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课内课外阅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解析版)

文言文课内课外阅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解析版)

文言文课内+课外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自非亭午..夜分亭午:正午。

B.不见曦月..曦月:月亮。

C.每至晴初..霜旦晴初:早晨。

D.属引..凄异属引:嘱托牵引。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沿溯阻绝。

4.概括春冬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5.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答案】1.A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猿。

凄清肃杀。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

B.不见曦月: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曦月:太阳和月亮。

C.每至晴初霜旦: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

晴初:天刚晴。

D.属引凄异: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

属:连接。

引:延长。

故选A。

2.本题考查断句。

这句话意思是: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

“略无阙处”是对前面“高山”的进一步描绘,据此可断句为: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句中重点词语有: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删选信息。

结合文章第三段“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分析,概括春冬之景的句子是段末总结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题干要求找出语段中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的事物,结合文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作者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

这句话的意思是“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突出了三峡的秋景凄清肃杀的气氛。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富贵不能淫《孟子》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岂不诚.大丈夫哉______①必敬必戒.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①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与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4)怎样理解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几句话的含义,在当今社会有什么样的警示作用?【答案】(1)真正,确实谨慎(2)①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①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4)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这就是英雄气概。

警示人们,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详解】(1)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①句意: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诚,真正,确实。

①句意: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

戒:谨慎。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注意重点词的解释:①怒,发怒;惧,害怕。

①居,居住;之,的。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

这句话的意思和“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意思一致。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运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语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分析。

当今社会的的警示作用,围绕着“收买不了”“折磨不了”“威胁不了”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意思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可以这样理解为:人在富有富贵时,要克制节制自己不能挥霍破费;人在贫苦低贱时,也不能移动和改变自己的初心与意志;人在强权淫威之下,坚决不能屈服。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发生什么变化,做人的基本原则是不能变的。

警示作用:当今社会,许多意志薄弱者经不起金钱和物质的诱惑,成了腐败分子。

作为公民,人人都应注意做人准则、品德素养、道德情操等方面的提高,使浩然正气蔚然成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7.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惩/山北之塞B.且焉/置土石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A.博学而.笃志B.一怒而.诸侯惧C.康肃笑而.遣之D.环而攻之而.不胜9.下列有关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的目的是衬托愚公移山的艰难。

B.选文第二段中将愚公与愚公之妻对移山的态度进行对比,说明愚公不愚,其妻不智。

C.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是为了从侧面反映愚公移山的决心不可动摇。

D.文章最后采用神话式的结尾,反映当时的人们渴望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

10.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甚矣,汝之不惠。

【答案】7.A8.D9.B10.(1)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2)你太不聪明了。

【解析】7.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B.正确的朗读停顿应该是“且/焉置土石”;C.正确的朗读停顿应该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D.正确的朗读停顿应该是“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故选A。

8.考查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例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的“而”,表转折,却。

A.表并列,并且;B.表因果关系,不译;C.表修饰,不译;D.表转折,却;故选D。

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B.选文第二段中将愚公与愚公之妻对移山的态度进行对比,愚公妻只是“献疑”,并不完全反对,表现的是其妻怜惜愚公。

选项“其妻不智”的理解是错误的。

故选B。

10.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易(更,交换)、始(才)、反(同‘返’)”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甚(很)、汝(你)、惠(同‘惠’,聪明)”几个词是重点词语,同时注意句式倒装。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1.解释文中加点字。

①猛浪若奔.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鸢飞戾.天者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翻译下列句子。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13.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答案】11.飞奔的马至12.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

13.抒发了作者厌弃世俗、寄情山水、向往自然的感情。

【解析】1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可结合句意推断词义。

①句意:凶猛的巨浪就像飞奔的骏马。

奔:飞奔的马①句意: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

戾:至。

1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翻译时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本题要注意重点字词“横柯(横斜的树枝),蔽(遮蔽),昼(白天),犹(好像)”要理解正确。

13.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主旨。

结合“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可知,文章叙述了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富春江),创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据此可知,表现了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结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