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系统管理基本策略及其评价

生态系统管理基本策略及其评价


的引进十分谨慎, 对理论上适合现有立地条件群落自然演替的外来树种引入, 需在局部区域 范围内进行充分种植试验和群落适应观察 (5)复层异龄,针阔混交:要求林分结构要由单层同龄纯林转变为复层异龄针阔混交 林,通过水平和垂直结构的调整达到最适宜的生物多样性,一方面可以提高林分的抗风灾、 火灾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林分内适度的自然竞争,促进目标树木的生长。
(2)永续利用阶段: 在过量采伐森林后, 人们已经发现森林并非是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 德国林学家 Haring 提出了森林永续利用的理论,其核心是以追求纯经济利益为目的,年木 材采伐量不能超过年生长,以实现木材的永续利用。 (3)森林多效益永续利用阶段:人们除认识到森林的经济效益外,还意识到森林对环境、 景观、农业和社会、维持自然系统持久生产能力以及居民的游憩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要保 护森林,必要时也要增加森林并保证按规章永续利用森林。 (4)森林生态系统管理阶段:该理论的形成是基于对森林在全球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的 认识, 以及对森林不合理的利用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严重威胁, 合理利用资源已经成为各 国的普遍共识。 1.3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范例—以德国为例 目前德国是林业最为先进的国家, 正在实施森林生态系统管理, 提出了近自然森林经营 思想。德国下萨克森州,17 世纪以前发生乱砍滥伐导致森林荒芜,哈次山区兴起的采矿业也 毁灭了许多森林,森林覆盖率曾一度下降到 6%-7%,林地中枯枝落叶层和草皮的采掘耙集 又导致林地肥力急剧下降产生贫瘠化。18 世纪后期开始大面积造林而出现了转机,下萨克 森州现在的森林覆盖率已达到 26%,但 19 世纪后,这里的林业又经历了另一种失败:大面 积针叶树纯林遭受风害,然后病虫入侵,损失很大;针叶林的多代连作造成土壤灰化而使地 力不断衰退,林分的生产力逐代衰减,要改良土壤需花费大量资金,为避免这种后果,自 19 世纪末期开始, 在下萨克森州的林业局就开始了以营造混交林为特征的实验, 近自然经营的 [5] 实践开始在这里出现 ,欧洲近自然的森林经营理论是基于恒续林的思想发展起来的。 1.3.1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技术体系 近自然林业理论的宗旨并非要使森林完全恢复到森林的自然发展状态, 其要点是: 森林 与其自然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是和谐的,森林生态系统有着自身的发育繁衍规律,人 类经营森林要顺应这种森林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 在此基础上将生态。 经济和社会效益结 合在一起,最终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近自然森林经营是模仿自然、 接近自然的一种森林经营模式。 接近自然是并不是回归到 天然的森林类型, 而是尽可能使林分建立、 抚育、 采伐的方式同潜在的自然植被的关系接近, 要使林分能进行接近生态的自发生产, 达到森林生物群落的动态平衡, 并在人工辅助下使天 然物质得到复苏。因此,近自然森林经营是以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和系统多 功能以及缓冲能力等分析为基础, 以目标径级单株利用和天然更新为主要技术特征, 以永久 性林地覆盖、实现保护第一、生态优先、兼顾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森林经营体系。 1.3.2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主要手段 (1)科学决策,目标经营:在实施经营前对林地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论证,为决 策提供翔实的数据和信息,以便进行科学决策,确定合理的经营目标,根据立地环境、森林 演替阶段和潜在原生植被来确定经营的不同阶段的目标森林, 并按目标设计调整林分结构的 经营措施。 (2)珍惜地力,尊重自然:以充分尊重自然力和充分利用现有生境条件下的天然更新 能力为前提,是顺应自然规律符合自然条件的人工促进"掌握立地原生植被分布和天然演替 规律[6] (3)单株抚育,择伐利用:以选择培育目标树为主,标记目标树并对其进行单株木抚育 管理;同时在分析林分结构和竞争关系的基础上,确定抚育择伐的具体目标,清理影响目标 树生长的干扰树,而对林地上不干扰目标树生长的藤本、枯立木、弯曲木、被压木等不进行 清理。 (4)适地适树,谨慎引种:倡导使用乡土树种,根据立地条件下的原生植被分布规律 发现的潜在天然植被类型, 选择或培育在现有立地条件下适宜生长的乡土树种, 对外来树种
生态系统管理基本策略及其评价方式 ——以宁夏森林生态系统为例
摘要: 生态系统的管理日益成受到人们的关注, 森林生态系统是全球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 分,大致经历了单纯采伐、永续利用、森林多效益永续利用、森林生态系统管理 4 个阶段, 以德国的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为例, 推演了当代生态系统管理的优良模式: 主要展示了近自然 森林经营的技术体系, 充分阐释了近自然森林经营的 5 种主要手段。 最后对以宁夏为例对国 内西北干旱地区的森林生态管理系统做了价值评估。 关键词:生态系统管理;生态系统评价;德国;宁夏;水源涵养 Abstract:Ecosystem management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public.The froest ecosystem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global ecolsystem, has undergone more than simply cutting,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forest benefit sustainable have four stages, forest ecosystem management.Set forest ecosystem management in Germany as an example, the deduc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ecological system management mode: fine mainly shows the near natural forest management technology system, and fully illustrates the near natural forest management of five kinds of main means. Finally,setting Ningxia as an example of domestic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 forest ecologic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evaluation. Key words: Ecosystem Waterconservation management; ecosystem assessment; Germany; Ningxia;
1、生态系统管理基本体系
1.1 生态系统管理的发展 生态系统管理是在探索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一种新的管理思 [1] 想 ,它基于对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将人类的经济活动和文化多样性看作重 要的生态过程, 融合到一定时空尺度的生态系统经营中, 以恢复或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 可持续性生态系统管理并非一个新的概念。 从农耕时代, 人类就开始对周围自然环境进行有 目的、有意识的管理活动。但如今提倡的生态系统管理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在人类面对 环境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两难境地的情况下产生的。 希望能够形成一套合理的管理方法 来实现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1.2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是实现环境与发展相统一的关键和纽带, 森林是自然界功 能最完善的资源库、基因库、碳贮库和能源库,对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的作 用;同时又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2],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对森林需求的改 变, 人们对森林的自然发展规律和它所能起的作用的认识也在变化, 于是出现了不向的林业 发展模式。从世界林业发展的历史看,森林资源管理大体经历了 4 个阶段[3,4] (1)单纯采伐利用阶段:人们依靠生产木材来满足经济发展和生活用材需要,大面积的 开垦耕地和大量采伐林木使森林遭受了严重毁坏。
统的物质中有二氯丁烷、苯等有机污染物,还有 Pb、Ca 等重金属元素,经过林冠层、地被 物和土壤层的截留作用,这些污染物质不仅种类减少,而且浓度大为降低。 2.2.2 森林保育土壤的功能 (1)森林的固土作用 森林通过林下强壮且成网络的根系和土壤牢固地盘结在一起, 起到有效的固土作用, 同 时林冠层和枯枝落叶层对大气降水进行截留,减少了进入林地的雨量以及雨强,特别是林地 内的枯枝落叶层,它不仅能吸收涵养大量的水分,而且增加地表层的粗糙度,从而影响地表 径流的流动速度。 (2)森林保肥作用 森林通过拦蓄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很大程度上能减少土壤养分的流失,同 时林木的根系可以通过各种的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改善土壤的孔隙度,通透性等物理性质, 对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有很好的作用, 林下的枯枝落叶层在各种菌的作用下, 分解为腐殖 质,对土壤pH的调节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2.2.3 森林固碳制氧贮养功能 (1)森林固碳功能 二氧化碳是林木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营养物质, 林木把吸收进去的二氧化碳在光能的作 用下转变为糖、 氧气以及有机物来供给自身生长, 这一转化过程, 就形成了森林的固碳效果, 3 森林每生长出lm 木材,约能吸收CO21.83t,释放出O2约1.62t;在陆地植被每年所吸收的CO2 中,森林所吸收约占到80%。 (2)森林制氧功能 氧气是人类最基本的维持生命的物质, 一个人要每天大概需要吸入0.8kg氧气, 呼出0.9kg 二氧化碳,林木在生长过程中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树木 吸收44g的二氧化碳,就会释放出32g氧气,树木叶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lg葡萄糖,就可以消 耗2500L空气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 (3)森林贮养功能 森林植被不断从周围环境吸收氮磷钾等营养物质来满足生长的需求, 并将这些营养物质 贮藏在体内器官中, 而这些元素有一部分将以枯枝落叶形式归还土壤, 还有部分将会以地表 径流,壤中流和地下径流的形式流入江河湖海,另有一部分则以林产品形式输出生态系统, 再以各种形式再归还到环境中去。 2.2.4 森林净化环境的功能 森林通过吸附阻滞和吸收同化等过程将空气中的污染物从对人畜有害的环境中转移到 对人畜无害的环境中去的这个功能称之为净化作用,林木特殊的结构、生理、物理以及化学 性质使森林对大气污染物有很显著的净化作用,森林也有很强的止尘和杀菌作用[11]在本研 究只选取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吸收氟化物的能力,吸收氮氧化物的能力和滞尘能力4 个指标来评价森林净化空气的能力。 2.2.5 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功能 森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比较高的地方, 就像原始森林中汇集世界上约2/3的陆地生物, 但是,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宝贵的野生生物和它们的栖息地,森林正面临着巨大 的威胁。 若干年来环保人士一直呼吁要保护森林, 可是直到上世界末环境保护的问题才受到 部分发达国家的重视, 通过世界资源研究所拍摄的卫星图像, 可以看到如今地球上保存下来 的原始森林已经所剩无几,几乎50%的已被砍伐,另外的30%也接近枯竭,已经没有办法再 给森林中的动植物提供生存的场所,而残存的部分也直接面临着工业发展的威胁和蚕食。 2.2.6 森林生态系统的游憩功能和生态文化功能 森林中的空气清洁、湿润且氧气充裕,某些树木会散发出挥发性物质,具有刺激人的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