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手腕僵硬,字迹歪扭,结构不当,用力不均匀)。
第二节 儿童注意与观察的发展
一.儿童注意的发展
1.注意的定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 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 集中性:心理活动反映事物达到一定清晰和完善 程度的现象。
(一).儿童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 1、注意的种类
到另一个对象。
(4)儿童注意的转移的特点: – 幼儿的注意转移能力差,年龄越小,注意转移越慢。 – 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转移的能力还不强,他们还不善于 把注意从一种学习活动转移到另一种学习活动上。 – 小学中、高年级以后,学生的注意转移能力逐渐地发展 起来。 – 小学生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主要取决于对先后两种 注意对象的兴趣。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 小刺激量(也称最小可觉差).
– 绝对感受性——对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觉察 )能力,即感觉的灵敏度。
• 两者的关系——数值上成反比.公式:E=1/R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 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
4、儿童注意的培养
1)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 3)丰富教学活动形式
游戏和比赛是培养学生注意的有效手段。
4)培养儿童有意注意的能力
“ 画画 “、 “猜物游戏”
观察有几个人?
如果你能发现6个人,说明你的观察力是一般的人。
如果你能发现7个人,说明你的观察力超过一般的 人。
如果你能发现8个人,说明你的观察力非常强。祝 贺你!
2、颜色视觉
• 颜色的辨别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并表 现出初步的颜色偏好。
• 3-4个月能辨别彩色 • 3岁儿童能识别5-6种常见色 • 6岁能区分各种原色,如:红、黄、绿、橙
、蓝等,
鲜艳的颜色容易引起视觉兴奋,有利于 视力发展。丰富的色彩同时也有利于儿童心 理的发展。
儿童房间布置柔、明快、有反差如粉色 配白色,蓝色配白色等,忌深色。
( 一)由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转化
• 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随年龄增长而增长,有意 识记增长速度更明显
小学儿童注意稳定性存在性别差异,女生0注意5-的7岁 稳定7性-10岁高于1男0-1生2岁 。 12岁以后
年龄
2).影响注意的稳定性的因素 • 概念的难以程度;(形象直观与抽象的概念
定理)
• 活动形式的丰富多样; • 学习内容的新颖程度;
3.注意的分配和转移
(1) 注意的分配 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因为情绪或压制作用造成的,一旦压制作用被解除,记 忆又会恢复。
(二)记忆表象
表象:头脑中所保存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再出现的形象。 记忆表象: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而在脑中重现出
来的形象。
(二)表象的特征 1.直观性 2.概括性
(三)、记忆的分类:
• 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划分: 形象、情绪、运动、语词逻辑记忆
意广度就为6点,也就是说在初中时,注意广度已达到成人 • 注意的广度与注意对象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C NE R OP MI HO
MICROPHONE
TCIG AHNE
TEACHING
2、注意的稳定性
(1)注意的稳定性
指注意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所持续的时间长短,是注意的时间品质。
(二)儿童听觉的发展
• 出生第一天的新生儿就已经有了听觉反应。 • 儿童的听觉能力要发展许多年,在青春期的11~15
岁时基本达到成熟。 • 儿童辨别音调高低的能力,从6岁到19岁之间有显著
的提高。成年后听觉能力逐渐下降。 弱听障碍后果 对儿童听力缺陷要及时发现和治疗
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 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1.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整体性
知觉理解性
知觉恒常性
(二)儿童知觉的发展
1、形状知觉的发展 • 小学儿童形状知觉发展特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
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 • 4岁是图形知觉的敏感期,应乘此时让幼儿学识汉字,因为
汉字也是一种图形。 • 儿童进入小学以后,形状知觉的发展水平较低。特别是低年
不随意注意Leabharlann 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 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 意。
下面请大家看下面的图,图上写着几个数字,请大家看完后回 答:是什么数字?它们的总和是多少?
7 9
5
8
• 3岁以前儿童的注意基本是无意注意。
• 3岁之后儿童开始接受学前教育,有意注意就逐步出 现了 。
(2)儿童注意稳定性发展的特点:
儿童的注意稳定性较差,很难集中注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随年龄增 长而逐渐递增。
2~3岁婴儿能集中注意10分钟左右;
5~7岁15分钟左右;
分钟 35
7~10岁20分钟左右;
30 25
10~12岁25分钟左右;
20 15
注意稳定性随年龄变化趋势图
13岁以上30分钟。
10 5
如果你能发现9个人,说明你具有超群的观察能力 ,富有创造性,值得庆祝
二、儿童观察的发展
1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 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能力是小学儿童智力的重 要组成部分。
• 约从2岁起,孩子就开始具备初步的观察力 • 初入学的儿童,观察的目的性较低。他们的知觉主
要由刺激物的特点和个人兴趣、爱好所决定。 • 三年级学生观察的深刻性有较大的提高。随着抽象
第三章 儿童的认知发展
第三章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第一节 儿童心理发展概况 第二节 儿童的注意 第三节 儿童的感知与观察 第四节 儿童的记忆 第五节 儿童的思维
第一节 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 适宜刺激)的个别属性的认识(反应)。
有的人能听到很小的声音, 辨别很细微的差别, 看见很小的字,我们说他们的 感觉很灵敏。
(二)时间知觉的发展 1. 时间估计能力
5-6岁儿童 ﹤ 7岁儿童
﹤ 8岁儿童
(不会利用时间标尺)(“吃饭时”、“一天”) (基本主动使用时间标尺)
2. 时间单位认识 一小时 日 周 月 纪元、世纪
最易掌握
最难掌握
4、运动知觉的发展
儿童运动知觉发展特点
• 大肌肉运动觉成熟较早(如走、跑、跳、攀登、伸展等); • 小肌肉运动觉发展较迟(精细动作做不大好,握笔的手指、
( 2 )儿童注意分配能力发展的特点: 小学儿童注意分配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随着学习活动的
深入和知识技能的发展,小学生的注意分配能力逐渐提高。 中高年级小学生在同一时间里可以把注意分配在几个对象
上。
但整个小学阶段,儿童注意分配能力的发展比较缓慢。
(3)注意的转移 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
量上先多后少,然后渐趋平缓。
为什么产生遗忘?
• 记忆痕迹消退说:
因为记忆的痕迹随着时间的流失消退了,记忆的痕迹如 果长期得不到强化,就会逐渐消退,最后就会消失。
• 干扰说:
因为记忆的痕迹相互干扰造成的。 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影响。
• 压抑说:
3 什么是遗忘?
• 遗忘: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 忘,如识记过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认和回忆 ,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
• 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时间上先快后 慢,在数量上先多后少,然后渐趋平缓。
•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二) 遗忘的进程 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时间上先快后慢,在数
叶绚等的研究发现:
• 3岁儿童能辨别上下方位; • 4岁儿童可以辨别前后方位; • 5岁开始辨认以自己为中心的左右方位; • 但幼儿对左右方位的辨认尚不完善,他们 还无法掌握左右方
位的相对性和角度; • 而且3~4岁的幼儿对上、下方位的掌握也还不很稳定。
朱智贤通过实验研究了儿童的左右概念的发展,提出 了儿童左右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
3、时间知觉的发展
时间知觉是客观对象的持续时间、速度和顺序在头脑中的反映。 • 在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时间知觉的发展较迟。儿童对外部时间标尺(
日历和时钟)较为困难。 • a) 在入小学前,他们能掌握辨别今天、昨天、后天等时间词汇,也能告
诉你他们的年龄。但当涉及较小的时间概念(如对分钟、秒钟的认识)时 ,他们的认识是不确切的; • b) 5岁儿童的时间知觉不准确; • c) 7岁儿童开始能用时间标尺,但主要是外部标尺,而且使用水平不高, 仅有35%的儿童使用了时间标尺; • d) 8岁儿童基本能主动利用时间标尺,时间知觉的准确度接近成人水平。
• 进入小学之后,儿童才开始能够独立地组织和控制 自己的注意
•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注意还常会带有情绪色彩。
(二).注意的特征(品质)
• 注意的广度 • 注意的稳定性 • 注意的分配 • 注意的转移
1、注意的广度
1).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 象的数量。
2).注意广度的发展 •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注意范围很窄。 • 有研究发现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广度不足四个客体, •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注意广度为5~6个客体。 • 一般成年人的注意广度是7-8个点,而初中一年级学生的注
二、儿童感觉的发展
(一)儿童视觉的发展 1、视敏度
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医学上称之为视力。 • 1-2岁儿童 视力0.5-0.6 • 3岁儿童 视力0.6-0.8 • 4岁儿童 视力0.8-1.0 • 5-7岁儿童 视力1.0以上 • 儿童的视敏度的发展随年龄的增长不断增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