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提纲一、学习目标:1、了解文学常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背诵、翻译课文,掌握常用文言词语。
3、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二、自我检测:1、文学常识积累法(筛选主要信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七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
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
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
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
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但不得“签书公事” 在城东买地养家。
《 记承天寺夜游》就写于此时)之后他几经贬谪,直到宋徽宗接位,大赦天下,他才得到内徙的机会,但至常州便病逝了,时年64岁。
死后谥“文忠公”。
本文写于1083年,其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他任团练副使,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2、温故知新法:本文作者( ),字( )号( ),谥号( ),( )朝著名的( )家、( )家。
他与其父( ),其弟( )合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
他的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开创了( )的词风。
我们还学过他的:《 》《 》。
(请同学起来背诵) 请写出唐宋八大家中其他五人:3、注音:未寝. ( ) 藻荇.. ( ) 竹柏.( ) 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翻译句子。
欣然..起行: 遂.至承天寺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月色入户. 解衣欲.睡 盖.竹柏影也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念.无与为乐者 4、小组内检查背诵情况、翻译一遍。
三、合作探究法: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这八个字高度概括了诗人的心情。
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吗?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写了庭中月色,这样写有什么妙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文章最后一句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你认为这句话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你怎样理解“闲人”二字?四、走近苏轼(欣赏诗词) 五、小结:作者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
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四、我的收获:你从本文学到了些什么?(可从写法、思想感情方面考虑)质疑: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有疑问就对了,因为一节课的结束就是同学们探索的开始,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用心去品味生活,你的生活将会有无限宽广……走近苏轼诗词欣赏《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浣溪沙》山下兰牙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再无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桔绿时注释赠刘景文:刘景文,名季孙,字景文,苏轼的好朋友。
擎雨盖:挡住雨水的盖子。
擎,托住。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芒鞋指的是草鞋。
“向来”指的是刚才。
“萧瑟处”指的是遇雨之地。
赏析:作者抓住自然现象,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天有阴晴变幻,人有逆境和顺境,一定要处世不惊,顺其自然。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释】密州:今山东诸城。
黄:黄犬。
苍:苍鹰。
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
千骑:汉羽林军戴锦蒙帽,穿貂鼠裘。
这里与下句“千骑”均指苏轼的随从。
报:报答。
倾城:指全城观猎的士兵。
孙郎:孙权曾亲自射虎于凌亭,这里借以自指。
节:符节。
汉时冯唐曾奉文帝之命持节复用魏尚为云中太守。
这里以冯唐自比,有不服老与赴边的两层意思。
会:当。
如满月:把弓拉足,表示有力。
天狼:古时以天狼星主侵掠,这里以天狼喻西夏。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关于“月”的名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大漠沙似雪,燕山月如钩。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美,从平凡中来!——三味细品《记承天寺夜游》在古今中外的众多文学家里,苏轼是那么与众不同的一个。
再苦涩的遭遇,再难言的酸辛,再激愤的心境……在他这里,都能奇妙地变做美的化身,以最美的姿态永远留于青史之中。
哪怕是最平淡无味的地方,在内心芬芳的他那儿,都有风景。
《记承天寺夜游》就是这样一篇“妙手偶得之”的佳作。
区区84个字,有情节,有悬念,有美景,有情思……个中滋味,颇有深意。
一、记叙凝练含蓄,余味无穷。
这是随笔性质的一篇小文,语言极其简洁,以极少的文字包含了极多的内容,看似随事记录,却达到了“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境界。
寥寥数语,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承天寺。
人物:“我”与张怀民。
事件:夜游承天寺。
起因:月色如户,欣然起行。
经过: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看到美丽月色,抒发心中感慨。
记叙的六要素聚集了其中的五个。
总共才84个字的文章,又如何不显得枯燥呢?因为他在凝练之余,味道十足。
你看,已经是农历的十月了,初冬夜已寒,寒夜孤单,只得“解衣欲睡”了。
孰料有不速之客不期而至——月色。
作者大喜过望,“欣然起行”。
片言只语之间,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已在笔端。
如此良宵,“独乐乐”怎么可以呢?一个“念”便从欣喜进入了沉吟不语中。
种种复杂的情思尽在一念之间了。
思有所得,自然地“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一“寻”字有万种风情:那急欲找到的迫切,那非他莫属的笃定,……等到到了寺中后,居然是心有灵犀——“怀民亦未寝”。
所谓知交,莫过于此。
于是,从容漫步在月色之下,好美!全文至此,才47字。
不仅记叙得眉目清秀,而且是跌宕起伏,句句韵味无穷,字字翻江倒海。
二、描写信手得来,如诗如画。
夜游所见,乃是全篇之精华所在。
但依然是惜墨如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就三小句话,无甚出奇,又用了一个用俗了的比喻“月色如水”。
就这么信笔拈来,如何化腐朽为神奇的?他只是就看到的写:庭院里上上下下,自上而下,都充满了透明清澈的水,那个不起眼的“如”字提醒我们——只是好象。
而水中呢?水藻、荇菜参差错落,互相交错,清影婆娑。
寺庙之中怎么会有水草一类的东西?最后一句揭谜:盖竹柏影也。
他是利用人们的错觉,将错就错,先声夺人,层层隐喻,在你意乱情迷时,方“柳暗花明又一村”。
原来那积水是那一泻千里的月色,水草是那院中的竹柏在月光下的影子。
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跃然而出,冷月清光被描摹到了极处,诗画合一,慧心独具。
三、抒情不着痕迹,遐思悠长。
在写就这篇千古名作时,苏轼实际上过着流放似的生活,境遇困苦无比,可谓“门前冷落鞍马稀”。
对这样一位有才华有抱负的人中之杰而言,无疑处于一种重创里。
但是他是这样面对命运的打击的呢?84个字里,没有悲伤,没有抱怨,没有一蹶不振……只有美!月色入户,便“欣然”,他是那么容易快乐;处境悲戚,“无与乐者”,也不过是短短一“念”,想到志同道合的怀民,即摆脱了沉思考虑的片刻失落;兴之所至,寻找怀民,悠然漫步……寻常的月光,寻常的竹柏,在他眼中,美若仙境。
假若单单至此结束,也是一美文。
加上“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就更宕开了一笔。
一个连寻常事物都能挖掘出深邃美质的人,还能有什么不能够面对的?轻轻一声感慨,个中滋味谁解?如此美丽,除了我等,谁人得看的自豪;身闲心不闲的落寞;痛苦中的努力发现光明……凡此种种,尽在读者的阅读世界里。
(一)月与古代传说1、月中丹桂,自风霜难老。
阅尽人间盛衰草……2、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二)月与自然现象1、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2、月晕而风,础润而雨3、东西生日月,昼夜如转珠4、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5、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6、一夜梦游千里月,五更霜落万家钟(三)月与事理1、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2、日中则昃,月盈则食3、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4、花不常好,月不常圆。
世间万物有盛衰,人生安得常少年5、月有阴清圆缺,人有旦夕祸福6、月解重圆星解聚7、日知其所不足,月无忘其所能8、如月之恒,如日之升9、万影皆因月,千声各为秋(四)月与情感1、月是故乡明2、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3、一声似向天上来,月下美人望乡哭4、今年元月夜,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6、狂云妒佳月,怒飞千里黑。
佳月了不嗔,曾何污洁白。
7、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8、多情谁是南山月,特地暮云开9、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1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11、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12、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13、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14、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15、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16、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五)月与景色1、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2、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3、野火初烟细,新月半轮空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5、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6、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7、细烟生水上,圆月在舟中8、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9、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10、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1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12、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13、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临窗乱月明(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