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 抗心律失常药物
9
有效不应期(ERP)
APD 动作电位时程: 0相~3相 ERP:复极过程中电位恢复到3相的-50~-60mV时,
细胞才对刺激发生可扩布性的兴奋,引起一次AP。从 除极开始到这以前的一段时间即为ERP。
10
Na+ 通道有:激活态门和失活态门 Na+ 通道存在三种状态:
门关闭但有能力开放状态;开放或激活状态;门关闭且无能力开放状态
√作用部位:心室肌、房室束-浦氏纤维系统 √应用:室性
33
利多卡因( lidocaine )(IB类)
一、药理作用:轻度抑制Na+内流 4相,Na+内流↓
1.降低自律性 4相,K+外流↑
2.缩短APD,相对延长有效不应期
√ K+外流↑→复极快 √ 2相少量Na+内流↓—2相平台期缩短-- ERP↓ √ ERP/ APD比值↑(相对延长)(折返↓)
应用: 广谱抗心律失常 房扑、房颤及室上性心动过速--效果较好 预激综合征(preexcitation syndrome)引起者-效更佳;
特点:起效慢,维持久(停药后作用持续4-6周) 不良反应多
不良反应: 角膜褐色微粒沉着、
肺间质纤维化
甲状腺毒性
致心律失常
43
其他III类
• 索他洛尔 (Sotalol): 兼具 II 类 和 III类的特点 广谱抗心律失常
内流
3相: Ik 大量K+外流
-70
-90 4相
APD 4相:Na+-K+ ATPase
7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与心电图的关系
8
Antiarrhythmic Drugs
快反应细胞
慢反应细胞
部位 心房、心室肌
窦房结、房室结
房室特殊传导系统
0相 快Na+内流为主,快 慢Ca2+内流,慢
4相 Na+内流
Ca2+内流
48
II β- 受体阻断药 III 延长 APD药 (钾通道阻滞药) IV 钙通道阻滞药 1拿(钠)2背(β)3夹(钾)4盖(钙)
24
I. Sodium Channel Blockers
IA类共性
■电生理: 中度抑制Na+内流 阻断K+外流和Ca2+内流
■作用部位:心房肌、心室肌、窦房结、 房室结、浦氏纤维、房室旁路
窦房结、房室结
46
交感兴奋 II类
XX洛尔
室上性和室性
IA类 奎尼丁
IC类 普罗帕酮
III类 胺碘酮
SUMMARY
室上性 IV类
维拉帕米
室性 IB类
利多卡因
47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 (2013)
√血液动力学第一原则。 √重视基础心脏病和诱因。 √正确处理效益与风险和治疗矛盾。 √临床实践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鼓励使用器械治疗
34
利多卡因( lidocaine )(IB类)
3、改善传导 改善传导—折返↓
√治疗浓度: √血K+浓度高、血液偏酸性 -- 减慢传导 (0相Na+ ) √血K+浓度低、部分除极者 -- 加快传导 (3相K+外流,超极化→ 0相Na+内流)
√大量高浓度—减慢传导
35
利多卡因( lidocaine )(IB类)
Antiarrhythmic Drugs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及其代表药 √奎尼丁、利多卡因、胺碘酮及维拉帕米的电生理机制、 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2
心律失常的分型
按节律快慢分为: 快速型:早搏、心动过速、颤动、扑动 缓慢型:心动过缓、传导阻滞
按发生部位 : 室上性:房性、房室结性 室性:室早、室速、室颤
45
抗心律失常药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自律性
药物
有效不应期 传导速度 主要作用部位
窦房结 异位点
奎尼丁 0
利多卡因 0
苯妥英钠
延长
减慢
房肌、室肌 及 浦氏纤维
相对延长 一般无影响 浦氏纤维及室肌
普萘洛尔
延长
减慢
窦房结、房室结
胺碘酮 0 维拉帕米
延长 延长
减慢 减慢
房室结、浦氏纤维 及室肌
(iv.乳酸钠等提高血pH,促K+入细胞) √低血压:肾上腺素受体阻断 √栓塞: √金鸡钠反应:耳鸣,听力下降,精神失常 √消化道 √久用:血小板减少。
31
尖端扭转性室速-torsades de pointes, Tdp
QRS波的尖端围绕基线扭转,易致昏厥 甚至猝死
32
IB类共性
√电生理:轻度抑制Na+内流; 促进K+外流→缩短APD
后除极:在0相除极化以后发生的除极,易引起期前兴奋
后除极 早后除极 迟后除极
发生时间 机制
处理
2、3相 Ca2+内流↑ 抑Ca2+内流
4相
Ca2+内流↑ 抑Ca2+、 Na+内流
→ Na+短暂内流
后除极特点:频率快、振幅较小、振荡性波动,膜电 位不稳定,易致异常冲动发放:触发活动
15
2、后除极(after depolarization)
■应用:广谱(室上性、室性)
25
奎尼丁(quinidine)(IA类)
一、药理作用:适度抑制Na+内流
4相,Na+内流↓ 1、降低自律性
4相,Ca2+内流↓ 对窦房结影响小(M 受体阻断)
Vm (mV)
-80
R
T
Q
S
:给药前 :给药后
26
奎尼丁(IA类)
2、减慢传导 3、延长APD与有效不应期 4、抑制收缩性 : Ca2+内流↓
• 美西律 mexiletine (慢心律)
37
IC类共性
√电生理:重度阻滞Na+通道 √作用部位:同IA类 √应用:广谱
38
普罗帕酮(Propafenone)(心律平)
药理作用: √降低自律性 √减慢传导 √延长APD与有效不应期 √ Ca2+拮抗、β受体阻断作用
致心律失常作用,增加死亡率
39
Vm (mV) -80
R
T
Q
S
:给药前 :给药后
27
V/s 600 300
-100
正 常 奎 尼 丁
静息膜电位愈大, 与阈电位距离愈大,
除极振幅愈大
0相上升速度愈快
传导速度愈快;
-75
-50mV
膜反应曲线
28
奎尼丁对心室肌细胞APD,ERP 和心电图的影响
Vm (mV) -80
R T
Q S
0相 3相 4相
3
心脏的电活动
工作细胞:心房肌、心室细胞 自律细胞: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
√窦房结 √房室结或房室交界 √房室束或希氏束 √浦肯野纤维系统
4
心肌细胞分类
慢反应自律细胞,窦房结 房室交界区(房室结,结希区)细胞
自律细胞
心
肌
快反应自律细胞,如浦肯野氏细胞
细
胞
慢反应非自律细胞:结区细胞
工作细胞
II类 受体阻断药
普萘洛尔 -受体阻断+膜稳定作用 √ -受体阻断:主要作用于窦房结和房室结
窦房结:减慢舒张期自发除极斜率,自律性↓ 房室结:传导↓ √直接稳定细胞膜(大剂量时)
40
II类 受体阻断药
应用: 1、各种室上性心律失常
(交感神经兴奋、运动、甲亢、嗜铬细胞瘤等) 2、交感神经兴奋引发的室性心律失常
QRS:宽 Q-T:延长
:给药前
:给药后
29
Hale Waihona Puke 二、应用• 广谱、用于各种心律失常 • 口服:房早、房扑、房颤、预激综合症合并室上性心
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早、室速及颤动 或心房扑动经电转复后的维持治疗 • 肌注及静注已不用
房扑
房颤
f
ff
30
三、不良反应
安全范围小,老人、心脏病、肾功不全易出现 √致心律失常: 2%~8%的人出现长Q-T和Tdp
22
药物的基本作用机制
0相 Na+内流↓
0相去极速率↓ 传导↓
3相 K+外流↓
复极减慢
APD↑ ERP↑ MDP↓
4相 Na+内流↓ 4相 Ca2+内流↓ 4相 K+外流↑
4相斜率 ↓ 自律性↓
23
23
第三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分为四类(Vaughan Williams分类 )
I 钠通道阻滞药: IA IB IC
11
第二节 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
1.自律性升高
√ 4相自动除极化的速度快 √最大舒张电位与阈电位的距离小
TP MDP
TP MDP
12
K+通道只有一个门控状态:开放或者关闭
13
降低自律性
4相 Na+内流 ↓ 4相 Ca2+内流↓
K+外流↑
K+外流↓ 14 14
2、后除极(after depolarization)
19
药物作用:
• 传导 单向阻滞打通(少) • 传导 单向阻滞变双向阻滞 • 延长ERP 长而一致
1
2
1
2
20
21
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 0相除极化的速度快和幅度大 传导快 • 静息膜电位水平越负
■膜电位愈大(静息电位水平负值愈大), 与阈电位距离愈大,除极振幅愈大
—0相上升速度愈快—传导速度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