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心理学的历史被划分为两大时期: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前的漫长的前科学心理学时期和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后的科学心理学时期。
●心理学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心理学研究。
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之后,心理学史作为一个特定研究领域正式开始。
以罗伯特·华生为代表的心理学史家对这一领域做出了积极贡献---成立组织,建立心理学史档案馆,创办专业杂志。
第一章古希腊早期●爱菲索学派:赫拉克利特,反对灵魂不死, 认为世界不是神创造的,火是万物的本原。
提出“一切皆流,无物常住”,“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原子论学派:德谟克里特,有关灵魂与感觉的认识,则显得更加贴近唯物主义倾向,有些观点已接近当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古希腊繁荣时期●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柏拉图认为,人类社会可以分为“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他的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全面揭开了欧洲心理学史的序幕,在西方文化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欧洲心理学史上第一本心理学专著是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
(质料表示事物的性质和内容,形式表示事物的存在的方式或状态,动力表示事物在质料和形式之间不断转变或运动的力量,而目的则表明事物发展变化的目标状态或缘由)●亚里士多德的记忆观。
从日常观察入手,探讨了记忆的本质、特性、类别和条件,认为记忆是过去的事物所留下的印记的再生,记忆代表着过去经验的一组意象,是感知活动的结果,具有“过去的”时间特性。
并且,人的联想、情感、材料组织方式等因素,明显地影响着一个人的回忆效果。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主要贡献在于对视觉和人类表情的研究。
近代西方●弗兰西斯•培根,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鼻祖。
他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哲学总结●唯物主义代表人物有:泰勒士、亚里士多德、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恩培多克勒、罗吉尔·培根、达·芬奇、特勒肖、布鲁诺、弗兰西斯·培根、笛卡尔、洛克●唯心主义代表人物: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巴门尼德、奥古斯丁、阿奎那、沃尔夫、康德、赫尔巴特(赫尔巴特认为心理学完全可以成为一门科学)●心身关系问题:一元或二元●知识的获得问题:经验主义或理性主义●天赋论学说(同经验主义对立)●联想主义学说(以经验主义为基础,经验主义必须借助联想才能解释心理整体特性)●大脑机能定位与机能统一的争论有什么意义?一,巩固脑是心理的器官的概念。
二,所使用的切除法、临床观察法、电刺激法为实验心理学的产生提供了研究方法。
三,推动了感觉生理心理学的发展。
第二章冯特的实验心理学●冯特被称为实验心理学之父。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冯特在《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一书中第一次阐述了他关于实验心理学的主张,主张建立一门实验的和社会的心理学,并在此书中首次提出了“实验心理学”一词。
并与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被认为是新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冯特在《心理学大纲》第一次提出“感情三维度说”。
感情三维度说:愉快—不愉快、兴奋---沉静、紧张—松弛●冯特认为意识可以被分解为最基本的单位,即心理元素。
最基本的心理元素有两种:感觉和感情。
●对冯特的评价:贡献:1.冯特的最大贡献是使心理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2.冯特创立了新心理学——实验心理学;3.培养了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
历史局限:1.理论体系庞杂混乱;2.以经验取代客观事实,具有唯心主义倾向;3.无法摆脱实验法与直接经验之间的矛盾,最后只保留了内省法,并将内省法置于更重要的地位;4.具有元素主义倾向与冯特同时代的其他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人类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及学习后的不同时间里的保存量是不同的,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得比较快、比较多,以后保持量趋于稳定的下降,到了相当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
这表明了遗忘量与时间量之间是函数关系,遗忘量是时间的函数。
(艾宾浩斯在心理学史上第一次运用实验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开辟了实验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第三章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兴起●詹姆斯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
●意识流学说是詹姆斯最具影响力的学说之一。
意识具有以下特征:意识是私人的、是变动不居的、具有认识的(cognitive)特性、具有选择性。
●意识具有连续性、复杂性、关系性。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科学背景●达尔文进化论中的心理学思想:(1)动物和人类心理学的连续性(2)心理适应机能。
机能主义吸收进化论“适者生存”的观点,将生物适应性转换成心理适应性。
(3)行为选择。
根据进化论“优胜劣汰”的原则,机能主义提出了依据结果选择行为的模式,如桑代克的效果律。
(4)个别差异。
进化论的启示使个体差异研究逐渐成为机能主义的研究领域之一。
●高尔顿是“差异心理学之父”,认为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决定的。
发明和设计了许多心理实验、问卷以及测量仪器和工具,将双生子比较法和统计技术引入心理学研究,显示了心理学的应用价值和功能,并使个体差异的研究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领域。
芝加哥大学的机能主义心理学●芝加哥大学机能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威、安吉尔和卡尔(P85)哥伦比亚大学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哥伦比亚大学代表人物有桑代克、伍德沃斯(P89)●桑代克三条学习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第四、五章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一、社会背景1.行为主义是在当时美国社会的生产生活实践和社会政治改良要求下产生的;2.行为主义的产生是对当时美国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需要的反映;3.行为主义是美国社会政治生活中进步主义运动的产物。
二、哲学背景(一)机械唯物主义1.作为当时自然科学成果总结的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将生物体视为机器;2.笛卡尔、拉·美特利的观点;3.华生:“人也是机器,受刺激—反应规律的制约”。
(二)实证主义✓基本原则:“一切科学知识都必须建立在来自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孔德)✓“整个行为主义精神是实证主义的,甚至可以说行为主义乃是实证主义的心理学”(黎黑)(三)实用主义✓实用主义是一种强调行为、实践和生活的哲学,其要点是立足于现实生活,把获得效果当作最高目的;✓华生把人的行为活动简化为刺激—反应模式,把有效控制人的行为作为心理学的根本目的三、神经生理学背景(一)谢切诺夫的研究(1829-1905)1.俄国生理学和心理学中的自然科学流派的奠基人;2.心理学研究也应该采用生理学的客观方法;3.反射不仅是动物活动的方式,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方式;4.发现中枢抑制现象;5.1863年《脑的反射》:为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巴甫洛夫的研究1.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2.由神学转向生理学3.血液循环、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研究4.假饲——条件反射(诺贝尔奖)5.第二信号系统学说(三)别赫切列夫(1857-1927)1.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神经病理学家、精神病学家2.1885年建立俄国第一个心理生理学实验室3.提出“客观心理学”思想,认为不仅应把心理理解为主观的东西,而且还要理解为客观的东西,理解为脑的物质过程。
四、心理学背景——内部矛盾(一)传统意识心理学的危机1.学术上的纷争+实践上的无能+社会的不满2.麦独孤:第一次将心理学界定为行为科学3.1910年年会后,美国心理学反思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心理学的定义4.华生:顺应心理学发展的时代要求(二)动物心理学的发展1.摩尔根:动物心理学研究新观点——吝啬律2.洛布:向性学说3.桑代克:客观的机械学习理论4.8所大学建立了动物心理学实验室(三)机能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1913年华生的《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一文在《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和行为主义革命的开始。
行为主义的“理论目标就是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
●心理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1.心理学是一门纯粹的自然科学;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为,行为是可以外部公开观察的有机体的反应;3.行为完全独立于与意识的关系,应该根据行为自身的特征来研究行为;4.人类行为和动物行为都应该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测验法、社会实验法●华生认为:意识经验不是情绪行为的必要构成因素,情绪只不过是对特定刺激所作出的身体反应。
华生认为婴儿有三种内在的情绪反应:恐惧、愤怒和亲爱,而且每种情绪都是由特定的刺激引起的。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中介变量(124页)托尔曼认为介于环境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的心理过程与有机体作出的行为反应具有密切的关系,并把这种介于环境和可外部观察的行为反应之间且对行为产生导向作用的心理过程称为中介变量。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斯金纳)研究对象及任务:斯金纳把行为本身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为心理学是一门关于行为的科学,其任务就是要对行为进行直接的、描述性的研究(发现和描述行为的规律)。
●对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简评:(书上147页)(一)贡献1.以操作条件作用为核心概念,并以高度精确的实验技术精心构筑理论体系,建立了一门真正的行为科学。
2.对推动心理学的应用研究,使心理学走向社会事务和社会实际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局限1.忽视理论研究2.实验研究范围太窄,忽视行为的很多方面3.环境决定论班杜拉的社会认知行为主义●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149页)1、注意过程:对榜样的知觉问:注意过程中的哪些因素会影响学习的效果?答:榜样、观察者、示范事件2、保持过程:示范信息的储存3、动作复现过程:记忆向行为的转变(概念-匹配过程)4、动机过程:从观察到行为●三元交互决定论认为环境、行为、及个人的内在因素相互影响、交互决定。
第六章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的思想渊源及产生背景(一)整体论的传统思想:有机体或统一的整体构成的全体要大于各部分单纯相加之和(二)社会背景:新崛起的德国的意识形态是强调统一和主观能动,加强对整体的研究(三)哲学理论背景:康德的先验论;胡塞尔的现象学(四)科学背景:物理学中的“场论”(五)心理学背景:马赫:反元素主义的见解;形质学派的影响●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159页)(一)马克斯·惠特海默(1880-1943):(二)沃尔夫冈·苛勒(1887-1967):(三)库特·考夫卡(1886-1941):代表人物主要研究和贡献韦特海默通过似动研究确立了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基础;将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应用于人类的创造性思维,并主张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研究了伦理学问题苛勒把格式塔原理应用到发展心理学;研究了顿悟学习;把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系统化●明确认定心理学的任务是研究行为与心理物理场的因果关系;在发展心理学中考夫卡贯彻完形理论(考夫卡行为三类:真正行为、外显、现象行为P161)●格式塔研究方法:(一)整体观察法(二)实验现象学方法1、实验现象学以归纳为主要研究手段2、实验现象学不追求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而在于建构现象场并发现现象场的意义3、主要以文字描述从整体上对直接经验做质的分析4、主试必须悬置自己的先知先见且不作任何推论或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