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生活的理解,其中往往带有哲学意味; 2、任何时代的文学都包含着丰富的道德内涵, 为社会生活提供一定的道德标准; 3、人们可以借助文学表达自己的宗教观点: 宣传或揭露,推动或遏制。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 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老人与海》) 爱情应该给人一种自由感,而不是囚禁感。 (《儿子与情人》) 自己的行为最惹人耻笑的人,却永远是最先去说 别人坏话的人。 (《伪君子》) 强迫经常使热恋的人更加铁心,而从来不能叫他 们回心转意。(《阴谋与爱情》) 在各种事物的常理中,爱情是无法改变和阻挡的, 因为就本性而言,爱只会自行消亡,任何计谋都 难以使它逆转。(《十日谈》)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文学,其特征在于:
一方面,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文学,是在一定经 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形成和发展归根 到底是受到经济基础制约的。这种制约主要表现在: 从文学题材(subject)来看,一定时代的文学是 当时社会生活的折射,而社会生活的面貌和性质, 最终是为经济基础所制约的,因此由于经济基础的 不同,在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便有不同的生活内容, 也就有不同的文学题材。
崔张爱情故事
故事演变:
源于唐传奇《莺莺传》 宋代秦观、毛滂的《调笑转踏》 赵令畤《商调· 蝶恋花》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元王实甫《西厢记》
最后,文学对社会结构中其他部分的反作用
(reaction) ——对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的反作用体现在:
积极的、进步的文学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和经
济发展;反之则阻碍。 通过政治做中介。
再次,过去时代的文学艺术并不会随着它由以产 生的社会经济基础的消亡而消亡,而常常是经过时 间的淘洗沉淀下来、积累下来,变成一种相对稳定 的“思想资料”,构成了以后文学发展的一种前提 和基础。 一方面,延续下来的相对稳定的“思想资料” 会成为人类共同财富而继承发扬;(爱情、思乡等) 一方面,文学形式的相对固定性;
奴隶社会——
《诗经· 卫风· 硕鼠》之一: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 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从文学风格(style)来看,每一种文学风格的形成, 都不会是无缘无故的,而是总有着一定的社会原因。
刘勰:“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 于下者。” (论建安诗歌):“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 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 多气也。”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 人攀明月不可得, 皎如飞镜临丹阙, 但若流水, 唯愿当歌对酒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月行却与人相随。 绿烟灭尽清辉发。 宁知晓向云间没。 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月曾经照古人。 共看明月皆如此。 月光长照金樽里。
将进酒
《文心雕龙· 时序 》: 爰至有汉,运接燔书,高祖尚武,戏儒简学。虽礼律草 创,《诗》、《书》未遑,然《大风》、《鸿鹄》之歌, 亦天纵之英作也。施及孝惠,迄于文景,经术颇兴,而 辞人勿用,贾谊抑而邹枚沉,亦可知已。逮孝武崇儒, 润色鸿业,礼乐争辉,辞藻竞骛:„„
【到了汉代,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汉高祖也是崇尚武功,戏 弄儒生,忽视学术。虽然那时草创了仪礼和法律,但《诗经》、 《尚书》等经典仍是来不及研读的。即便如此,高祖刘邦的《大 风歌》和《鸿鹄歌》,也可以算是上天赋予的杰出作品了。到了 汉惠帝,以至于文帝、景帝,研究经学的风气颇为盛行,但是并 不重视作家。这从贾谊受压抑以及邹阳、枚乘等沉于下僚的事实 可以看出来。到了汉武帝时,崇尚儒学,润色鸿业,这时礼制和 音乐都争放光彩,文学创作也异常活跃。】
杜甫·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远古狩猎时代_——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载﹐古《弹歌》曰:
农耕时代——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礼记· 郊特牲》载神农时代“蜡辞”: 《帝王世纪》载唐尧时代《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 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於我何有哉!”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 乃敢与君绝!
Heavn high! I will love you, For all the years to pass by! Only when the mountains lose their ridges The rivers run dry The thunder rumbles in winter The snow falls in summer And the earth is combined with the sky Will my love for unpossiblly die!
“建安七子”:建安年间(196~220) 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 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 父子外的优秀作者。此说出自曹丕。
李白 (701—762)
杜甫 (712—770)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 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755-763)并逐渐 在苦难中成形。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 重视写实。
第一节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social ideology)
上层建筑superstructure
(政治和法律制度; 哲学、道德、宗教、文学、 艺术等社会意识形式)
社 会 结 构 示 意 图
社
会
经济基础
Economic foundation
1859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 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 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 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 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 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 适应的现实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页)
——汉乐府民歌《饶歌》之一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
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 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 好也。
——《诗经· 卫风》
——The most distant way in the world —— The most distant way in the world is not the way from birth to the end. it is when i sit near you that you don't understand i love u. The most distant way in the world is not that you're not sure i love u. It is when my love is bewildering the soul but i can't speak it out. The most distant way in the world is not that i can't say i love u. it is after looking into my heart i can't change my love. The most distant way in the world is not that i'm loving u. it is in our love we are keeping between the distance.
“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冯梦龙)、“真
诗只在民间”(李开先)、“公安三袁”性 灵派等;
汤显祖《牡丹亭》: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 “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以人情之大窦,为名教之至乐”
——文学对其他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体现在:
1、文学包含着作家对于整个世界的认识、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另一方面,文学对社会经济基础的相对独立性
(relative independence),表现在:——经济基础
非唯一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