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量子力学选择题1

量子力学选择题1

量子力学选择题
(1)原子半径的数量级是:
A.10-10cm; B.10-8m C. 10-10m D.10-13m
(2)若氢原子被激发到主量子数为n的能级,当产生能级跃迁时可能发生的所有谱线总条数应为:
A.n-1 B .n(n-1)/2 C .n(n+1)/2 D .n
(3)氢原子光谱赖曼系和巴耳末系的系线限波长分别为:
A.R/4 和R/9
B.R 和R/4
C.4/R 和9/R
D.1/R 和4/R
(4)氢原子赖曼系的线系限波数为R,则氢原子的电离电势为:
A.3Rhc/4 B. Rhc C.3Rhc/4e D. Rhc/e
(5)氢原子基态的电离电势和第一激发电势分别是:
A.13.6V和10.2V; B –13.6V和-10.2V;
C.13.6V和3.4V;
D. –13.6V和-3.4V
(6)根据玻尔理论,若将氢原子激发到n=5的状态,则:
A.可能出现10条谱线,分别属四个线系
B.可能出现9条谱线,分别属3个线系
C.可能出现11条谱线,分别属5个线系
D.可能出现1条谱线,属赖曼系
(7)欲使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发出Hα线,则至少需提供多少能量(eV)?
A.13.6
B.12.09
C.10.2
D.3.4
(8)氢原子被激发后其电子处在第四轨道上运动,按照玻尔理论在观测时间内最多能看到几条线?
A.1
B.6
C.4
D.3
(9)氢原子光谱由莱曼、巴耳末、帕邢、布喇开系…组成.为获得红外波段原子发射光谱,则轰击基态氢原子的最小动能为:
A .0.66 eV B.12.09eV C.10.2eV D.12.75eV
(10)用能量为12.75eV的电子去激发基态氢原子时,受激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能出现几条光谱线(不考虑自旋);
A.3
B.10
C.1
D.4
(11)按照玻尔理论基态氢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的线速度约为光速的:
A.1/10倍
B.1/100倍 C .1/137倍 D.1/237倍
(12)已知一对正负电子绕其共同的质心转动会暂时形成类似于氢原子的结构的
“正电子素”那么该“正电子素”由第一激发态跃迁时发射光谱线的波长应为:A.3R/8 B.3R/4 C.8/3R D.4/3R
(13)电子偶素是由电子和正电子组成的原子,基态电离能量为:
A.-3.4eV
B.+3.4eV
C.+6.8eV
D.-6.8eV
(14)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氦离子H e+的第一轨道半径是:
(a). a0/2 (b). a0/4 (c).2a0(d). 4a0
(15)假设氦原子(Z=2)的一个电子已被电离,如果还想把另一个电子电离,若以eV为单位至少需提供的能量为:
A.54.4 B.-54.4 C.13.6 D.3.4
(16)在H e+离子中基态电子的结合能是:
A.27.2eV
B.54.4eV
C.19.77eV
D.24.17eV
(17)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被能量为12.09eV的光子激发后,其轨道半径增为原来的A.4倍 B.3倍 C.9倍 D.16倍
(18)为了证实德布罗意假设,戴维孙—革末于1927年在镍单晶体上做了电子衍射实验从而证明了:
A.电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B.电子的波动性
C.电子的粒子性
D.所有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19)如果一个原子处于某能态的时间为10-7S,原子这个能态能量的最小不确定数量级为(以焦耳为单位):
A.10-34; B.10-27; C.10-24; D.10-30
(20)将一质子束缚在10-13cm的线度内,则估计其动能的量级为:
A. eV;
B. MeV;
C. GeV,
D.10-20J
(21)按量子力学原理,原子状态用波函数来描述.不考虑电子自旋,对氢原子当nl确定后,对应的状态数为:
A.n2;
B.2n;
C.l;
D.2l+1
(22).用波尔-索末菲(Bohr-Sommerfeld)的量子化条件得到的一维谐振子的能量为(n = 0,1,2,L)
A.En=nħω .
B. En=(n+1/2) ħω
C. En = (n+1)ħω .
D. En= 2nħω .
(23). 康普顿效应证实了
A.电子具有波动性.
B. 光具有波动性.
C.光具有粒子性.
D. 电子具有粒子
(24). 设ψ(x)=δ(x),在x −x+dx 范围内找到粒子的几率为
A.δ (x )
B.δ (x)dx
C.δ2(x)
D.δ2(x)dx
(25).设ψ1(x)和ψ2(x)分别表示粒子的两个可能运动状态,则它们线性迭加的态c 1ψ1+ c 2ψ2的几率分布为
(26).波函数应满足的标准条件是
A.单值、正交、连续.
B.归一、正交、完全性.
C.连续、有限、完全性.
D.单值、连续、有限.
(27).有关微观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的正确表述是
A.波动性是由于大量的微粒分布于空间而形成的疏密波.
B.微粒被看成在三维空间连续分布的某种波包.
C.单个微观粒子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D. A, B, C 都对
(28).下列哪种论述不是定态的特点
A.几率密度和几率流密度矢量都不随时间变化.
B.几率流密度矢量不随时间变化.
C.任何力学量的平均值都不随时间变化.
D.定态波函数描述的体系一定具有确定的能量
(29).在一维无限深势阱中运动的粒子,其体系的
A.能量是量子化的,而动量是连续变化的.
B.能量和动量都是量子化的.
C.能量和动量都是连续变化的.
D.能量连续变化而动量是量子化的
(30).线性谐振子的
A.能量是量子化的,而动量是连续变化的.
B.能量和动量都是量子化的.
C.能量和动量都是连续变化的.
D.能量连续变化而动量是量子化的.
(31).在极坐标系下,氢原子体系在不同球壳内找到电子的几率为
(32). 在极坐标系下,氢原子体系在不同方向上找到电子的几率为
*21*212*12*12222112*1212222112*121222*********.2...ψψψψψψψψψψψψψψψψC C C C C C D C C C C C C C C C B C C A ++++++++dr r r R D rdr r R C r r R B r r R A nl nl nl nl 2222
22)(.)(.)(.)(.
(33). F和G是厄密算符,则
A.FG必为厄密算符.
B.FG−GF必为厄密算符.
C.i(FG+GF)必为厄密算符.
D.i(FG−GF)必为厄密算符
(34).一维自由粒子的运动用平面波描写,则其能量的简并度为
A.1.
B. 2.
C. 3.
D. 4.
(35).若不考虑电子的自旋,氢原子能级n=3 的简并度为
A. 3.
B. 6.
C. 9.
D. 12
(36).氢原子能级的特点是
A.相邻两能级间距随量子数的增大而增大.
B.能级的绝对值随量子数的增大而增大.
C.能级随量子数的增大而减小.
D.相邻两能级间距随量子数的增大而减小.
(37).一维自由粒子的能量本征值
A. 可取一切实数值.
B.只能取不为负的一切实数.
C.可取一切实数,但不能等于零.
D.只能取不为正的实数.
(38).体系处于ψ=C1Y11+C2Y10态中,则ψ
A.是体系角动量平方算符、角动量Z 分量算符的共同本征函数.
B.是体系角动量平方算符的本征函数,不是角动量Z 分量算符的本征函数.
C.不是体系角动量平方算符的本征函数,是角动量Z 分量算符的本征函数.
D.即不是角动量平方算符的本征函数,也不是角动量Z 分量算符的本征函数.
(39).幺正变换
A.不改变算符的本征值,但可改变其本征矢.
B.不改变算符的本征值,也不改变其本征矢.
C.改变算符的本征值,但不改变其本征矢.
D.即改变算符的本征值,也改变其本征矢.
(40).氢原子的一级斯塔克效应中,对于n = 2 的能级由原来的一个能级分裂为
A. 五个子能级.
B. 四个子能级.
C. 三个子能级.
D. 两个子能级.
(41).Stern-Gerlach 实验证实了
A. 电子具有波动性.
B.光具有波动性.
C. 原子的能级是分立的.
D. 电子具有自旋.
(42).下列有关全同粒子体系论述正确的是
A.氢原子中的电子与金属中的电子组成的体系是全同粒子体系.
B.氢原子中的电子、质子、中子组成的体系是全同粒子体系.
C.光子和电子组成的体系是全同粒子体系.
D.α粒子和电子组成的体系是全同粒子体系.
(43).全同粒子体系中,其哈密顿具有交换对称性,其体系的波函数
A.是对称的.
B.是反对称的.
C.具有确定的对称性.
D.不具有对称性.
(44). 完全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是:( )
(A) 薛定谔方程(B)测不准关系(C)波函数(D) 能量
(45). 完全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变化规律的是:( )
(A)波函数(B) 测不准关系(C) 薛定谔方程(D) 能级
(46). 若光子与电子的波长相等,则它们:( )
(A)动量及总能量均相等(B) 动量及总能量均不相等
(C)动量相等,总能量不相等(D)动量不相等,总能量相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