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一课_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第一课_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5.评价:
1 .中国古代有哪些主要的土地制度? 2. 如何认识土地制度的变革与调整? 主要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井田制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
认识: (1)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 而土地制度的调整又促进生产力(社会经济)的发展 (2)说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
地,即井田
辟的土地;
形状
有一定规格,形同 井字
随地形而异
所有权 土地国有,只能使用, 土地私有,可以
不得转让与买卖
转让与买卖
义务 向国王缴纳贡赋
缴纳贡物和赋税, 后逐渐不缴
(三)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
讨论4:井田制瓦解、封建社会土地制度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1.形成原因:(既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①生产力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出现了许 多私田,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贡赋;
④地位: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 或“石器锄耕”阶段
耜耕阶段的半坡、河姆渡农业
这是在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已经炭 化了的稻谷。它说明河姆渡人已 经学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 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半坡遗址出土的窑穴和陶罐中 发现了大量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它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 展农业和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 一。
距今七八千年,我们 的先民发明了最早的松土 工具——耒耜。耒耜的出 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 国农业进入了“石器锄耕” 阶段。
双齿木耒复原及 使用方法示意图
← 左图为 打制石器。 → 右图为 磨制石器。
骨耜
①出现时间: 距今八九千年
②主要农具:耒耜(木、骨)、石锄、石犁
③评价:积极:提高工效,可取得好收成; 消极:缺乏施肥、中耕和灌溉, 地力有限;
D 2、商周时期农业的进步主要在 ( )
①青铜农具的出现 ②开沟排灌技术 ③除草培土技术 ④沤制绿肥技术 ⑤治虫灭害技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09届高三摸底考试)
下列农具的出现标志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了划时代进步
的是
A. 石斧 B .骨制耒耜
C. 铁犁 D. 曲辕犁
4.(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09届高三一次月考)
孔子有两个学生的字号带有“牛”字,一个是冉耕,
字“伯牛”;另一个是司马耕,字“子牛”。他们有
趣的名字可以印证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A.农民可以接受教育
B.牛耕的出现
C.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
D.铁器的产生
5.(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09届高三一次月 考)余秋雨先生写过这样一段文字,“在秦始皇 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 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 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请 你判断一下,余先生笔下的“它”指的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
6、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
7、(邵晓静提供)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 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
A.牛耕的推广 B.手工业的发展 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D.铁器时代的到来
2.土地来源: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
或少地农民
3.受田者的封建义务:
北魏——交纳租税、服兵役和徭役 隋唐——交纳租税、推迟服役年龄,甚至可以
纳绢代役
4.作用:保证、促进
(三)封建社会土地制度:
1.形成原因: 2.形成过程:春秋战国时期 3.主要形式:(特点)
4. 发展——三国的屯田制、北魏的均田制 明清时期成为农业发展的桎梏
问题探究一: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 怎样的发展变化? 它的变化的原因和表现是什么?
刀耕火种
原始社会
“耜耕”或“石器锄耕”
距今八九千年
出现青铜农具,但少量使用 商周时期:奴隶社会发展时期
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①出现时间: 原始社会 ②概念: ③不足之处: 地力易下降,土地易被撂荒
演变过程?
(一)原始社会
——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成员 集体耕种,平均分配产品
二、土地制度的 演变
(二)奴隶社会
——井田制
(三)封建社会 ——封建土地所有制
(一)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
1.特点: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劳 动产品。
2.典型:半坡氏族公社(黄河流域)、 河姆渡氏族公社(长江流域)
文科历史要求
1、准备两个本:课堂笔记(记录本课知识框 架、板书、以及要求补充记录的内容)、改 错本
2、课堂笔记改错本抽查。 3、看书:做题前看书、订错时看书,不准边 做边看书。 4、作业订错:自订。不理解的题号前打“?” 号,作业批改后再誊抄到改错本上。
5、总结:考试后要写总结,总结知识欠缺在 哪里,写在改错本上。
西周时期,耕地沟洫纵横,形同井字。
(二)奴隶社会: ——井田制(夏商周时期)
思考与讨论3:什么是井田制?试分析其性质和实质是什么?
① 概念:
②性质: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③实质、特点: 一切土地属于国王 ④公田与私田
合作探究:请结合课本思考,奴隶社会的 公田和私田有什么不同点?
项目
公田
私田
来源 周王分赐给诸侯的土 私人在公田周围开
春秋,铁制农具逐渐出现; ①发展: 战国,形成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
②技术: 郑国渠、都江堰、桔槔
③意义: 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变化; 铁犁牛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耕作方式, 农业走向精耕细作;
一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方 式 时 期 评 价(利弊)
刀耕火种 原始社会 地力易下降,经常迁徙
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
1、按生产工具分: 2、按组织形式分:
刀耕火种
原始社会 原始群耕
石器锄耕(耜耕)奴隶社会 千耦其耘
铁犁牛耕
封建社会 个体农耕
课堂巩固
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
C 锥地成 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 A.铁犁牛耕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我们的先民最早发明的下列农具 是用于 ( )
历史必修②——古今中外的经济史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 经济问题是国家问题之根本。
与历史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相比, 其主要内容有哪些呢?
政治发展史
经济成长史
古代政治制度
古代经济基本结构
近代列强入侵及民主革命 近代经济结构变动与资
中
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国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的因素是 ( )
A、铁器的使用
B、牛耕的推广 C
C、各国税制的改革 D、战争的影响
3、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是在 ( )
A、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B、西汉建立后 D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西 希腊民主、罗马法、欧美 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
方 代议制
发展和新变化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
的建立
验与教训
当今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趋势
学习方法点拨
从涉及的内容来说,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 商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及经济政策、土地制度、 赋税制度等。
③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占有少量土地) 4. 发展——三国的屯田制、北魏的均田制
屯田制:
1.时间:曹魏时期
2.推行者: 曹操 3.主要形式:民屯和军屯 4.性质: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5.作用:军粮得到保证;北方的农业生产得 到恢复和发展;
均田制:
1.时间: (1)开始实行: 北魏 (2)瓦解: 唐中后期
A
A.松土 B.播种 C.收割 D.割草
课堂巩固
3.我国古代的耕作方式“耜耕”比“火耕“进步,
主要表现( A )
①土地挖的深
②土地翻的松
③土壤的熟化过程加快 ④耜耕的土地可以多种一
两年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中国作为世界农业起源的三大中心之一,取得了辉煌的成 就。据此回答题目。 1、古代农业的第一个阶段是 ( ) A、刀耕火种阶段 B、简单模仿阶段 C、石器锄耕阶段 D、铁犁牛耕阶段
——根本原因
②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井 田制趋于瓦解
③各国的变法和改革促进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直接原因
④旧贵族、新官僚和工商业者购买拥有大量土地并改变 剥削方式;
(三)封建社会——封建土地制度:
1.形成原因: 2.形成过程:
①形成: 春秋时期,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使土 地由国有逐渐向私有转变,形成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最终确立(商鞅变法)
D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有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据此回答
1~3题。
1、下列有关西周井田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它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属于国王
B、春秋时期,由于铁农具的使用,井田制被废除
C、受田者只能世代使用,不得转让与买卖
D、它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NhomakorabeaB
2、春秋时期,直接促使土地逐步 由国有向私人转变
①农具: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少量使用
铲镰
②不足:贵,少量使用
锛
③技术: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 虫灭害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春秋时期的铁锄 战国时期凹形铁锄
战国时期铁犁 头、铁镰刀
战国时期铁锄
战国铁农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