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三物理第一次月考
2012-2013年上期高三物理第一次考试
一.选择题(10道共50分每题选全者得5分漏选者得3分)
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是( C )
A.㎏、N、m B.㎏、N、s C.㎏、m、s D.N、m、s 2.在物理学史上,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 B )
A.牛顿 B.伽利略
C.爱因斯坦 D.亚里士多德
3.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一时刻沿同一方向做
直线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3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ACD )
图3
A.前10 s内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后10 s 内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小
B.前10 s内甲在乙前,后10 s乙在甲前
线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
A.甲先到达 B.乙先到达 C.甲、乙同时到达 D.不能确定
7.某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物体所受合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物体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物体在2~4 s内做匀加速直
线运动
B.物体在4 s末离出发点最远
C.物体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
D.物体在0~4 s和在4~8 s内的位移相同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
A.两个物体只要接触就会产生弹力
B.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
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和物体的运动方向
相反
D.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必与其几何中心重合
9、我国道路安全部门规定: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最高时速为120km/h。
交通部门提供下列资料:资料一:驾驶员的反应时间:0.3~0.6s
资料二:各种路面与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路面动摩
擦因数
干沥
青
0.7
干碎石路面0.6~0. 7
湿沥青0.32~ 0.4
根据以上资料,通过计算判断汽车行驶在高
速公路上的安全距离最接近( B )
A.100m B.200m C.300m D.400m
10、如图所示,倾斜的传送带顺时针
匀速转动,一物块从传送上端A滑上传送带,滑上时速率为v1,传送带的速率为v2,且v2>v1,不计空气阻力,动摩擦因数一定,关于物块离开传送带的速率v和位置,下面哪个是可能的(ABC )
A.从下端B离开,v>v1 B.从下端B 离开,v<v1
C.从上端A离开,v=v1 D.从上端A 离开,v<v1
11、(2012福建省师大附中模拟)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A
放在质量为M的三角形斜劈上,
现用大小均为F、方向相反的水平力分别推A和B,它们均静止不动,则(D )
A.A与B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B.B 与地面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C.B对A的支持力一定小于mg D.地面对B的支持力的大小一定等于(M+m)g
12. 平面内作用于同一点的四个力若以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有F1=5N,方向沿x轴的正向;
F2=6N,沿y轴正向;F3=4N,沿x轴负向;F4=8N,沿y轴负向,以上四个力的合力方向指向( D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13. 如图所示,一个重为5N的大砝码,用细线悬
挂在O点,现在用力F拉砝码,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0°时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所用拉力F的最小值为( B )
A.5.0N
B.2.5N
C.8.65N
D.4.3N
14、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当列车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时AC
A.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1∶2∶3∶……n
B.每节车厢经过观察者所经历时间之比是1∶2∶3∶……n
C.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3∶5∶……
D.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2∶3∶……
9、两个力F1和F2间的夹角为θ,两力的合力为F。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F1和F2大小不变,θ角变小,合力F就越大
B.合力F总比分力F1和F2中的任何一个力都大C.如果夹角θ不变,F1大小不变,只要F2增大,合力F就必然增大
D.如果夹角θ不变,F1和F2大小增加同样的数值,合力F的方向不变
第II卷(共44分)
三、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44分)
15.(14分)(1)(5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步骤如下,请将正确的排列顺序写在横
线上。
A.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和在白纸上记录测力计拉力的方向OC,取下弹簧秤.
B.在白纸上以O为作用点,按同一标度作F
1、F
2
和F'的力的图示。
C.同时记下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
1、F
2
,在白纸
上记录两测力计拉力的方向OA、OB.取下弹簧秤. D.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P点,将两个细绳套系在橡皮条的另一端.
E.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F
1、F
2
的合力F.
F.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在白纸上记录橡皮条与细绳套的结点到达的位置O.
G. 观察F和F'是否相等,并作出结论.
H. 在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
I.整理实验仪器。
(2)(6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若小车作匀变
速直线运动,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
0.02s,测得s
1=5.00 cm,s
2
=1.36 cm,s
3
=1.48 cm。
那么:AD之间的平均速度V= m/s,C点的瞬时速度V
C
= 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m/s2。
(取三位有效数字)
(3)(3分)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弹簧竖直悬挂,并在下端逐个增加钩码,同时用毫米刻度尺分别测出加挂不同钩码时弹簧的长度L,测出的弹簧的弹力F(F的大小等于所挂钩码受到的重力)与弹簧的长度L的各组数据,逐点标注在图乙中的坐标纸上,设弹簧原长为Lo,则弹簧劲度系数K的表达式为,由此可以得到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 (取三位有效数字)。
15.(1)HDFCABEGI (5分)
(2) 0.560 0.710 3.00 (6
分)
(3)K=F/(Lo-L)(2分),约为 113 (1分)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7分;解答应
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从地面竖直上抛一物体,通过楼上1.55米高窗口的时间是0.1秒,物体回落后从窗口顶部到地面的时间是0 .4秒,求物体能达到的最大高度(g 10米/秒2)(20米)
15.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速度v A=20m/s,B车在后,速度v B=30m/s。
因大雾,能见度很低,B车在距A车750m处才发现前方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
已知B车在进行火车刹车测试时发现,若车以30m/s的速度行驶时刹车后至少要前进1800m才能停下,问:
(1)B车刹车的最大加速度为多大?
(2)计算说明A车若按原来速度前进,两车是
否会相撞?
(3)能见度至少达到多少米时才能保证两辆火
车不相撞?
18.(10分)如图所示,一轻质三角形框架B处悬
挂一定滑轮(质量可忽略不计)。
一体重为500N 的人通过跨定滑轮的轻绳匀速提起一重为300N 的物体。
(1)此时人对地面的压力是多大? (2)斜杆BC ,横杆AB 所受的力是多大? 18. 解:(1)先以人为研究对象,人受三个力作用,重力G 、地面对人的支持力F N 、绳子的拉力F T 。
由平衡方程可得:F N +F T =G ,解得 F N =200N 。
即人对地面的压力为200N 。
(2)以B 点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将绳子的拉力F 分解为两个力:一个分力是对 AB 杆的拉力、一个分力是对 BC 杆的压力。
F =2 G =600N ,由题意及受力分解图可知:
3
20030tan =︒=F F AB N 3400
30cos =︒
=
F
F BC N
18、如图所示是一种研究劈的作用的装置,托
盘A固定在细杆上,细杆放在固定的圆孔中,下端有滚轮,细杆只能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在与托盘连接的滚轮正下面的底座上也固定一个滚轮,轻质劈放在两滚轮之间,劈背的宽度为a,侧面的长度为l,劈尖上固定的细线通过滑轮悬挂质量为m的砝码,调整托盘上所放砝码的质量M,可以使劈在任何位置时都不发生移动.忽略一切摩擦和劈、托盘、细杆与滚轮的重力,若
10l,试求M是m的多少倍?
a=
5
18、答案:1.5 解:分析托
盘和劈的受力,如图甲、乙所
示.托盘受向下的重力F3=Mg,
劈对滚轮的支持力F 1,圆孔的约束力F 2.劈受两个滚轮的作用力F 4、F 5,细线的拉力F 6=mg . 对托盘有:F 3=Mg=F 1cos α,则Mg=
l
a l 422- F 4
对劈有:F 6=mg=2F 4sin α,则mg= l
a F 4 因为F 1与F 4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以F 1=F 4 由上三式得:M=
m
a
a l 422-
代入数据得:M=1.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