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得体会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心得体会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心得体会人文社会科学概论心得体会《人文社会科学概论》收获与体会当初选修这门课时,我认为它是一门很理论、很无趣的课,但几节课下来,我发现它是一门很有趣的课。

这个学期快结束了,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例如:国际关系、旅游文化、岭南文化、市场营销、学习方法等,从一开始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了解。

这门课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

所以很感谢佟老师这学期为我们带来了这么有趣的一门课。

我之前对国际关系不是很感兴趣的,但上了佟老师的课后,我对国际方面的事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国际关系这一章,我了解到了世界格局是在国际关系中,在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基础上,以主权国家集团等战略力量角色及其组合形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世界格局分为单级格局,两极格局,多级格局和“一超多强”格局。

也了解到国际安全有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传统安全包括军事、经济、政治、文化安全,而非传统安全包括宗教极端主义、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等。

老师还分别介绍了几个大国的安全战略,而且每一个都说的很精彩,慢慢地我就对国际关系感兴趣了。

在国际关系这一章中,我学到了很多国际方面的知识,认识到了国际关系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多些关心国际方面的时事,关心我们国家的利益与安全问题,做一个热爱祖国的好公民。

旅游这一章是我最喜欢的,因为我喜欢旅游,但我对旅游方面的知识不了解。

所以我很认真地听佟老师讲的课,每一节课都提前到教室里等着。

广州是海上丝路肇始地,近代革命策源地,岭南文化中心地,改革开放前沿地。

所以老师主要介绍了广州的旅游景点,如:白云山、莲花山、宝墨园、二沙岛等,有免费的有要收费的,有贵的有便宜的,还有哪个景点要带上什么,要注意什么等等,老师都说的详细很精彩。

我虽然在广州生活了几年,但我还没有游完广州的景点,听完旅游这章,我心里有了一个小小的决定了:大二游完广州所有的景点。

老师还介绍了一些外省的著名景点,给我们看了一些他拍回来的照片,那些景点都很吸引我,我真的很想现在就去把那些景点都游一遍。

学完旅游这一章,我懂得了很多旅游知识,也激起了我的旅游心。

在我有资金,有时间的情况下,我最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旅游,我要把我看到的美丽的全景色拍下来,等到我老了不能再到处去的时候拿出来慢慢回味。

这一章也让我们懂得更加热爱我们国家的大好河山。

说到岭南文化与广东人时,老师主要介绍了广东人的分类:广府人、客家人、潮汕人、新客家人。

然后逐一介绍了这些人的由来和特点。

总结了广东人的特点有(1)包容性与开放性;(2)务实性与变通性少谈政事多赚钱(3)食在广东名不虚传(4)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等,不足之处有(1)特迷信;(2)个人卫生很好,但公共卫生意识很差(3)经济发达,但人际关系相对冷漠(4)总体文化水平偏低等。

学了这一章我知道了我是属于那种人和我这一种人的由来,也了解了一些广东人的特点与不足之处,让我对广东人也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知道那些是需要改善的。

在市场营销这一章中,老师讲了营销观念的演变,有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的观念、社会市场营销的观念等,还有市场营销的主要内容,包括:市场调研,市场细分,目标市场。

我本来就有学市场营销这一门课,老师的再一次讲解,让我对市场营销这一门课的知识加深了了解,还有就是佟老师把这门课讲得很有趣,让我们能很快地接受这些知识。

佟老师还跟我们讲了一些大学生大的学习方法,我觉得这些方法对我们学生来说是很有用的。

如老师说的:考试复习的原则;大学考试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判断重点的技巧。

每到考试前,我们不能漫无目的地去复习,我们应该抓住重点,明确目标,然后再去复习,否则只会徒劳无功。

还有答题也要学会技巧,好的技巧能让我们在考试时得到跟高的分数。

这些好的技巧是要在我们平时做题时总结出来的,所以我们平时学习时要学会总结方法积累经验。

我们无论在看书还是在做题都要学会抓住重点,这才能让我们更快更准地知道它的意思。

这一门课我真的学到了很多知识,这是我的所有课程里面最有趣的一门课。

我再次感谢佟老师为我们带来了这么有趣的一门课。

佟老师把这一门课上得非常好,我想提的建议就是在旅游那一章中能放一些有关旅游方面的视频,让我们能从视觉上加深这方面的知识,可能这样的效果会更加好。

电子商务(2)班xx06013223黎楚丽第二篇、人文社会科学概论人文社会科学概论心得体会《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第一章至第四章(总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1.要科学地解释人的本质,就必须(C)A.用人的道德观念去解释B.用人的感性欲望去解释C.用人的社会存在去解释D.用人的理性认识活动去解释2.事实上,各种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最后目标都是人,只是它们研究人的角度、领域和层次不同。

研究“时间中的人”的学科是(C)A.新闻传播学B.人类学C.历史学D.社会学3.研究人的培养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是(D)A.管理学B.语言学C.情报与文献学D.教育学4.事实上,各种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最后目标都是人,只是研究人的角度、领域和层次不同。

研究“时间中的人”的学科是(C)A.新闻传播学B.人类学C.历史学D.社会学5.从学科结构的层次着眼,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均属(B)A.二级学科,可以称为专业学科B.一级学科,可以称为门类学科C.三级学科,可以称为分支学科D.一级学科,可以称为综合学科6.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开始以分门别类的面目出现的时间是(C) A.15世纪B.16世纪C.17一18世纪D.19世纪7.现代科学革命的发展主潮是(C)A.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进一步分化。

B.现代科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新门类、新学科不断出现。

C.现代科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趋于综合化、整体化。

D.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区分日益明显。

8.西方早期的人文社会学说曾用以下形式回答和解释当时的社会问题(C)A.神话B.自然科学公式C.宗教D.心理学9.当前,人文社会科学经济建设功能进一步为人们所认识的主要原因在于(D)A.自然科学技术迅猛发展B.世界并不太平C.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D.“知识经济”时代开始到来10.人文社会科学各基本学科逐步成型、独立发展的时期是(C)A.5世纪到11世纪B.11世纪到13世纪C.14世纪到19世纪D.19世纪到20世纪11.在方法论的意义上,人文社会科学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是(C) A.定量分析B.技术分析C.理性批判D.情感激发12.积极的理性是基于社会实践对何种对象的否定与超越(B)A.消极理性B.常识C.理论假设D.真理13.不属于教材所概括的人文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的是(D)A.定性研究B定量研究C.理性批判D.直接观察14.积极的理性是基于社会实践对何种对象的否定与超越(B)A.消极理性B.常识C.理论假设D.真理15.由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表现出相当的复杂性与,所以显得尤为重要的方法是(B)。

A.定量研究B.定性研究C.系统研究D.横断研究16.在下列抽样调查方法中,较少在实践中应用的一种是(A)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D.类集抽样17.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始人是(D)A.维纳B.申农C.贝塔朗菲D.普利高津18.下列社会过程和现象尚不属“全球问题”的(D)A.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等问题B.裁减军备、防止核战争、缩小国家间贫富差距等有关世界政治和国际经济的迫切问题C.和平利用空间、协调信息传播问题D.普及义务制高等教育问题19.系统论的创始人是(C)A.维纳B.申农C.贝塔朗菲D.普利高津20.新时期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开放、重建与发展过程中率先取得突破的领域是(C)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经济学C.马克思主义社会学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格,每空格1分,共20分)1.在现代科学体系中,与自然科学相联结、相对应的人文社会科学,是经历了较充分的分化之后逐步走向一体化的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总称。

2.现代人文社会科学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知识大系统;这个大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具体学科只是整个知识大系统中的一个构成因素。

3.人文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性。

4.一般人所说的文明,是指人类社会进步和开化的程度,它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从人类文明建设的角度来看,思想建设与文化建设一起构成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两项基本内容。

5.科学认识的理性和科学认识的情感结合在一起,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独特表现,体现了科学发展的内部规律,是人类智力发展和精神进步的标志一。

6.常见的几种抽样方法是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系统抽样方法,分层抽样方法。

7.20世纪世界格局首次变动前后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世界格局第二次变动前后的时代主题是对抗和对话,世界格局第三次变动前后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8.我国科学家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头一个xx年,以原子能的解放与利用为标志,人类开始了利用核能的新时代;第五个xx年,以以电脑软件开发和大规模产业化为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革命的新纪元。

9.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影响最为深刻的哲学,在19世纪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重大变革,成为19世纪到20世纪其他人文社会学科发展的重要思想背景。

10.100年来,与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相对应、相联系,通过不断分化、综合,具有多科性、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庞大体系逐步形成。

三、语词解释(本大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1.人文科学2.社会科学3.系统抽样方法4.全球问题5.综合学科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1.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何区分点?2.为什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在人文社会科学现代化进程中日益统一起来?3.20世纪世界自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依据人文社会科学的整体发展形态和发展水平,20世纪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5.中国为什么未能从社会内部孕育出近代和现代的人文社会科学体系?五、论述题(本大题15分)1.概述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道路。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第五章至第七章(总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1.“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并将发展成为文明的活的灵魂,这一重要观点的首倡者是(A)A.马克思B.黑格尔C.列宁D.罗素2.支配了20世纪世界哲学发展基本走向的理论先导是(A)A.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思潮B.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实用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两大思潮C.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科学哲学和非理性主义两大思潮D.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结构主义哲学和非理性主义哲学两大思潮3.19世纪形成高潮、特别强调文学艺术的表现功能的一种重要文艺思潮是(C)A.古典主义B.现实主义C.浪漫主义D.现代主义4.19世纪形成高潮、特别强调文学艺术的表现功能的一种重要文艺思潮是(C)A.古典主义B.现实主义C.浪漫主义D.现代主义5.语言的转换生成理论的重要价值在于(B)A.描写具体语言的结构B.试图对整个人类的语言能力作出解释C.将现代语言学从对语言系统内部的研究推进到语言使用的研究D.开创了从社会文化的演变去研究语言的思路6.把语言结构的变化与社会结构变化联系起来,以两者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交叉学科是(A)A.社会语言学B.文化语言学C.心理语言学D.数理语言学7.语言的转换生成理论的重要价值在于(B)A.描写具体语言的结构B.试图对整个人类的语言能力作出解释C.将现代语言学从对语言系统内部的研究推进到语言使用的研究D.开创了从社会文化的演变去研究语言的思路8.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疗法中的“完拿参与调查法”在人类学中得到普遍的应用,并被称为“田野作业”、“人种志”相“民族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