)有许多肠绒毛。
(3)上皮
为单层柱状上皮。
(4)
固有层含有大量的肠腺及淋巴细胞,或密
集成淋巴小结,并可突入粘膜下层。
(5)十二指肠粘膜下层有十二指肠腺。
(6)外膜大部分为浆膜,少部分为纤维膜。
?粘膜:
小肠
?上皮:单层柱状,吸收C+杯C+内分泌C。
二、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1.粘膜层: ? 上皮: ? 固有层: ? 粘膜肌层:
2.粘膜下层: 3.肌层: 4.外膜:
?粘膜
上皮 固有层 粘膜肌层
? 粘膜
上皮:两端-复扁,其余-单柱 固有层:疏松结缔组织
(毛细血管、神经、腺体)
粘膜肌层:薄层平滑肌
*绒毛:上皮 + 固有层向管腔突起。
上皮 固有层 粘膜肌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