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技术
一、培养基
1、培养基的概念:人们按照______________对营养物质不同的_______,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________________叫培养基。
根据其物理状态,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固体培养基。
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_____________后,就能制成__________________
2、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各种培养基的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__ 、、、和______等最基本的生命物质。
在此基础上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_________、特殊营养物质以及_________的要求。
二、无菌技术
1、消毒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药剂消毒法
2、灭菌方法:___________灭菌、_______________灭菌、___________________灭菌
【思考】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有什么目的?
【思考】请选用合适的方法为下列材料或用具进行消毒或灭菌
(1)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
___________(2)玻棒、试管、烧瓶和吸管。
__________ (3)实验操作者的双手。
___________
三、分离和纯培养大肠杆菌的实验操作
1、制备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即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一般步聚: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倒平板。
2、接种和纯化大肠杆菌
①平板划线法:是通过______________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___________________到培养基表面。
在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到由_____个大肠杆菌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稀释,再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_____________涂布到琼脂________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在涂布稀释度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表面上可获得单个菌落。
课题延伸: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我们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保存的时间不长,菌种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需长期保存的菌种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放在___________℃的冷冻箱中保存。
【讨论】1、平板划线时,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
答: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
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未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单个菌落。
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
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划线?
答: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答: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成果与评价】
(一)培养基的制作是否合格
如果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保温1~2天后无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的制备是成功的,否则需要重新制备。
(二)接种操作是否符合无菌要求
如果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的颜色、形状和大小基本一致,并符合大肠杆菌的菌落特点,则说明操作是符合要求的;如果培养基上出现了其他菌落,则说明在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还未达到要求。
(三)是否进行发及时细致的观察与记录
培养12h 与24h 的大肠杆菌菌落的大小会有明显不同,及时观察与记录的同学会发现这一点。
【思考】
比较无土栽培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微生物培养技术在设计思路和具体操作上的异同
【巩固练习】
1、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作酵母菌碳源的是
A.含碳有机物B。
蛋白胨C。
含碳无机物D。
花生粉饼等天然物质2、下面对发酵工程中灭菌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防止杂菌污染B。
灭菌就是杀死培养基中的杂菌C.培养基和发酵设备都必须进行灭菌、消毒D。
灭菌必须在接种前
3、在光亮处用一种培养液分别培养绿藻和酵母菌,其结果如图所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培养液中
A.缺少无机盐B。
含氧量太高
C。
缺少有机养分D。
不含二氧化碳
4、蓝藻常利用的碳源、氮源依次是
A.CO2、氨基酸B。
氨基酸、葡萄糖C。
CO2、硝酸盐D。
葡萄糖、蛋白胨5、(多选)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的大肠杆菌,经培养后发现培养基上出现发多种菌落,可能的原因是
A.培养基制备过程中被杂菌污染B。
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
C.系列稀释时,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D。
由大肠杆菌的种类不同造成的
6、细菌培养基常在121℃压力锅中灭菌。
如果只是在100℃的温度下将细菌培养基灭菌,以
下哪种生物仍会存活
A.大肠杆菌 B。
一种青霉 C。
炭疽杆菌芽孢 D。
沙门氏菌
7、糖类是微生物最常用的碳源,因此在配制培养基时
A.糖类越多越好 B。
糖类越少越好
C.异养型微生物尽可能多提供糖类 D。
自养型微生物不用供应糖类
8、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恒温箱的目的是
A.对比观察培养基有没有被微生物利用 B.对比分析培养基上是否生有杂菌
C.没必要放入未接种的培养基 D。
为了下次接种时再使用
9、有关稀释涂布平板法,叙述错误的是
A.首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
C.适宜条件下培养
D.结果都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10、为了保持菌种的纯净需要进行菌种的保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
B.临时保藏的菌种一般是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
C.临时保藏的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
D.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4℃低温保藏的方法
11、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
先用完全培养基培养混合菌种,然后分别放在A、B、C三种特殊培养基上培养,分别得到菌落①、②、
请分析回答:
(1)菌落③同化作用类型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
A.光能自养型 B。
化能自养型 C。
异养型 D。
A或B
(2)如果要获得具有固氮能力的菌株,应选用菌落_______;如果要培育获得大量蛋白酶的菌株,应选用菌落__________
(3)从题中分析可见,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
12、在当前国家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政府鼓励农民依靠科技致富。
食用菌的栽培是其中一项热门技术。
首先对食用菌栽培室进行清扫和消毒处理,准备食用菌栽培所需的各种原料和用具,然后从菌种站购来各种食用菌菌种。
培养蘑菇时常使用的原料为棉籽壳、花生饼粉、朽木等,再喷洒适量的水,加入一定量的尿素等。
请简答下列问题:
(1)蘑菇培养基(菌床)中要加入大量的有机质。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菌床在接种前要进行灭菌处理,否则很容易长出大量的霉菌。
霉菌与蘑菇的关系一般为______________
(3)培养过程中发现培养基上长出了其他杂菌,经鉴定为细菌,细菌与蘑菇的关系为______,
在培养基上施用适量的___________即可抑制细菌生长。
(4)蘑菇的代谢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________,其细胞结构与植物细胞相比无_________。
(5)种蘑菇所用菌种一般是亲代蘑菇产生的一些褐色粉末,每粒粉末实际是一个______。
这种生殖方式在生物界属于___________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