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汉语的修辞方式

古汉语的修辞方式


2、复句中的互文:上句隐含下句,下句隐含上句, 在意义上是一个整体。例如: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复句中的互文,有时有所省略。例如: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国危则无乐君,国安则无忧民。
2、描述性的夸饰:极尽地夸大事情的结果或 后果,以达到强调事情本身的作用。例如: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五步。 瞋目视 项王,头发上指,目眥尽裂。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 倾人国。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周公一沐三握发,一 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3、比喻性的夸饰:用比喻来显示夸张。有两种: (1)“甲像乙”或“甲是乙”,而甲与乙有很大的差别,
古汉语的修辞方式
《古代汉语》
一、引用
引用的目的是为了“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 今。”引用的类别包括:引言、引事、引文。
(一)引言:引用口头流传的话语。引言都是 明引。
(二)引事:引用历史故事。包括明引和暗引。 1.明引:标明具体的人名,通过具体的人名
就知道这些故事出自何处,原意是什么。 2.暗引:不标明具体的人名,即古书的用典。
夸饰是运用想象把事物的某些方面的特点突出 出来,以加强语言的表现力。
古汉语常见的夸饰,大致有以下几类: 1、一般性的夸饰:不借助其他修辞方法,直
接对事物的数量和性状加以超越事实的描写。 例如: 力拔山兮气盖世。 飞流直下三千尺。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谦词,都含有不敢冒犯的意思。
敬词:陛下、执事、左右、足下、阁下、等。
谦词:不穀、寡人、仆、臣、妾、牛马走、等。
(2)臣子不敢直言君父的过失 往往用委婉 曲折的方式来表达,即“为尊者讳”。例如:
陛下富于春秋。 太子方富于年。 行年 四岁,舅夺母志。
4、交际辞令 (1)外交语的委婉。例如: 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2)社交用语的委婉。例如: 后諅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
五、互文(参互、互言)
前后文义互相补充,彼此渗透,叫“互文见 义”,简称互文。
“互文”和“并提”的区别:互文把应该合成 一句的话分成了两句,并提则把应该分成两句 的话并成了一句。
1、单句中的互文:在一句话中,某些字词的 互相补充。例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杯欲饮无管弦。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侣鱼虾而友麋鹿。
王之臣为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劳师以 袭远,非所闻也。
运于掌也。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三、代称
不用该事物的固有名称,而临时借用与该事物 有某种内在联系的词语作为称谓,叫代称。
代称的类别: 1、以事物的性状、特征指代该事物。例如: 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黄发垂髫,并怡
然自乐。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乘坚策肥,履丝
八、委婉(婉曲、婉转)
古人长用的委婉语,大致有几种情况: 1、避粗俗。例如: 权起更衣。 荒侯市人,不能为人。 2、避忌讳。例如: 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
岁违和。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崩殂 千秋之后 百岁之后 宫车晏驾 不可为讳 捐馆舍 填沟壑
公去
3、避冒犯 (1)对人(特别是君王)用敬词,对己用
(三)引文:引用见之于载籍的文字。包括明 引和暗引。
1.明引:标明引用文字的出处。
2.暗引:不说明出处,或者是把原作略加改 动,或只取一句话中最主要的几个字。如果对 古书不熟悉,不容易明白这种引文。
二、譬喻
譬喻,是通过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以此喻 彼的一种修辞格。其作用是为了使所要描绘的 事物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已平。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独欠为人师耳。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5、以部分代全体。例如: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
矣。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征帆去棹残阳里。 6、以特称代泛称。例如: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 僵卧荒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这就有夸饰的色彩。例如:
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 燕山雪花大如席。 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2)“甲比乙更……”,夸张的色彩更浓。例如: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以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 反掌,安于泰山。
3、同义词的互训。例如: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
命于危难之间。
尔贡包茅不入,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 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有时意义上互文,又同义词互训。例如: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叫嚣乎东西,隳 突乎南北。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 取龙城?
六、夸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2、用名词作状语比喻事物的状况和动作行为的方式,
译成“像……一样”。例如: 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蛇盘龟息,以听先生。
(三)借喻。直接用喻体代本体,本体不出现。 有时比喻事物的外形特征,例如: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霽何虹? 春寒赐欲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有时比喻事物的本质属性。例如:例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
四、并提 (合叙、分承)
为了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古人常用并提法 以行文。所谓并提,一般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并 列在一个句子中表达。例如:
夫种蠡无一罪,身死亡 耳目聪明。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若有作奸犯科及
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齐楚试项他、田巴将兵随市救赵 。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襗、董允等 。 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周昌孙子为列侯 。
七、倒置(颠倒、错综)
不按照语义通顺的原则而颠倒用词的辞格。所 以倒置,有时是为了平仄,有时是为了造成一 种特殊的意境。例如: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 冽。
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 使人意夺神骇, 心折骨惊。
历观文苑,泛览辞林,未尝不心游目想,移晷 忘倦。
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
(一)明喻。又叫“直喻”。直接点明的比喻, 一般用比喻词“如、若、犹”等。例如: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 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趋下
也。
(二)暗喻。不用比喻词,直接把喻体说成是本体, 常见的形式有两种:
1、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示比喻,比喻人或事物的性质。 译成现代汉语,一般译成明喻句。
曳缟。 为肥甘不足口与?轻暖不足体与?
2、以事物的属性(原料、质地)指代该事物。 例如:
其次剃毛发、婴金铁受辱。 许子以铁耕乎? 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3、以地名、官名相代。例如: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 川之笔。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
4、以具体代抽象。例如: 身服干戈事,岂得念所思? 天下已定,金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