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说明:全卷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9分)1.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炫.目(xuàn)晶莹.(yíng)参.差(cēn)霓.裳(ní)B.眼棱.( ling)分泌.(bì)深湛.(zàn)观.宇(guān)C.璀.璨(cuǐ)斑斓.(nán)桑梓.( zǐ)自强.(qiǎng)D.聒.噪(guō)眸.子 (mú) 浣.装(wuàn)豢.养(huàn)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A.安谧烙印矜持风度蹁蹁B.阿谀带挈裨益循规蹈矩C.玲珑险峻殉职潸然泪下D.巉岩谛听摇曳咄咄逼人3.下列句中带线的短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可是,在那高高的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大厦上,它们的上半截,昼的军团还固守着,都还是一片明艳的阳光。

(两个均为偏正短语)B.今天,她特别漂亮,打扮得朴素又大方。

(联合短语)C.坐船夜游,放佛进入了梦境。

(述宾短语)D.他们几个都忙着背了书包去教室上课。

(连动短语)4.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家有爸爸妈妈和我,每天早上我们三人就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晚上又殊途同归。

B.当我成绩不好的时候,爸爸也同室操戈,心狠手辣地揍得我五体投地。

C.妈妈看见我被爸爸体罚时,居然在一旁袖手旁观,从来不见义勇为,有时甚至助纣为虐。

D.那些邻居还羡慕我们这个家,夸我爸爸和蔼可亲,夸我妈妈温柔善良,夸我天真烂漫。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今天的中国虽然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可是环境保护问题尚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与关照。

B.当年南京大屠杀,日本鬼子给中华民族犯下了滔天罪行,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永远不要忘记,牢牢记在心头。

C.在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我市2014年羊肉美食节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D.前不久,我市被评为全省十四个工业强市的先进单位之一,说明简阳的发展得到了上级相关部门的首肯。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阅读小说要注意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B.读议论文,要理清文章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一文,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C.新闻是世界上发表量最大,受众文体,它通过各种传媒对当前的政治事件和社会生活进行报道。

无论是哪种新闻都必须具备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的特点。

D.阅读游记,要弄清游踪,抓住景物的特征,还要仔细揣摩语言,体味文中蕴涵的清静之美,体会作者渗透在景物描写中的感情。

刘大杰的《巴东三峡》就是以游踪为线索,刻画了从宜昌到重庆逆流游三峡所见的景与物。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元末明初,伴着《三国演义》的问世,有一部伟大的长篇小说《水浒传》也诞生了。

这两部小说与后来的《西游记》红楼梦一起称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对后世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B.《格列佛游记》把艺术虚构和现实讽刺结合起来,而且自如地晕了繁育对比夸张映射等各种修辞手法,对英国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

C.“逼上梁山、火眼金睛、刘姥姥进大观园、桃园结义”这几个成语或熟语依次出自于《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

D.鲁提辖、宋江杨志范进均为《水浒传》中的文学人物。

8.按要求答题。

(3分)在一次头脑风暴会上,平时成绩优秀的张伟同学向同学们倾诉了他最近的一个烦恼:上次月考没考好,他很郁闷。

请你在这次班会上帮助他打开这个心结。

(1)给张伟同学推荐一条能让他振作精神的格言。

(2)写几句写几句话劝说张伟同学。

(要求用上一个比喻句)9.《水浒传》中除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打抱不平的故事外,类似的故事还有《醉打蒋门神》,写几句话评价这类故事?(2分)10.下边是励志学校学生会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给同学们发出的倡议。

请你在文中空白处补写上相关内容。

(3分)遵守公约,文明上网,营造健康的网络道德环境倡议书同学们: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当它刚刚兴起时,我们曾站在潮头,以十分激动的心情迎接它的到来,以如饥似渴的态度学习它的知识,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动它的应用,以只争朝夕的作为促进它的发展;当它迅猛发展的时候,我们脚踏实地,以清醒的头脑关注它的走向,以满腔的热诚呼唤它的文明。

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等单位共同发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表达了我们的心声。

在此,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如下倡议:1、遵守公约,争做网络道德的规范。

我们要学习网络道德规范,懂得基本的对与错、是与非,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分清网上善恶美丑的界限,激发对美好的网络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规范。

2、。

3、。

网络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全新的生活画面,同时,美好的网络生活也需要我们用自己的美德和文明共同创造。

让我们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响应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号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尊、自律,上文明网,文明上网。

2014年10月10日11.在下边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7分)(1),生长明妃尚有村。

(刘大杰《巴东三峡》)(2)细细谛听,水声,如诉如泣,仿佛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

(赵丽宏《周庄水韵》)(3)潭西南而望,,明灭可现。

(柳宗元《小石潭记》)(4)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5)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二、阅读(31分)(一)(10分)八点五十分,满船人,都在仰头观望。

我也跑到甲板上来,看到万仞高峰之巅,有一细石耸立如一人对江而望,那就是充满神奇缥缈传说的美女峰了。

据说一个渔人在江中打鱼,突遇狂风暴雨,船覆灭顶,他的妻子抱了小孩从峰顶眺望,盼他回来,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他终未回来,而她却依然不顾晨昏,不顾风雨,站在那儿等候着他至今还在那儿等着呢!……如果说瞿塘峡象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象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船随山势左一弯,右一转,每一曲,每一折,都向你展开一幅绝好的风景画。

两岸山势奇绝,连绵不断,巫山十二峰,各峰有各峰的姿态,人们给它们以很高的美的评价和命名,显然使我们的江山增加了诗意,而诗意又是变化无穷的。

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突然是绿茸茸草坂,象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特别好看的是悬岩上那一堆堆给秋霜染得红艳艳的野草,简直象是满山杜鹃了,峡急江陡,江面布满大大小小漩涡,船只能缓缓行进,象一个在丛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行的旅人。

但这正好使远方来的人,有充裕时间欣赏这莽莽苍苍、浩浩荡荡长江上大自然的壮美。

苍鹰在高峡上盘旋,江涛追随着山峦激荡,山影云影,日光水光,交织成一片。

十点,江面渐趋广阔,急流稳渡,穿过了巫峡。

十点十五分至巴东,已入湖北境。

十点半到牛口,江浪汹涌,把船推在浪头上,摇摆着前进。

江流刚奔出巫峡,还没来得及喘息,却又冲入第三峡西陵峡了。

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

船一下象流星随着怒涛冲去,一下又绕着险滩迂回浮进。

最著名的三个险滩是:泄滩、青滩和崆岭滩。

初下泄滩,你看着那万马奔腾的江水会突然感到江水简直是在旋转不前,一千个、一万个漩涡,使得"江津"号剧烈震动起来。

这一节江流虽险,却流传着无数优美的传说。

十一点十五分到姊归。

据袁崧《宜都山川记》载:姊归是屈原故乡,是楚子熊绎建国之地。

后来屈原被流放到汨罗江,死在那里。

民间流传着:屈大夫死日,有人在汨罗江畔,看见他峨冠博带,美髯白皙,骑一匹白马飘然而去。

又传说:屈原死后,被一大鱼驮回姊归,终于从流放之地回归楚国。

这一切初听起来过于神奇怪诞,却正反映了人民对屈原的无限怀念之情。

12.给节选的几段文字加一个恰当的标题。

(2分)13.作者以沉船游三峡为线索。

速读选文,说说作者经过了哪些地方?(3分)14.简略说说下面这个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分)如果说瞿塘峡象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象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15.谈谈文中两处叙写美妙的传说有什么作用?(2分)(二)(9分)海洋是未来的粮仓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

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

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

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

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

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

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

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

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

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

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16.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3分)17.文中带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18.说说下边句中加点字为什么用得好?(3分)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三)(8分)【甲】教学相长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