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第3阶段测试题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第3阶段测试题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第3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第八章至第十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提出“科学是我们精神的电枢,也是我们文明的电枢。

”的是()。

A.萨顿
B.萨特
C.牛顿
D.维特
2.目前已知最早传入中国的《教育学》是()年从日本翻译过来的。

A.1895
B.1901
C.1921
D.1949
3.我国正式颁布《教育法》是在()年。

A.1949
B.1957
C.1978
D.1997
4.我国古代提出“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的是()。

A.墨子
B.孟子
C.荀子
D.孔子
5.在我国,第一部《教育政治学》出版于()。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6.提出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观点的是()。

A.柏拉图
B.马克思
C.莎士比亚
D.修拉
7.20世纪30年代,把科学哲学推向新发展阶段的是()。

A.罗素
B.杜威
C.波普尔
D.胡塞尔
8.成立政策决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布坎南
B.罗斯
C.凯恩斯
D.熊彼特
9.第二次产业革命导源于以()标志的技术革命。

A.蒸汽机
B.计算机
C.水资源利用
D.电的应用
10.概括了当代比较教育学的主导性思潮“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教育和文化的最终目标”的一部著名教育研究报告是( )
A.《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B.《学会生存》
C.《学无止境》
D.《从现在起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
11.古希腊的思想家都参与教育活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不少具有科学意义的假说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

这些思想家中被尊为“遵循自然”教育思想的鼻祖的是(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12. 1900年前后形成的“进步教育运动”的主要代表是( )
A.乌申斯基 B.杜威 C.皮亚杰 D.布鲁纳
13.20世纪人本(情感)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A.布卢姆 B.杜威 C.罗杰斯 D.布鲁纳
14.我国《教师法》属于()
A.教育基本法 B.主要教育法律
C.教育行政法规 D.教育行政规章
15.政治文化是与教育密切相关的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其主要内容是( )
A.处理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国际关系
B.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政治理想
C.教育与国家、教育与人的政治社会化、教育民主化、政治教育D.政治体系、政治活动
16. 教育人类学认为,教育具有文化的多种功能,其中本质的功能是( )
A.吸收集聚功能 B.传递功能 C.选择功能 D.创造功能
17.现代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同是一位教育学家,他有个著名的观点是( )
A.研究传播基本上也是研究教育传播 B.信息即力量
C.传播即力量D.信息革命同时带来传播革命和教育革命18.五六十年代,致力于在整体性教育实验中贯彻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提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理论的前苏联教育家是( ) A.凯洛夫 B.赞可夫 C.苏霍姆林斯基 D.巴班斯基
19.率先呼吁教育顺应儿童自然发展的要求,适应儿童各时期的年
龄特个性差异和两性差异,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联姻起了推动作用的人是()。

A.洛克
B.裴斯泰洛齐
C.卢梭
D.康德
20.倡导“全人教育”,并创造性地提出“文化适应性”教育原则,强调在教育过程中须考虑国家和民族所特有的真文化、历史、经济条件的总和的人是()。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第斯多惠
D.乌申斯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格,每空格1分,共20分)
1.迅速发展的社会实践使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呈现较为严重的滞后现象。

在世界范围内,这种滞后差主要表现在某些理论。

理论滞后意味着理论受到了
2.现代科学发展的突出特点,就是在高度分化、广泛渗透的基础上和。

3.当代人文社会科学注重社会预测,包括长期的预测,的短期预测。

4.孔子对教育的探索和哲学、、的思考融为一体。

5.中国的传统教育大格局是以教育为主流,教育为补充。

6.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了关于学说,这对于确立科学的教育目的理论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7.20世纪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大体同步的世界现代教育思潮的三个高涨期,依次
以、、为焦点。

8.中国教育正从适应经济和经济两个根本转变出发,相应实现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全面提高办学和的两个重
要转变。

9.人的政治社会化,是人接受政治活动和政治文化影响,从一个人转变
为人的终身过程。

三、语词解释(本大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科学主义
2.软科学
3.教育学
4.大教育观
5.比较教育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当代人文社会科学面临哪些挑战?
2.近代教育学的形成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有何联系?
3.当代人文社会科学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简述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规律?
5.简述人文社会科学的共同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15分)
1.联系当代中国素质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说说初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

附:参考答案:
1.A
2.B
3.D
4.D
5.D
6.C
7.C
8.D
9.D 10.A 11.C 12.B 13.C 14.A 15.B 16.D 17.A 18.B 19.C 20.C
二、填空题
1.无法解释新出现的社会问题实践
2.整体综合化全面社会化
3.整体性局部范围
4.伦理政治
5.儒家佛道
6.人的全面发展
7.改变学校教育重心更新教育内容筹建终身教育体系
8.体制增长方式质量效益
9.非政治政治人
三、语词解释
1.答:就是唯科学主义,一种认为科学万能的思想态度。

2.答:现代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交叉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新兴学科群。

3.答:以人类教育活动为对象、以揭示教育发展一般规律为目标的人文社会科学主干学科之一。

4.答:在大科学体系逐步形成的过程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以终身教育观为核心的全球性教育理念。

5.答:带有综合性的教育理论学科,它的一亇基本特征是跨文化的比较。

四、简答题
1.答:一是迅速发展、日趋复杂的社会实践不允许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存在的滞后现象长久持续;二是分支学科激增,使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内部综合面临挑战;三是世界各国对人文社会科学重视程度不一,给面向全球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带来困难。

2.答:中国和外国古代的教育思想,都是作为哲学和其他人文社会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出现的。

中国由于封建主义的禁锢,人文社会知识的科学化体系化进程受阻,教育实践发展迟缓,未能从社会内部孕育出近代教育科学体系。

西方从16世纪开始,资本主义社会关系萌生,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重
视客观实在的哲学精神于1 7世纪一18世纪取得主导性地位,心理学研究逐步取得新的进展,教育研究科学化的思潮随之兴起,1 9世纪初近代教育学体系基本形成。

3.答:人文杜会科学更多地直接参与社会管理;满腔热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更多地发挥智囊和思想库的作用;更多地得到高水平的基础研究的支撑。

4.答: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互相推动,是发展的根本原因;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需要的辨证统一,构成发展动力;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形成发展的形态特征。

5.答:具有科学的共同特点,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是创造性的社会活动;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性力量;就总体而言,在阶级社会中带有某种阶级倾向性;通常表现出一定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现代初等教育需要跨学科的研究,首先,是由教育的复杂本性所决定的。

小学的素质教育内涵是什么,怎样才能适应时代和人的发展需要,科学而又艺术地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素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十分艰难的实践问题,必须多学科参与,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立体式的研究和长时间的教育实验。

其次,是由初等教育面临新的时代课题所决定的。

素质教育是以世纪之交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两个根本转变、两大文明建设为内在依据,是为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而建构、在终身教育概念和体制逐步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得到深化的现代教育模式。

面对新课题、新模式,小学教育工作者要广泛吸收和综合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更新教育观念和知识能力结构,以作出富于创造性的反应。

再次,是由初等教育科学体系完善化的需求所决定的。

素质教育目前是初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然而素质教育的理论,从积极酝酿、初步形成到迅速发展,从几乎“流产”、不被认可到广泛传播,走过了一条曲折道路,通过跨学科嫁接式研究,终于打开局面,取得丰硕的阶段性成果。

这也是整个教育科学体系完善化的必由之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