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介

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介

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介
目录
•1拼音
•2英文参考
•3概述
•4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
o 4.1诊断依据
o 4.2诊断分型
▪ 4.2.1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
▪ 4.2.2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SAA)
▪ 4.2.3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
•5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
o 5.1免疫抑制治疗
▪ 5.1.1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TG/ALG)
▪ 5.1.2环孢素(CsA)
o 5.2对症支持治疗
▪ 5.2.1小剂量丙种球蛋白
▪ 5.2.2促造血治疗
▪ 5.2.3胸腺肽
▪ 5.2.4“白膜”输注
o 5.3造血干细胞移植
•6参考资料
•附:
o1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相关药物
o2治疗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
1拼音
huò dé xìng zài shēng zhàng ài xìng pín xuè
2英文参考
acquired aplastic anemia,AA[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3概述
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cquired aplastic anemia,AA)是指原发性无纤维化和异常浸润的骨髓衰竭(低增生)导致的全血细胞减少[1]。

目前认为,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类T淋巴细胞功能亢进、过度凋亡骨髓细胞而导致的骨髓衰竭性疾病[1]。

4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
4.1诊断依据
(1)血常规提示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1]。

(2)骨髓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小粒空,淋巴细胞比例高[1]。

(3)T细胞功能亢进指标:如CD4+/CD8+比值减低,IL2、IFNγ水平增高,辅助性T细胞(Th)1/Th2比值增高等[1]。

(4)除外其他可引起血细胞减少的血液系统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先天性骨髓衰竭症等)及非血液系统疾病[1]。

4.2诊断分型
4.2.1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
血象满足以下两项:中性粒细胞<0.5×109/L,PLT<20×109/L,网织红细胞<20×109/L;骨髓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小于正常的25%,或为正常的25%~50%,但残存造血细胞<30%)[1]。

4.2.2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SAA)
符合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标准,但中性粒细胞<0.2×109/L[1]。

4.2.3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
不符合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和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SAA)标准的AA患者[1]。

5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
5.1免疫抑制治疗
5.1.1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TG/ALG)
ATG/ALG有马、兔、猪等不同来源,不同来源的制剂临床用量不
同[1]。

法国产马ATC用量为10~15mg/(kg·d),法国产兔ATG为3~5mg/(kg·d),德国产兔ALG为3~5mg/(kg·d),国产猪ATG20~30mg/(kg·d),疗程5天[1]。

用药前先进行过敏试验,阴性者方可应用,并同时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预防血清病反应[1]。

ATG/ALG急性不良反应包括超敏反应、发热、皮疹、高血压等,用药过程中应旁备抢救设备及药品,严密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及时给予对症处理[1]。

用药后1周可出现血清病反应(发热、关节酸痛等),可调整肾上腺皮质激素用量[1]。

应用ATG/ALG时,应尽量为患者创造无菌环境,一旦发现感染迹象,须遵循“重锤出击、降阶梯”原则,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1]。

5.1.2环孢素(CsA)
环孢素(CsA)与ATC/ALG联合应用,常规用量为口服3~5mg/(kg·d)[1]。

环孢素(CsA)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齿龈增生、色素沉着、肌肉震颤、肝肾功能损害,少数出现头痛和血压变化[1]。

环孢素(CsA)治疗疗程要长,一般需小剂量(可小至25mg)巩固数年[1]。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以甲泼尼龙和泼尼松为主。

以泼尼松为例,按照1mg/(kg·d)与ATG/ALG同步应用,疗程15天(前5天折合成静脉皮质激素),足量应用至ATG/ALG后第16天开始逐步减药,第31天停药[1]。

5.2对症支持治疗
5.2.1小剂量丙种球蛋白
是辅助治疗AA合并感染常用的免疫支持治疗,一般剂量为2.5~5.0g/d[1]。

监测患者是否出现发热、荨麻疹等过敏反应[1]。

5.2.2促造血治疗
雄激素、造血 *** 因子等,与ATG/ALG及CsA合用,促进造血功能恢复[1]。

5.2.3胸腺肽
适用于继发于病毒性肝炎的AA患者(肝炎相关性AA),可调整细胞免疫,辅助清除或抑制病毒,对于各种类型肝炎均有治疗效果,适用于AA免疫支持治疗[1]。

5.2.4“白膜”输注
即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用于抗生素及其他支持治疗仍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1]。

一般成人剂量为每天1次,每次10~20单位,连续输注2~3天。

拟行骨髓移植的患者不宜采用[1]。

5.3造血干细胞移植
对于年龄<40岁有合适供体的患者可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

6参考资料
1.^ [1]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编委会主编.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49150.
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相关药物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9AA)
【药品名称】通用名:复方氨基酸注射液(9AA)曾用名:商品名:英文名:CompoundAminoAc...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3AA)
【药品名称】通用名:复方氨基酸注射液(3AA)曾用名:商品名:英文名:CompoundAminoAc...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
【药品名称】通用名: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曾用名:商品名:英文名:CompoundAmin...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7AA)
【药品名称】通用名: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7AA)曾用名:商品名:英文名:CompoundAminoA...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4AA)
【药品名称】通用名: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4AA)曾用名:商品名:
英文名:CompoundAminoA...
•更多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相关药物
治疗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
•西红花总苷片
和凝血酶诱发的血小板聚集。

对ADP及花生四烯酸(AA)诱发的小鼠急性肺栓塞引起的症状,均有明显减轻的...
•固经丸
奋心肌,增加心肌收缩力,抑制血小板膜花生四烯酸(AA)的释放和代谢,从而抑制血小板TXA2的生成,对...
•朱砂安神丸
AMP水平,并有Ca2+拮抗作用,因而对ADP、AA、胶原等诱发的血小板聚集有拮抗作用。

生地黄具有强...
•大补阴丸
压作用;黄柏所含小檗堿能抑制血小板膜花生四烯酸(AA)的释放和代谢,抑制TXA2的生成,抑制Ca2+...
•桂附地黄丸
及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持久的降血压作用;泽泻水提液对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并有抗血栓作...
•更多治疗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保证100%正确,涉及到药方及用法用量的问题,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

由此造成的问题,本站概不负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