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人格心理学第一章概论讲学课件
最新人格心理学第一章概论讲学课件
三、人格的心理学定义 1、奥尔波特通过对50余种人格概念的分析, 最后提出了一个整合性的概念“人格是在 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 决定人对环境适应的独特性。” 2、 我国学者的观点——“人格是个体在遗 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 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 为模式”(郑雪) 四、人格心理学的任务
3.关于人格的分类 柏拉图:统治者类型、武士类型、平民类型 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心脏(血液)、肝脏 (黄胆汁)、胃(黑胆汁)、脑(粘液) 4.关于人格的评定 亚里士多德:在《形相学》中提出身体特征像 某种动物的人具有类似此种动物的气质的观点 鲍多、米乔恩等关于笔迹学的论述 (德)弗朗茨•加尔对人的心理能力与头颅形状 的关系做了观察研究,提出了“颅相学”。认为 脑的各区域是各种心理能力的特殊器官;脑的不 同区域发育不同会导致相应头颅区域凹凸的变化。 二、形成期(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 1.高尔顿的研究 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侧重于人的个别心理 特征; 研究范围广泛. 2.弗洛伊德的研究 3.阿尔波特的工作: 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人格心 理学的诞生
4、文化学的概念:人格与行为:从文化学的视角 对人格的界定,人格是个体在特定文化状态下的生存状 态。“人格”在文化学中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人格,即个 体在接受特定文化熏陶时,通过对特定文化的内化以及 个体社会化后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具 体表现为气质性格、个性特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 内容。文化人类学强调文化决定论,通过对文化与人格 的研究,全而阐述文化对人格的塑造作用,把文化与人 格结合起来。文化人类学认为,人类之所以有各种不同 的行为模式,不是由其生物特性决定的,而是由各自独 特的文化背景决定的。文化人类学强调文化对人格的决 定作用,它赋予人格了文化意义,使得人格具有了这样 一种内涵,即在社会文化与先天生物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2、人格的法学概念: 从法学的角度理解人格最早产生于罗马。罗
马法中,人格是依附于人(主体)又区别于人 的概念,具备人格的主体与人不在外延上重合。 人格理论最重要的特点就在于人与人格的分离, 首先,作为权力主体的人必须是“自由民” (status libertatis),古代罗马法中人格理论 产生的基本价值在于区分自然人不同的社会地 位。当欧洲进入中世纪以后,另具特色的封建 身份等级制度得以建立,罗马法的人格理论和 制度寿终正寝。自中世纪后半期起,“人格” 作为一个哲学或者伦理学上解释“人的本质” 属性时常用的重要概念而被使用。近代法对自 然人人格的普遍承认的哲学基础是人道主义和 自然法思想,自然人人格表现了人类尊严、人 类对个人自由和安全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对 人的生命、身体和人类情感的尊重。一切被称 之为“人性”的要素,构成了自然人人格的伦 理基础。但仅就法律意义的语言中,人格只能 作资格解。
三、活跃期(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 从20世纪30年代以社会精神分析学派人格
理论的产生和人格测量的兴起为标志,直到20 世纪50年代被称为人格研究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如下:
1.发展速度快 2.研究范围广 3.理论纷争激烈 四、平稳期(20世纪50年代至今)
受系统科学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以后, 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开始进入平稳阶段,学派间 的纷争趋于缓和。
这一时期的特点表现为:
1.人格研究的综合化趋势 2.强调自我研究
3.当前人格研究的几大趋势: A. 社会学习人格理论 B.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C. 人格认知理论
第三节 人格心理学理论
一、前科学理论
二、]科学理论 三、前科学理论与科学理论的关系
四、范型与人格心理学流派:人格心理学自诞生至今, 逐步呈现出群雄争霸的局面:
揭示人格心理现象发展变化的基本规
律;确定人格心理现象形成的原因;运用 相关的人格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主要运用 于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人事管理等领 域。
第二节 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人格心理学思想 (一)人性论与人格心理学 (二)人格心理学思想 1、儒家人格心理学思想 2、道家人格心理学思想 3、佛家人格心理学思想 二、西方人格心理学思想的发展 一、孕育期(公元前5世纪——19世纪中期) 1.关于人性的善恶问题 性善论:苏格拉底、柏拉图、卢梭 性恶论:奥古斯丁、霍布斯 白板说:亚里士多德 2.关于人格结构 柏拉图:理性、意志、欲望三因素合成说 亚里士多德:营养的灵魂、 感觉的灵魂、 理性 的灵魂
(一)1、精神分析学派2、 特质学3、生物学派(包括新 近的进化论人格心理学)4、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学派 6、 人本主义学7、认知学派 (二)学科现状的两种看法:乐观;忧虑
五、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
1、自由意志—决定论 2、理性—非理性 3、整体说与元素说 4、素质论—环境论 5、主观性—客观性 6、前动性—反应性 7、稳态—异态 8、可知性—不可知性 9、可改变性—不可改变性 六、人格心理学基本问题
3、伦理学的概念:人格与品德:源自理学是一门系 统研究人类道德现象的科学,其对人格的研究是从进行 社会道德活动中的个人入手的,它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 的道德关系,并将其与人的本质、价值和生活方式紧密 联系在一起。在道德实践领域,人们形成了一系列基于 道德认识进行的对于一切道德活动进行评判的道德人格 水准,进而形成了人格的伦理学概念。
人格心理学第一章概论
张海钟,1963年生,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人。 1994年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心理学)硕士。 2001年河西学院教育学系心理学教授。 2003年西北师大教育学院心理学系特聘教授/ 硕士生导师。 2002年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高级职 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教育学学科组 成员。 1998年获得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材奖 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肃省优秀专家称 号; 2005年入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 1985-2008年曾主讲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 社会心 理学、管理心理学、女性心理学、 教育学、教育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10余门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