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12.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精耕细作B.刀耕火种C.男耕女织D.铁犁牛耕12.D最能代表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是封建社会时期的农业,B是原始农业,所以排除。

A是耕作的特点,不是耕作方式。

C是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即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的简单分工。

D才是耕作方式。

13.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称为“万世宝典”的是A.《本草纲目》B.《伤寒杂病论》C.《黄帝内经》D.《千金方》13.B 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14.“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

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

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

”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A.唐朝B.北宋C.明朝D.清朝14.C 阁臣、票拟,这是与内阁相关的词语。

内阁制正式形成于明朝永乐帝时期。

15.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竞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A.天津地区B.上海地区C.苏杭地区D.珠三角地区15.D 注意乾隆年间和洋船这两个信息,当时清王朝推行对闭关锁国政策,只留广州一口对外开放,所以上述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广州所在的珠三角地区。

16.“史学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史学却离不开史料。

理论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可以产生,理论并不是原形一摆,就算成功了的。

中国社会史的理论斗争,总算热闹过了。

但是如不经一番史料的搜求,特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那进一步的理论争斗,断断是不能出现的。

”上述材料要表达的是A.理论建构离不开史料B.史料学可以取代理论C.理论无益于史学研究D.史学研究即是史料学16.A 仔细阅读材料,材料所要表述的意思是:史学离不开史料,理论离不开史料,必须经过一番史料的搜求,才能提出进一步的理论。

所以答案应该选择A项。

17.图9中的现象发生在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图9 侵略者坐在清朝皇帝宝座上17.D 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侵略者均没有打进北京城。

第二次鸦片战争打进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打进北京城,占领紫禁城,联军司令部在此办公。

18.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

上述认识的得出,主要是由于李大钊A.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B.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C.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D.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18.B 李大钊认识到十月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并大力宣扬之,说明他已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并逐步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AC两项符合李大钊个人,但解释不了原因。

D项时间上不对,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发表于五四运动前,这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

19.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

”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A.赎罪券和《圣经》B.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C.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19.B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冲破了罗马天主教会对神学的统治,建立了不受罗马天主教会管辖的新的教派。

但他毕竟不是无神论者,只是宗教改革而已,主张信仰即可得救,人们摆脱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又受到了路德教派的深刻影响。

20.法国正式确立共和政体的标志是国民议会通过了A.1787年宪法B.《人权宣言》C.《拿破仑法典》D.1875年宪法20.D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过程艰难而曲折,一直到第三共和国建立后,1875年国民议会才以一票的多数通过1875年宪法,正式确立共和政体。

A是美国。

B是法国大革命期间,主要内容是人的权利问题,当时法国是君主立宪政体。

C项当时是拿破仑统治时期,是法兰西第一帝国。

21.1921年10月,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说:“所谓新,是对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而言的。

可是实质上,它比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包含着更多的旧东西。

”下列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中,包含“旧东西”的有①实行粮食税②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③部分企业由资本家经营④允许自由贸易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1.C 1921年,列宁曾说过这样两段话:“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

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这三段话结合在一起,我们可知,“退”就是退回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前的俄国所实行过的一些资本主义的政策。

所以“旧”的东西实质上就是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或者说利用商品、市场、货币、价值规律等来建设社会主义。

即新经济政策的新内容,所以答案应选择C项。

22.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提高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减少本国货币的含金量,贬低本国货币与外币的比价,掀起了一场激列的货币战。

在整个危机期间,宣布货币贬值的国家一共达到56个。

针对上述问题,二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B.实施马歇尔计划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D.建立世界贸易组织22.A 材料反映的是货币战、金融汇率问题,二战后美国主导下成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而B项是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的计划。

C项是苏联主导成立的。

D项是美国主导建立的世界贸易体系。

23.下列关于现代信息技术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A.促使多极格局形成B.推动了影视事业的发屣C.提高了劳动生产率D.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23.A 采用排除法,目前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

当前国际政治的特点是两极格局瓦解,新的格局尚未形成,多极化趋势加强。

38.(2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某学者在研究中国教育发展史时发现,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众多教育家,其中春秋战国时期、两宋时期和近现代之际是教育家涌现的高峰期。

下面是该学者根据《教育大辞典》对上述三个时期的中国教育家进行的统计。

时期人数特点、地位春秋战国5位都是开宗立派的人物,不仅对后世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至大至深,而且在世界上也有极大影响。

两宋38位中国教育史上教育家涌现的又一个高峰期,他们人数众多,分为若干小群体和众多的教育流派,许多教育家具有突出的历史影响和显赫的历史地位近现代之际228位既有封建统治阶级中的开明之士,也有出身于封建士大夫营垒实现了自我转变的代表人物;既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也有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革命家。

——据孙孔懿《试析中国历史上教育家涌现的三个高峰期》问题:(1)写出一位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家,指出其在教育上的主要贡献。

(8分)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最著名的教育家是就是孔子,他被尊称为教师的祖师爷。

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包括:首创私人办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现象,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

孔子提出了诸多教育思想,至今你在传承。

当然回答其他人亦可,不过所学知识上没有相关教育贡献的介绍。

答案:(1)教育家:孔子。

(2分,回答其他教育家亦可给分)贡献: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等。

(6分,每点3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要注意与前面所写教育家—致,否则,不能给分)(2)简要分析宋代成为“中国教育史上教育家涌现的又一个高峰期”的原因。

(12分)解析:首先从理论进行上突破,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的情况。

本问实际上就是考查宋代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阶段特征。

政治上:宋代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科举制继续向前发展等。

经济上: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思想上:理学形成,涌现出一系列思想大家,思想领域活跃。

科技方面: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是这一时期教育家的社会背景。

答案:(2)政治:国家不统一,多个政权并存,激发了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国家重视文官,科举制发展,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经济:宋代经济尤其是商品经济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思想:理学的产生与发展、思想领域的活跃气氛,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科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促进了学术交流与教育发展。

(12分。

政治、经济、思想、科技各3分,每个方面签出l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3)根据材料概括近现代之际我国教育家队伍的特点,指出十九世纪后半期直接推动中国近代教育产生和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8分)解析:228位,与春秋战国和宋代相比,显然人数众多。

既有封建统治阶级中的开明之士,也有出身于封建士大夫营垒实现了自我转变的代表人物;既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也有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革命家。

则说明其成分复杂。

后半问一定要审清题目所给时间,是19世纪后半期,不要超出时间的限制。

在19世纪后半期,依据所学知识,推动教育近代化的主要事件有两个,一是洋务运动,二是戊戌变法,他们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