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4.1 数学归纳法 课件(人教A选修4-5)
4.1 数学归纳法 课件(人教A选修4-5)
6.求证:平面内有n(n≥2)条直线,其中任意两条直线不
平行,任意三条直线不过同一点,求证它们彼此互相
分割成n2条线段(或射线) 证明:(1)当n=2时,两条直线不平行,彼此互相分割 成4条射线,命题成立。 (2)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即k条满足条件的直线彼 此互相分割成k2条线段(或射线).那么n=k+1时,取 出其中一条直线为l,其余k条直线彼此互相分割成k2条
数学归纳法 (1)数学归纳法的概念:
先证明当n取第一值n0(例如可取n0=1)时命题成
立,然后假设当n=k(k∈N+,k≥n0)时命题成立,证 明当 n=k+1 时命题也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数 学归纳法. (2)数学归纳法适用范围:
数学归纳法的适用范围仅限于与 正整数有关 的数
学命题的证明.
(3)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步
1 2 何三条不共点,求证:这 n 条直线把平面分割成 (n +n+2) 2 个区域.
[思路点拨]
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关键是考虑:k
条直线将平面分成的部分数与 k+1 条直线将平面分成的部 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该关系可以实施从假设到 n=k+1 时 的证明.
[证明]
(1)当 n=1 时,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两个区域,
线段(或射线)
直线l把这k条直线又一分为二,多出k条线段(或射线);l又 被这k条直线分成k+1部分,所以这k+1条直线彼此互相分 割成k2+k+k+1=(k+1)2条线段(或射线),即n=k+1时, 命题成立.
由(1),(2)知,命题成立.
点击下图进入创新演练
1 又 ×(12+1+2)=2, 2 ∴n=1 时命题成立. (2)假设 n=k 时,命题成立,即 k 条满足题意的直线把 1 2 平面分割成了 (k +k+2)个区域.那么当 n=k+1 时,k+1 2 1 2 条直线中的 k 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了 (k +k+2)个区域,第 k 2 +1 条直线被这 k 条直线分成 k+1 段,每段把它们所在的区
nn-3 5.求证:凸 n 边形对角线条数 f(n)= (n∈N+, 2 n≥3).
证明:(1)当 n=3 时,即 f(3)=0 时,三角形没有对角线, 命题成立. (2)假设 n=k(k∈N+,k≥3)时命题成立,即凸 k 边形对角 kk-3 线条数 f(k)= .将凸 k 边形 A1A2…Ak 在其外面增加 2 一个新顶点 Ak+1,得到凸 k+1 边形 A1A2…AkAk+1,Ak+1 依次与 A2,A3,…,Ak-1 相连得到对角线 k-2 条,原凸
=x2(x2k-1+y2k-1)-y2k-1(x+y)(x-y),
根据归纳假设x2k-1+y2k-1能被x+y整除,另一项有因 式x+y, 因此也能被x+y整除, 所以,当n=2k+1时,命题仍然成立.
根据(1)(2)可知当n为正奇数时,xn+yn能被x+y整除.
[例 3]
平面内有 n 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
1 1 1 解:(1)n0 为 2.此时左边为 1- ,右边为 2× = . 2 4 2 (2)假设 n=2k(k∈N+)时,等式成立,就需证明 n=2k+ 2(即下一个偶数)时,命题也成立. (3)若假设 n=k(k 为正偶数)时,等式成立,就需证明 n =k+2(即 k 的下一个正偶数)时,命题也成立.
即n=k+1时命题成立.
则①②可知对所有正整数n命题成立.
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当n为正奇数时,xn+yn能被x+y整除. 证明:(1)当n=1时,x+y能被x+y整除. (2)假设n=2k-1时,x2k-1+y2k-1能被x+y整除,当n= 2k+1时,x2k+1+y2k+1=x2k+1+y2k+1+x2y2k-1-x2y2k-1
k 边形的边 A1Ak 变成了凸 k+1 边形的一条对角线, 则凸 k +1 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为: kk-3 k+1k-2 f(k)+k-2+1= +k-1= 2 2 k+1[k+1-3] = =f(k+1), 2 即当 n=k+1 时,结论正确. 根据(1)、(2)可知,命题对任何 n∈N+,n≥3 都成立.
除数因式与商数因式积的形式.这就往往要涉及到
“添项”与“减项”“因式分解”等变形技巧,凑出n=k 时的情形,从而利用归纳假设使问题得证.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3n+1)7n-1(n∈N+)能被9整
除.
证明:①当n=1时,4×7-1=27能被9整除命题成 立. ②假设n=k时命题成立,即(3k+1)· 7k-1能被9整除, 当n=k+1时,
1 1 1 1 1 =( + +…+ )+ - 2k 2k+1 2k+2 k+1 k+2 1 1 1 1 1 =( +…+ + )+( - ) 2k 2k+1 k+2 k+1 2k+2 1 1 1 1 = +…+ + + =右边, 2k 2k+1 2k+2 k+2 所以,n=k+1 时等式成立. 由①②知,等式对任意 n∈N+都成立.
[例2]
求证:x2n-y2n(n∈N+)能被x+y整除. 本题是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直接分解出
[思路点拨]
因式(x+y)有困难,故可考虑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证明] (1)当n=1时,x2-y2=(x+y)(x-y)能被x+y整
除.
(2)假设n=k(k≥1,k∈N+)时,x2k-y2k能被x+y整除, 那么当n=k+1时,x2k+2-y2k+2 =x2·2k-y2·2k-x2y2k+x2y2k x y
=x2(x2k-y2k)+y2k(x2-y2) ∵x2k-y2k与x2-y2都能被x+y整除, ∴x2(x2k-y2k)+y2k(x2-y2)能被x+y整除. 即n=k+1时,x2k+2-y2k+2能被x+y整除. 由(1)(2)可知,对任意正整数n命题均成立.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时,关键是整理出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 1 1 1 1 1 1 1 1- + - +…+ - = + +…+ . 2 3 4 2n n+1 n+2 2n 2n-1
1 1 1 证明:①当 n=1 时,左边=1- = = =右边, 2 2 1+1 所以等式成立. ②假设 n=k 时等式成立,即 1 1 1 1 1 1 1 1 1- + - +…+ - = + +…+ . 2 3 4 2k 2k-1 2k k+1 k+2 则当 n=k+1 时, 1 1 1 1 1 1 1 左边=1- + - +…+ - + - 2 3 4 2k-1 2k 2k+1 2k+2
[思路点拨] 注意到这是与正整数 n 有关的命题,可
考虑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证明] 3 = . 4
2+1 1 3 (1)当 n=2 时, 左边=1- = , 右边= 4 4 2×2
∴当 n=2 时,等式成立.
(2)假设 n=k(k≥2,k∈N+)时等式成立,即: 1 1 1 1 k+1 (1- )(1- )(1- )…(1- 2)= 4 9 16 k 2k 1 1 1 1 当 n=k+1 时,(1- )(1- )…(1- 2)[1- ] 4 9 k k+12 k+1 1 = [1- 2] 2k k+1 k+1 kk+2 k+2 k+1+1 = · = = . 2k k+12 2k+1 2k+1 ∴当 n=k+1 时,等式也成立,由(1)(2)知,对任意 n≥2,n∈N+等式成立.
域分成了两块,因此增加了 k+1 个区域,所以 k+1 条 1 2 1 直线把平面分成了 (k +k+2)+k+1= [(k+1)2+(k+ 2 2 1)+2]个区域. ∴n=k+1 时命题也成立. 由(1)、(2)知,对一切的 n∈N+,此命题均成立.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时,一定要清楚从
n=k到n=k+1时,新增加的量是多少.一般地, 证明第二步时,常用的方法是加1法,即在原来k的 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当然我们也可以从k+1个中 分出1个来,剩下的k个利用假设.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代数恒等式时要注意两点:一
是要准确表述n=n0时命题的形式,二是要准确把握由n
=k到n=k+1时,命题结构的变化特点.并且一定要记 住:在证明n=k+1成立时,必须使用归纳假设.
1.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任意的正偶数 n,均有 1 1 1 1 1 1 1 1- + - +…+ -n=2( + +… 2 3 4 n-1 n+2 n+4 1 + )成立时, 2n (1)第一步检验的初始值 n0 是什么? (2)第二步归纳假设 n=2k 时(k∈N+)等式成立, 需证明 n 为何值时,方具有递推性; (3)若第二步归纳假设 n=k(k 为正偶数)时等式成立, 需证明 n 为何值时,等式成立.
[(3k+3)+1]· 7k+1-1=[3k+1+3]· 7· 7k-1=
7· (3k+1)· 7k-1+21· 7k =[(3k+1)· 7k-1]+18k· 7k+6· 7k+21· 7k
k k k
由归纳假设(3k+1)·k-1能被9整除,又因为 18k·k+ 7 7
27·k也能被9整除,所以[3(k+1)+1]·k+1-1能被9整除, 7 7
骤: 第一个值n0 ①证明当n取 (如取n0=1或2
等)时命题正确; n=k+1 ②假设当n=k(k∈N+,k≥n0)时结论正确,证明 当 不小于n0 时命题也正确.
由此可以断定,对于任意
整数n,命题都正确.
的正
[例 1]
证明:当 n≥2,n∈N+时,
n+1 1 1 1 1 (1- )(1- )(1- )…(1- 2)= . 4 9 16 n 2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