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游栖霞寺篇一:2019山东一模诗歌鉴赏+默写含答案1(济南)阅读下面一诗宋词,回答问题。
(8分)燕山九日作①【宋】范成大万里汉家使,双节②照清秋。
旧京行遍,中夜呼禹③济黄流。
廖落桑榆西北,无限太行紫翠,相伴过卢沟。
岁晚客多病,风露冷貂裘。
对重九、须烂醉,莫牵愁。
黄花为我,一笑不管鬓霜羞。
袖里天书⑤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
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
【注释】①乾道六年(1170年),作者奉命出使金国。
为改变接纳诏书礼仪和索取”陵寝”事与金国交涉,慷慨抗节,几近被杀,本词即写于农历九月九日出使期间。
②双节:使节出行时的仪仗。
③禹: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曾治理黄河,划定中国九州版图。
④桑榆:指桑干河(永定河)和榆关(山海关)。
⑤天书:南宋至金国的国书。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4分)(2)请赏析上阕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
(答出两点即可)(4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论语》中子夏谈到人生要多学习,多发问,多思考,从而达到“仁在其中矣”的句是“,”。
这句话后来成为复旦大学的校训。
(2)一个人努力了不一定能成功,但只要尽力了,也就没什么可后悔的,这就是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所说的“,”。
(3)苏轼在《定风波》中用“,”劝慰同行者,既然大自然的风雨不能改变,不如改变我们的心态,在雨中吟诗放歌。
2(德州)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8分)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香冷金猊①,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者②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①金猊:狮形铜香炉。
②者:通“这”(1)请联系词的上片,简要分析词中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4分)(2)词的下片是如何抒发愁情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4分)15.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屈原在《离骚》中用“,”两句表达了自己追求美好德行、至死不悔的心志。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具体描写了茅草飞过江后四处散落的景象。
(3)《陋室铭》中,从反面虚写陋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3(滨州)(滨州)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风:和风,清风。
(1)诗歌的前四句是如何描写太白蜂之高的?请简要分析。
游栖霞寺李建勋养花天气近平分①,瘦马来敲白下②门。
晓色未开山意远,春容犹淡月华昏。
琅琊③冷落存遗迹,篱舍稀疏带旧村。
此地几经人聚散,只今王谢独名存。
[注]①平分:春分节气。
②白下:南京的别称。
③琅琊:六朝时南京设琅琊郡。
中间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诗中有什么作用?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孔子主张为政者必须立身端正,这样才能顺利推行政令。
正如《论语·子语》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刘禹锡在《陋室铭》:“,”写出了陋室环境的清静和自已生活的安适。
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用“,”两句来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
5(青岛)14.阅读下面的明诗,回答问题。
(8分)对客归子慕①默然对客坐,竟坐无一语。
亦欲通殷勤,寻思了无取。
好言不关情,谅非君所与②。
坦怀两相忘,何害我与汝。
【注】①归子慕,万历十九年举人,再试礼部不第,打消为官念头,隐居江村,以诗为乐。
②与:赞赏。
(1)诗中写主客相对,诗人一言不发,内心却经历了微妙的心绪变化。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人心绪的变化过程。
(4分)(2)后人评价归子慕“其诗学陶(渊明)而得其神髓”,请从诗歌语言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论语》中“,”两句阐述了学习的三个层次,先是一般地通晓知识,然后是喜欢上学习,最后则把学习当作乐趣。
(2)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侧面描写出作者听完音乐后,被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深深打动的情景。
(3)苏轼的《前赤壁赋》以主客问答形式阐述人生哲理,其中“,”两句,客人以物自比,形象写出人的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
6(日照)14.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8分)朝中措(南宋)张炎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
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
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1)简要赏析“翻被梨花冷看”的妙处。
(4分)(2)简要分析“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蕴含的情感。
(4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2)苏轼在《定风波》中有“,”的诗句,借此表现不惧风雨,悠然前行的情态。
(3)《赤壁赋》中“,”写出了一世之雄曹操对江斟酒,横矛吟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情景。
7(烟台)14.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8分)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太原寒甚【明】于谦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离开杭州在太原担任山西巡抚时所作。
②底用:何用。
(1)两首诗中诗人对“春风”的主观态度有何不同?(4分)(2)两首诗虽同写除夜感触,但人生境界有高下之分。
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4分)15.补写出下面语段中的空缺部分。
(6分)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精神传承。
无论是《岳阳楼记》(范仲淹)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还是《过零丁洋》(文天祥)中“①?②”体现的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抑或是《离骚》(屈原)中“③,④”体现的为家国理想至死不悔的执着信念,更不用说《登岳阳楼》(杜甫)中“⑤,⑥”体现的心系国家安危而怆然泪下的忧国情怀,都可以说是对家国情怀的最好诠释。
这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胸襟,这种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就像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8(淄博)1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春日游北园寄韩侍郎周朴灼灼春园晚色分,露珠千点映寒云。
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
篇二: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望行人王建自从江树秋,日日望江楼。
梦见离珠浦,书来在桂州。
不同鱼比目,终恨水分流。
久不开明镜,多应是白头。
注:①珠浦:即合浦,地名,在广西南部。
②鱼比目:比目鱼。
双眼在一侧,常喻形影不离的夫妻。
诗中的“行人”处于怎样的生活状态?作者是如何表现的?2.阅读下面一诗宋词,回答问题。
燕山九日作①【宋】范成大万里汉家使,双节②照清秋。
旧京行遍,中夜呼禹③济黄流。
廖落桑榆④西北,无限太行紫翠,相伴过卢沟。
岁晚客多病,风露冷貂裘。
对重九、须烂醉,莫牵愁。
黄花为我,一笑不管鬓霜羞。
袖里天书⑤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
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
注释:①乾道六年(1170年),作者奉命出使金国。
为改变接纳诏书礼仪和索取“陵寝”事与金国交涉,慷慨抗节,几近被杀,本词即写于农历九月九日出使期间。
②双节:使节出行时的仪仗。
③禹: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曾治理黄河,划定中国九州版图。
④桑榆:指桑干河(永定河)和榆关(山海关)。
⑤天书:南宋至金国的国书。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3.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太原寒甚①【明】于谦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②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离开杭州在太原担任山西巡抚时所作。
②底用:何用。
两首诗虽同写除夜感触,但人生境界有高下之分。
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明诗,回答问题。
对客归子慕①默然对客坐,竟坐无一语。
亦欲通殷勤,寻思了无取。
好言不关情,谅非君所与②。
坦怀两相忘,何害我与汝。
【注:】①归子慕,万历十九年举人,再试礼部不第,打消为官念头,隐居江村,以诗为乐。
②与:赞赏。
(1)诗中写主客相对,诗人一言不发,内心却经历了微妙的心绪变化。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人心绪的变化过程。
(2)后人评价归子慕“其诗学陶(渊明)而得其神髓”,请从诗歌语言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5.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游栖霞寺李建勋养花天气近平分①,瘦马来敲白下②门。
晓色未开山意远,春容犹淡月华昏。
琅琊③冷落存遗迹,篱舍稀疏带旧村。
此地几经人聚散,只今王谢独名存。
【注】①平分:春分节气。
②白下:南京的别称。
③琅琊:六朝时南京设琅琊郡。
中间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诗中有什么作用?6.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春日游北园寄韩侍郎周朴灼灼春园晚色分,露珠千点映寒云。
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
冷酒杯中宜泛滟,暖风林下自氛氲。
仙桃不肯全开拆,应借余芳待使君。
(1)请对颔联“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小题。
晚泊长台驿张咏①驿亭斜掩楚城东,满引浓醪②劝谏慵。
自恋明时休未得,好山非是不相容③。
【注】①张咏数次犯颜直谏太宗、真宗皇帝,由京官贬为地方官,此诗作于旅途中。
史载其“所至以政绩闻”。
②《南史〃谢弘微传》记载,谢蒲每以心直口快得罪于权贵,其兄送别时指着他的嘴说:“此中唯宜饮酒。
”③《北山移文》记载南朝周颙始借归隐以沽名钓誉,终因羡慕富贵而出仕。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2)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的?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香冷金猊①,被翻经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者②回去也,千万遍阳光,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①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
②者:通“这”词的下片是如何抒发愁情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篇三:冬游栖霞寺十几年前来南京栖霞出差,就住在栖霞寺对面,抽空游过栖霞寺。
可是时间太久了,印象已不很深,只记得寺中的佛学院有很多小僧人在习学佛法,下了晚课,那些小僧人就坐在寺前的荷花塘前的石桌边纳凉,与之攀谈,便是满口的佛法,如不食人间烟火,确是干什么吆喝什么。
前几日又去镇江出差,得闲,去栖霞看望同学。
到栖霞时,同学正在开会,便让其同事周先生陪我们先游栖霞寺,看看时间已是下午四点多了,于是就急忙走进栖霞古寺。
周先生久居栖霞,对栖霞寺的历史和典故颇为熟识,听着他的讲解,我们开始游揽栖霞古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