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文学理论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理论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本质论(一)
社会关系图
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图
一、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一般意识形态,通常由三个要素构成,即 话语、社会和反映。其中话语是意识形态 的表现形式,社会是意识形态的内容,反 映是意识形态的功能。文学作为一般意识 形态也由话语形式、社会内容和反映功能 三个要素所构成。
艺术分为哪四大类; 意识形态通常有哪些因素组成; 什么叫话语? 组成话语有哪些要素。 文学的社会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文学的反映包括哪两个方面? 什么叫文学的受动反映? 什么叫文学的能动反映?
二、文学与话语
例如,我们阅读:“落花人独立,微雨雁 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诗的叙说 者是说话人,读诗的人是受话人。这两句 诗就是文本。受话人读懂这两句诗的意思 就是沟通。而沟通是要有一定条件的,即 懂得语言的运用及其所处的生活环境,这 就是语境。马克思说:“对于不辨音乐的 耳朵来说,再好的音乐也是无意义的。”
四、文学与反映
所谓文学的能动反映,是指文学在反映现 实过程中所具有的积极的选择或改造性质。 文学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 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 普遍性,这就是毛泽东所说的六个“更”。 在具体的文学话语活动中,受动反映与能 动反映总是难以分开地融合着的。
本节知识点
二、文学与话语
1、什么叫话语 任何意识形态都表现为话语形态,文学也 不例外。什么是话语?话语是人与人之间 通过语言而从事沟通的具体行为或活动。 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语境 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二、文学与话语
2、话语的五大要素 文学作为话语,包含五个要素: (1)说话人; (2)受话人; (3)文本; (4)沟通; (5)语境。
为社会性的 活动,归根到底是一种反映,是对现实反 映的产物。 文学的反映实际上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文 学反映外部客体世界;二是文学也反映内 在主体世界。
四、文学与反映
2、文学是受动反映和能动反映的统一 所谓文学的受动反映,是指文学来源于社 会生活,文学对社会生活有依赖关系,没 有生活就不会有文学。 文学所谓意识形态,不是唯心论者所谓内 在理念或主观精神的外现,而是现实生活 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三、文学与社会
从整体上来说,文学话语的社会性更集中 地表现为,它或隐或现地代表着本集团、 本阶层、本阶级或本民族的利益。所谓物 以类聚,人以群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同病相怜,同好相济。
三、文学与社会
2、文学中自然景物的描写 至于文学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同样具有社 会性。自然景物只有同人的社会生活相联 系,或者成为人们生活的环境,或者作为 人们及其生活的象征,才能进入文学艺术 表现的范围。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例如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三、文学与社会
从读者来看,读者对文本的阅读,也是一 种社会行为。读者与作家的沟通,读者与 读者的交流,便是社会性的。 从文本来看,文学话语是社会的产物。首 先,文学的唯一源泉是社会生活。其次文 学的各种要素,语言的规律,审美的感觉, 都是社会性的。再次,文学的话语发展变 化最终取决于社会的发展变化。
三、文学与社会
1、文学话语的社会性作为意识形态的话语, 都是具有社会性的。 文学看起来似乎是个人的话语行为,例如吟 诗、作赋是文人的自我表现。但事实上,即 使是抒发个人情感的话语行为,也是为了要 和他人进行沟通,这就是一种社会行为。文 学家的话语决不是一种自言自语,而是“把 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使听众 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像他一样体验到这些 感情。”(托尔斯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