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阁夜 登岳阳楼 旅夜书怀(新)

阁夜 登岳阳楼 旅夜书怀(新)

实则此评未免拘泥。须知诗歌不同于科学论文,
是容许使用夸张来充分表现视觉(或听觉)形象,
以畅快宣泄作者的意兴与情绪的。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பைடு நூலகம்然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比较?
• 孟浩然的诗句写出了洞庭湖丰厚 蓄积,澎湃动荡,极为有力,不仅 写出其广大浩渺,还充满了活力。 杜甫这一句诗的气象则更为阔大, 其气度胸襟可说是“雄跨古今”。
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 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
• “坼”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 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 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 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 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 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 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 起落,一派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 眼前。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从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
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
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
诗人牵肠挂肚? 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
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
的自悼。
引题
写景 个人景况
交代背景
宽阔广大
凄凉落寞
国事艰难
广阔胸襟
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情感?
比喻的手法,以一沙鸥自比,表 达了漂泊孤零的感慨。

前半部分极力 渲染描绘旅夜江上 壮伟之景,后半部 分尽意宣泄孤舟漂 浮的悲怀 • 天地虽大,却无自 己安身之处,景色 辽阔,却反衬出诗 人孤寂而悲愤的心 境
杜 甫
体裁:七言律诗(近体诗、格律诗);
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 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 与诗人的情感 有什么关联? 此联融情于景, “岁暮”一句,寓 自己年事已高,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 凄苦心境。“天涯”一句,有客居天涯 自伤飘泊凄寒,“宵”指黎明前, 暗示 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 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
“野哭” 一句写出战争给广大的百姓 带来凄惨、悲痛;“夷歌”一句折射出渔人、 樵夫艰辛生活的凄凉心境。 上下句形成点 面结合,以乱世之声来表现战争给人民带来 的忧愁痛苦。也是战乱时期百姓生活的缩影。 表达诗人对战争的不满和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4、“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这一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悲慨? 前一句借典抒情,借忠、逆之臣殊 途同归来表达诗人报国之志难伸,功业 无成,自我安慰的无奈消极情绪。
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用 “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 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一联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 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气势磅礴,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这样来描写洞庭湖,有人以为过于夸大, “于事理未当”,像是写大海而不是写湖(见 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
意境宽阔宏伟
前四句写景
→ 宽阔广大
五六句叙身世 → 凄凉落寞
七八句抒感慨 → 广阔胸襟
开阔 ↓ 狭窄 ↓ 开阔

老杜品格,穷而愈
坚,悲而能壮,在自怨
身世之中,仍保持傲岸 的气魄与阔大的胸襟。 • 以阔壮之景寓悲凉 之怀的抒情境界。
小结
• 《登岳阳楼》写于杜甫生命的最后几年。登上岳 阳楼,是他年轻时就有的梦想,今天终于如愿了。 可这次却不是专为游玩而来,而是漂泊到此,流 浪经过,诗人已经不是年轻小伙子了,而是拖着 贫病衰老的残躯——“今”非“昔”比啊!想到 这里,我们就能体会到“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 楼”用语的巧妙。洞庭湖愈壮阔明朗,诗人的心 情就愈黯淡凄凉,因为登楼远眺的他似乎已经看 到了北方的战事,已经想起了自己的落魄潦倒, 于是,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一齐袭上心 头,使得他老泪纵横,久久低回。诗人凭轩远望 的形象是衰弱的,却也是高大的。他那爱国忧民 的高尚情操深深感动着我们。
这两句写景,有没有表现作者的情感?
洞庭湖广阔 无垠,烟波 浩淼。
诗人有不灭的 济世的博大胸 襟。
他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 乃至乾坤;他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是天 下的百姓。这就使他的这两句诗比起孟浩然 的两句诗更显得气势不凡,惊天动地。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老病”:时年五十
七岁,距生命的终
杜甫,字子美,他授检校工部员外 郎,故称杜工部,又授左拾遗(谏官), 故又称“杜拾遗”。他的诗反映唐安史 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 称。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 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 故又有“诗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 主义诗派的代表。他与李白并称为“李 杜”,他更被宗代江西派奉为鼻祖,著 有《杜工部集》。
三、陷贼和为官(公元 756——759 年,45 岁——48 岁)对战乱的厌烦, 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对亲人的思念, 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悲叹。代表作《月 夜》、《月夜忆舍弟》。
四、漂泊西南(公元 760——770 年,49 岁——59 岁),诗歌带有丰 富的政治内容和浓郁的时代气息:忧 国忧民,对以诸葛亮为代表的忠臣、 名臣的崇敬;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对 世事的感怀;隐居心境的恬淡;对亲 人的思念。代表作《蜀相》、《江 汉》、《登高》。
杜甫人生四个阶段及其代表作
一、读书与壮游(公元 712——745 年,0——34 岁),20 岁漫游吴越,5 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中。再漫游齐赵。 在洛阳遇李白。壮志凌云豪情万丈,俯 瞰天下仗剑远游,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初定理想,积极进取。代表作《望岳》。
二、困守长安十年(公元 746—— 755 年,35 岁——44 岁),他经历十 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 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忠君、渴望 为官、建功立业,却又对求官之路深感 失望,壮志难酬,无奈、孤独、无助; 对于百姓生活的关注与同情,让杜甫开 始关注民生。代表作《兵车行》。
1.《旅夜书怀》作于765年,杜甫好友严武 去世,杜甫失去依托,离开成都。 2.《阁夜》作于766年,杜甫寓居夔州西阁 时。 3.《登岳阳楼》作于768年,诗人自公安到 达岳阳时。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结仅两年,身体衰
弱不堪——患肺病 及风痹症,左臂偏 枯,右耳已聋,靠 饮药维持生命。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 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 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 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 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 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 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 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 无边, • 明朗的月空,江水汹涌 澎湃奔流不息。
前两联勾勒的画面中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平野阔 大江流
明确:
——孤舟
——
何等孤单 诗人命运的写照 何等渺小
诗人这时已到了垂暮之年,他的好友李白、 高适、严武等在近几年里相继去世,这使他的 孤独感与日俱增。现在,“五载客蜀郡,一年 在梓州”的生活刚刚结束,而将来的生活如何 又难以预料。 艺术手法:
后一句直抒胸臆,表达出亲人、朋友音 讯全无,也只能徒然地感到万分寂寞的 心情。
本诗内涵丰富,将眼前景、古时事与心 中情巧妙地合而为一,表达多重悲慨。
①年事已高,时日无多。
悲 慨
②浪迹天涯,无依无靠。
③战乱不息,民不聊生。
④功业无成,亲朋无讯。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视听结合 点面结合
借典抒情
登 岳 阳 楼
题材:即景抒情诗。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 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 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 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 时,蜀中发生了崔旰(gàn)、郭英乂 (yì)、 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 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 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 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旅夜书怀
• 旅途中 夜里写下的 抒发自己情
感的诗。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请找一下首联和颔联中提到了那些意象?
细草 、微风、岸、危樯、舟、 星 、平野、月、江
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
• • • •
孤弱的细草 在微微的风中飘摇不定, 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 对抗着漫漫长夜。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 样的感情? 听觉、视觉。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 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下句借视觉 写出了山水的壮美。两者形成鲜明的对 比,相互映衬。意境雄浑悲壮。一份爱 痛交织的悲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极 有艺术表现力。
3、“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这一联你上下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分析诗人表达的情感。
和无边的宇宙“对应”的是什么呢? 是一个极为渺小的“有限”之身,
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行吟者, 是被命运抛弃于苍茫湖水之中的如此穷愁 潦倒的一个孤魂。 连一个赖以承受痛苦的正常的身体都没有。 飘零、孤寂、衰老、贫病,一个活人生存 所需的空间萎缩到不能再萎缩。
缺衣乏食,居无定所,得不到亲友的慰藉,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情感? 这两句诗运用了反语的表现手法。一句否定, 一句肯定,其实意思正好相反,即“名因文章著, 官非老病休”。 声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诗人的所追求的 人生目标,不能为官实现自己的抱负是他的最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