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三作业教学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过程与方法
(从导入到结课的步骤,含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以及教具、学具、资源等)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
列宁男孩
惹人喜爱每次……都要……“没看见”
经常带…… “一定会飞回来”
可惜 果然
作业或预习
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可能存在非科学或前科学概念的干扰;
4.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情感、态度、愿望、需求、重视等状况。
二、教材分析要点:
知识结构或新旧知识的关联,重点、难点、关键点等。
一、学情分析要点:
总体情况来看,女生的学习自觉性非常强,学习效率也很高。而男生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多数男生在学习上都不甚操心,需要老师和家长随时提醒。总之,在学习习惯上,还需要花功夫来培养。在知识方面,大多数孩子能在基础部分掌握比较牢固,但在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方面,很多孩子只能运用工具书去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能力没有形成。在阅读方面,也有部分孩子练习题和短文根本就对不上号,不知道两者结合起来,边阅读边思考,造成了读不懂文章的现象,更不用说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了。在习作方面,有孩子写的东西,言之无物,内容空洞,缺乏可读性,美感差;有的孩子事无巨细,一一罗列,缺乏一个鲜明的中心。
《灰雀》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三级语文上册第 单元第 课,是在学习了 基础上的继续。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课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既写出了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又写了小男孩心理认识过程。人物的内心活动外化为语言,二者相互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我们先回忆一下下面的字词,因为灰雀可不喜欢不爱学习的孩子。我们来读一读,灰雀听见了,一定会很高兴的!各种形式的字词朗读。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作业3附件: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教学形式
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
教师
王珣
单位
灞桥区实验小学
课题名称
灰雀
学情与教材分析
一、学情分析要点:
1.教师主观分析、或通过访谈、提问、问卷调查、摸底测试、布置预习等方式了解学情;
2.学生认知前提分析:主要分析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和能力基础等);
自我评价
本节课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师生互动,既有学生自主学习,又有合作探究学习,教学重点、难点讲解详细,突破得当。板书设计规范整洁,语言生动,教法新颖,体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导师评议:
单位:姓名:王珣日期:2014年12月4日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二、教材分析要点:Fra bibliotek教学重点: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1、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目标
1.尽可能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知识能力表述要求:主语是学生(可隐去);谓语是知识能力目标的动词(了解或知道,理解或领会,能够或掌握等);
3.目标所要达到的结果尽可能是可以检测的。例如:理解某个概念,能够举例说明。
知识目标: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