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数据的处理》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经调查,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学了excel最基本的使用方法,对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等概念已比较清楚,对数据的一般性处理操作也略有了解。
高一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
让学生掌握根据实际需要加工数据的方法,理解表格数据的处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法用途,并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并会运用计算、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方法对表格数据进行处理。
(2)体会表格数据处理的意义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任务需求对表格数据进行加工,表达意图,深入挖掘数据蕴含信息。
(2)通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用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数据的排序、计算、筛选和分类汇总
难点:数据的自定义排序、数据的分类汇总的理解和熟练运用。
四、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协作交流法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网络教室;《表格数据的处理》导学案;Excel,PowerPowint
六、教学过程
关于学情的研究
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经调查,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了word软件,初步了解excel最基本的使用方法,大多数学生对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等概念已比较清楚,部分学生对数据的一般性处理操作也略有了解,少数学生基础较差。
高一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
让学生掌握根据实际需要加工数据的方法,理解表格数据的处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法用途,并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当堂学习效果评测结果及分析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填写学习评价表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本节课上课学生。
此次调研活动累计听课60人次,主要从学生内容掌握、其他收获、自我总评、组长评价、教师简评五个方面展开调查,并就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二)调查分析
1、学生课堂内容掌握情况
数据的计算与数据的筛选掌握较好,自定义排序和数据的分类汇总少部分学生没太掌握。
2、学习效果评价
85%的学生认为可以很好的接受并理解教学内容,但仍有少数学生反映听课紧张,影响发挥。
部分学生小组合作不够。
3、任务完成情况
任务一和任务三能全部完成,任务二与任务四有少数学生没完成。
三、结果分析
(一)转变教学观念,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简单指令,让学生理解教师教学意图,教师做到少说不说,学生才能多说多练,简化教学模式,高效课堂学习。
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更多的是启发学生,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只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
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二)对待后进生,要有耐心,持之以恒。
从课上操作演示可以看出,有极个别学生没有跟随教师教学步伐,这些学生基础薄弱,要小组帮扶或教师个别指导,促其进步。
(三)加大小组合作力度。
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应采用组长引领,小组间竞争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关于教材内容的研究
本节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中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
包括对表格数据进行排序、计算、筛选和分类汇总等操作。
在前一节已经让学生明确了解了信息的表格化是结构化表达信息的一种方式,对信息进行表格化加工和处理,是信息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技能。
借助表格,可以对表格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发现和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同时它也为后续章节关于信息集成和信息交流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数据的排序、计算、筛选和分类汇总
难点:自定义排序、数据的分类汇总的理解和熟练运用。
4.2.1 表格数据的处理
【课堂练习】
课后自我反思
本节课是Excel表格数据加工的重点,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理解这部分的知识并熟练应用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贴近生活,兴趣导入。
上课伊始,通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劳动成果“社区超市销售表.xls”,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表格,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表格在生活、工作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任务细化,要求明确。
本节课内容紧扣课本,PPT出示本节任务,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尝试,学生自主探究,任务细化由浅入深让学生迅速融入到Excel的学习中。
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引导深入思考探索。
高效率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并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按照计算、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的顺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设置任务,通过完成具体的子任务,对教学内容熟练掌握。
三、以练代讲,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是一门创造性思维极强的学科,在教学中让学生边学边练,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每学完一个新知识,都让学生用自己的电脑加强练习,学生演示操作,针对出现的问题教师适时点拨,学练结合,松弛有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练中学、学中悟。
四、因材施教,随机应变。
本班学生基础较薄弱,发现学生表格数据的处理接受较慢,适时放慢进度,让学生多练,鼓励薄弱的学生大胆操作,暴露问题,并适时点拨指正,学生进步很大。
五、不足之处:
部分内容如自定义排序和数据的分类汇总,少数学生掌握不好,下节课需要进一步练习巩固,学生课前预习不够,需要加强。
语言应更简练些。
关于课程标准的研究
【课程标准要求】:
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并会运用计算、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方法对表格数据进行处理。
(2)体会表格数据处理的意义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任务需求对表格数据进行加工,表达意图,深入挖掘数据蕴含信息。
(2)通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用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