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7年最新 二轮复习 第6讲 甲午战争后的中国—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2017年最新 二轮复习 第6讲 甲午战争后的中国—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3、影响: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触及根本的专制制度
拓展延伸: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总述:从清帝退位到东北改旗易帜(1912~1928年),主要 处于北洋军阀的统治,可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 年)和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916~1928年)两个阶段 政治:(1)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进而复辟帝制,接受 日本“二十一条”,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发动了一 系列革命运动; (2)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国共合作北伐基本上推翻 了北洋军阀统治,1928年东北改旗易帜,北洋军阀退出历 史舞台; (3)共产党开展革命斗争,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2、义和团运动 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 (1)背景:19世纪末,_________ (2)概况:提出“_________”口号 ,在天津、北京东交 扶清灭洋 中外反动势力 联合 民巷和西什库教堂阻击侵略者,被_____________ 绞杀。 瓜分中国 (3)作用:粉碎了帝国主义 _________的阴谋;体现了中 反侵略 的英勇斗争精神。 国人民_______
专题二 工业文明时代的东西方世界
第6讲 甲午战争后的中国(1894~1919)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建时空坐标 · 知识定位更准来自 ]时段特征概览总述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 高峰期,民族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 动,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舞台上都异常活跃
【答案】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思想,成为五四运动产 生的思想基础; (2 分) 辛亥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 得到发展,无产阶级力量 壮大,为五四运动提供阶级 基础。 (2 分)
视角2: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辛亥革命深远影响
1、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①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 义进一步发展,促成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中共的诞生奠定了阶级 基础。②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 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碍。③辛亥革命解放了思想,创造了中共诞生的思想 条件。 2、纪念辛亥革命有助于拉近海峡两岸的距离。辛亥革命是海峡两岸中 国人共同的历史记忆,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是辛亥革命历史遗产的继承 人。纪念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等辛亥革命先辈的功绩,正确阐释辛亥革命 的历史,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题中应有之义,可以增进两岸同属一 个中国的共识,拉近两岸民间的距离,增强台湾岛内反独促统的思想意 识和力量凝聚,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中,发挥积极的正面的意义。 3、纪念辛亥革命有助于动员广大华侨华人共同支持祖国的建设事业。 海外华侨华人曾经以极大的热情和行动支持了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 对于今天团结广大海外华侨华人、团结香港和澳门同胞共同建设祖国, 完成振兴中华的伟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4、孙中山构想的国家建设蓝图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孙中山胸怀建设中 国的伟大理想,制定了“振兴中华”、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初步蓝图。他 设计的国家现代化建设蓝图,今天仍然有着现实的意义
思想文化
对外 关系
社会生活 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巨变, 服饰、礼仪、交通、通信、大众传媒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考点一: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政治) (一)列强侵华 1、甲午中日战争 明治维新 后日本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加 (1)原因:_________ 紧对外扩张。 黄海大战 (2)过程:1894年在丰岛日本挑起战争,_________中国 失去黄海制海权。 马关条约 (3)结果: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_________》。 (4)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列强 瓜分中国 的狂潮。 掀起了_________ 2、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团运动 危及列强在华利益。 (1)原因:___________ 辛丑条约 》。 (2)结果:1901年中国被迫签订《_________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3)影响:使中国完全沦为___________________ 清政府成为____________ 帝国主义 在华的代理人。
【 解 析 】 本题考查近代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 影响。根据题干中提及的“请开铁路”“银行”“商局”等内容 可知,属于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这是19世纪末列强对华经济侵 略的特征。而列强的对华资本输出是在《马关条约》的签订后, 故选D项。
(一)列强侵华 (二)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抗争
1、戊戌变法 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爱国救亡政治 (1)______ 1895 年_________ 运动。 政治领域 的 (2)1898年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标志着_________ 近代化开始启动。 思想启蒙 运动,掀起救亡图存运 (2)戊戌变法是一次重要的_________ 动的高潮。
(3) 制定约法: 1912 年 3 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近代 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 任内阁制 (4)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 覆灭;3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3.意义 (1)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 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 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促进了民主革 命的发展。 (3)思想上:辛亥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 入人心。 (4)经济上: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颁布了有利于民族资 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法令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 展。 (5)社会生活: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物 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
4、结果:增加捐税,加重人民负担,促使人民不断反抗,革命 形势日益高涨
“预备立宪”(1905-1911年) 1、“预备立宪”目的:遏制发展的革命形势 维护清政府专制统治 2、过程:
1)五大臣出洋考察 2)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1906年,清廷上谕,“预备仿行立宪”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限期立宪 1910年,成立各地谘议局和中央资政院,缩短预备立宪期 1911年,成立皇族主导的“责任内阁”
(1)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思想先后 登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2)新文化运动后期, 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 (1)《辛丑条约》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中央机构进一步半殖民地 化,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形成日本暂时 独霸中国的局面
视角 4 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考查辛亥革命等的 影响 【典例 2 】 (2016·北京卷)一种名为“人造自来 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图 1 和图 2 分别是 1911 年 10 月和 11 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两则广告 【解析】 本题是组合式选择题。依 的变化折射出( )
3、辛亥革命
(1)条件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思想基础: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指导思想。 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 1905 年,全国性的资 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 2.过程 (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 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
主题一 民族危机的加深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典例 1】 (2015· 四川卷)右图是法国某报刊登 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 ) A. 《南京条约》签订 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 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D. 《辛丑条约》签订
[立意] 本题以图片为切入点,旨在考查 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 [思路] 观察图片信息,图中有美、英、日、 法的国旗 ( 美国星条旗、英国的米字旗 等 ) , 即可判断出此战争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明显 显示的侵略国家包括英、法、美、日等国,可 判断这次“战事”应该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战争结束后签订了《辛丑条约》。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出现短暂春天繁荣局面,随 后陷入萧条,社会物质、习俗生活快速发展变化。 思想文化: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开展,马克思主 义传播并逐步中国化。
视角3 从现代化史观角度考查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典例 2】 (2013· 课标全国Ⅰ,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 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视角 1 从通史视角考查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及影响
变 式 训 练 (2014·山东文综,18,4分)“合议既成,举国争言洋 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 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 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既成”是指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关键信息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__ 迁移知识 近代中国的重大政治运动。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各阶层的探索。一般而言,现 代化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经 济上的工业化等。中国的洋务运动兴办近代工业,迈出 了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张变革 中国的政治制度,体现了政治上民主化的趋向。这三者 最能体现现代化这一趋向。选择B项。
视角2: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辛亥革命深远影响 材料三: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 如 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 不 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 奔腾 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 还十 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 加上十 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 迎来了五 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 可以说没有 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 ——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园 地》 (3)依据材料三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 有五四运动”?(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