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高房价的分析与对策

中国高房价的分析与对策

中国高房价的分析与对策作者:肖建荣邮箱:******************城市的高房价问题是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普遍遇到的一个难题。

高房价不仅透支国民未来财富,扩大收入分配差距、影响社会和谐,而且使经济增长泡沫增加,最终可能引发经济危机。

中国的高房价问题尤为突出。

从房价收入比来看,根据各国的惯例,房价收入比在3—6之间为合理的房价水平。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加权计算,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的房价收入比为9.7.,这比国际上公认的房价最难承受地区(房价收入比为7)要高出近40%。

实际上,在中国大中城市,一套市区90平方米商品住房的平均房价,房价收入比已达到15—20以上,超过25以上的大城市也绝不是少数。

从住宅空置率看,一般而言,空置率在5%与10%之间为合理区,在10%与20%之间为空置危险区,在20%以上为商品房严重积压区。

中国一些城市的住宅空置率往往都在20%以上。

从房屋的租售比看,国际上一个区域房产运行状况良好的租售比一般为1∶300~1∶200。

中国城市的房屋租售比往往达到1∶600~1∶500,相差近一倍。

尽管中国的房价已严重超出了居民的承受能力,住宅空置率、租售比也早已超出了合理水平,可中国的房价依然如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

中国的高房价的原因首先,地价上涨推动房价上涨。

政府对土地的垄断交易及房地产企业的投机囤地则进一步推高地价,加剧了房价的上涨。

如果不考虑市场炒作的因素,住房的价值主要决定因素有两个:一个是住宅本身,即建设成本;一个是住宅所处的位置,即土地成本。

其中,住宅本身是在不断贬值的:按中国住宅的平均寿命30年计算,每年就要贬值1/30。

真正支撑房价上涨的理由,是土地价格的上涨。

城市土地的增值一是得益于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的完善;二是得益于城市经济发展,就业、商业机会增加,城市对人们的吸引力在增加;三是因为企业、政府、拆迁户都想在土地使用权转让过程中获得最大化的收益,在土地转让过程中层层加码,增加了土地使用成本。

前二者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因此地价在一定程度内的合理上涨有其必然原因。

但正因为这种上涨,产生了对土地的逐利行为,而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的逐利行为则加剧了地价上涨的速度和幅度。

从房地产经营模式看,中国的房地产企业把设计外包给了设计单位,施工交给了承建单位,装修委托给装修公司,甚至销售都给了代理公司。

自己只负责土地的竞拍,以及银行的融资。

可见中国房地产业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就是赚取土地增值收益。

土地的增值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持有土地的时间越长,获得的土地增值收益就越大。

为了尽可能多的获得土地增值收益,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获得土地后,往往并不急于开发建设,即使建成后,也迟迟不愿意开盘销售,而是要等到价格上涨到一个高位再出售。

如李嘉诚的和记黄埔和长江实业两家公司最近8年在上海进行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多个项目从地块获得至上市销售的时间长达6年以上。

其在上海最快开发建设完成的项目———上海古北翠玉豪庭所花费的时间至少是7年。

而古北地区经过7年的开发,如今的楼价从原先不到1.8万元/平方米涨到了36000多元/平方米。

有报告显示,和黄现有的土地储备足够其开发近19.5年。

2005年,李泽楷旗下的香港盈科大衍地产有限公司(下称盈大地产)以5.1亿元人民币拍得了位于北京东三环长虹桥附近面积为4.6万平方米的一个地块。

该地合同开竣工日期为2006年9月20日和2008年3月31日,但盈大地产并未按照规定日期完工,却在2009年8月底以1.18亿美元转让给了瑞安建业,盈大地产因此获利近3亿人民币,其利润率近60%。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曾表示,中国有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囤积土地,倒卖土地,却不盖房子,这样的开发商大概占到三分之一左右。

通过对房地产业的观察,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这样一些“荒唐”的事实:一方面房地产花巨资竞拍下来的土地,却任由它长满野草,而不去开发建设;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的扩张,那些根本没有进行过任何开发的土地,却身价倍增,甚至高过其周边已开发楼盘的房价,让人匪夷所思,而开发商们却因此赚得盘满钵满。

与此同时,政府也是土地增值的受益者。

一些地方政府打着“经营城市”的旗号,通过“收储土地”和高价拍卖,赚取巨额收益。

与其他实体投资项目相比,房地产开发往往见效快,对GDP和财政收入的“贡献”显著。

部分城市的土地出让的收益,占到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近一半,成了名副其实的“土地财政”。

“土地财政”使政府对于房价的上涨,往往采取姑息的态度。

政府的姑息以及企业囤地炒作,使土地的价格偏离了合理上涨的轨道,导致地价疯长、地王频现,加剧了房价快速上涨。

第二,中国市场的流动性过剩,土地、房产成为时下银行最主要的抵押品,导致大量资金流向与土地相关的行业,从而使中国房地产业投机盛行,房价居高不下。

长期以来的贸易顺差以及资本净流入,使中国的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

同时高储蓄率使中国金融机构吸纳了大笔的社会资金,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流动性过剩。

而另一方面,中国金融系统创新不足,贷款往往偏重于实物资产的抵押。

房产、土地则是时下银行贷款最主要的抵押品。

这就意味着大量银行信贷资金流向了与房产、土地相关的行业,房地产业首当其冲。

房价越高,则通过房产抵押从银行获得的资金就越多,所以房地产企业更加倾向于涨价。

中国的银行系统因为已经持有了大量的房地产的抵押品,当然也不希望这些贷款成为银行坏账,因而仍然不断为虚高的房价提供贷款,这就为房价的上涨提供了支撑。

很多房地产企业注册资金只有几千万元,却在银行贷了几亿、几十亿的资金。

充裕的资金促使他们肆无忌惮地囤积土地、捂盘惜售、争做地王,从而推高了房价。

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的回报率往往高达百分之几百。

如此的暴利,与贩毒、印假钞的暴利相比也毫不逊色。

长此以往势必导致房地产投资过剩,产生大量房地产泡沫。

从目前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现状看,房地产市场投机盛行,资金严重过剩,远远超过了中国股市。

近日,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政策一出台,短短几天的时间,海南的房地产价格涨了几倍,二手房被抢购一空,甚至仅仅一通电话的时间,每平米的房价也能上涨好几千元。

三亚的房价甚至一平米炒至12.8万元。

就连海南酒店的价格也水涨船高,住一晚也要花上近万元。

这一现象充分表明房地产市场存在大量的投机炒作行为。

这种现象海南人民并不陌生,因为它曾经在海南上演过一次,其结果是留下了一大堆的烂尾楼和银行的呆坏账。

第三,中国社会的贫富分化严重,富人的投资需求主导了房地产的价格走势。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由于收入分配不合理,中国贫富分化严重。

在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上,据世界银行测算中国已经上升至目前的0.47,大大超过了国际上0.40的警戒线。

大量的社会财富集中到了少数人的手中,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富人阶层。

据2010年4月1日在海南三亚发布《2010胡润财富报告》称,中国内地千万富豪人数已达87.5万人,其中亿万富豪达5.5万人。

《报告》还显示中国内地千万元级以上富豪平均年龄要比国外年轻15岁,且财富增长的速度更快。

中国的富人阶层具有强大的消费能力,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市场。

房产相对于古董、股票、黄金等投资产品而言,既有使用价值、又有投资价值,还能通过出租获得部分收益,也不需要掌握太多鉴别知识,因而成为了中国富人的投资首选。

中国的房产已不再是单纯满足居住需求的消费品,已成为中国富人炫耀财富的奢侈品以及保值增值的投资品。

房价的博弈其实可以看做中国穷人和富人博弈。

穷人主张将房价降下来,这样可以实现“拥有自己的住房”愿望,对房地产市场总是持着观望态度;富人则主张房价上涨,这样更有利于其资产的保值增值,认为房价还有上涨的空间,因而在不断寻找可供投资的房产。

随着房价一路上涨,穷人只能“望房兴叹”,富人的财富却越发膨胀。

房价的上涨反映出富人对房地产市场的主导能力,反映出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需求大于消费需求。

其实近十年来,中国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年增长超过1平米,增长速度惊人。

2009中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经超过30平米,达到了中高收入国家的水平。

显然,这些增加的住房大多被中国的富人所购买,因为房价越来越脱离了穷人的收入水平。

这也暴露出中国经济两个严重的问题:第一,为什么最不缺房子的富人却成为了房地产市场的消费主力,而最缺房子的穷人却在房地产市场没有价格主导权呢?一些房地产商对穷人买房嗤之以鼻,任志强先生甚至公然喊出房地产业就是为富人盖房子,穷人就不应该买房。

这说明如今的中国,富人的财富仍在快速增加,穷人的财富则增长缓慢,中国贫富分化的趋势并没有改观,从而导致富人的支付能力在增强,对市场的影响力也更强。

房价成为了中国贫富差距是否仍在扩大的“晴雨表”。

从另一角度看,富人的收入主要是财产性收入,穷人的收入主要是劳动收入。

那么也可以认为:中国这些年增加的财富,可能很大程度是由资产增值带来的,而不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那么中国经济实经济增长率实际没那么高。

中国经济增长存在泡沫。

第二,为什么中国的富人不把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却唯独钟情于房地产呢?要知道中国住宅的租售比已经很低了,所收的房租还不如存银行的利息高,70年产权的住宅甚至租上70年依然不能收回成本,为什么还买呢?这说明投资房地产,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房租收入,而是为了获得房产本身的增值收益,说明实物资产价格的上涨已超过了银行的利息,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在下降。

中国存在通货膨胀。

而不投资于实体经济,是因为实体经济的资产不能像房产那样可以有很高的贷款贴现率(约90%),不能像房产那样可以很长的还款周期(20-30年),因而投机炒作的空间不大。

结论:1、土地增值是导致中国房价走高的最初动因。

但由于土地转让的垄断交易,政府通过竞价出让土地获得财政收入,企业通过土地倒卖赚取收益,进一步推高地价,更加剧了房价的上涨。

2、中国市场的流动性过剩以及金融系统创新不足,土地成为最主要的银行抵押品,导致大量资金流向与土地相关的行业,中国金融成为名副其实的“土地金融”,从而使中国房地产业投机盛行,中国的高房价其实是特殊形式的“通货膨胀”。

3、贫富差距是导致中国高房价的又一重要原因,房价的博弈,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中国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博弈,最终是富人占上风,富人成了房地产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房地产已偏离其本身的居住功能,成为富人的投资工具。

房价成为了中国贫富差距是否仍在扩大的“晴雨表”。

高房价也暴露出中国收入分配不合理以及资产泡沫等问题。

中国高房价的危害从短期来看,房价的上涨,使政府获得了税收,企业获得了利润,银行赚取了利息,老百姓增加了就业,经济繁荣向好,而从长远看,高房价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首先,高房价增加了中国经济的运行成本,中国的国际竞争优势正在丧失。

第一,高房价增加企业用工成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