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培训ppt课件
好,蓬头垢面,不断傻笑,有时又歌又舞,然歌曲内容支离破碎,舞 步杂乱无章。言语散乱如“今天的甜密,我要传给下一代,也就是喜 欢熊猫的人,吃巧克力就是猪虼,黄岩密橘就是炎皇子孙,未代皇帝 走的时候,把我当熊猫一样抬到日本。”无自知力。
编辑课件
14
案例二
李某,男,二十岁。强迫性洗手数年。偶尔和别人触碰一 下,即立即找水来洗。洗一次手要花15分钟以上,每日洗 手二十多次。洗澡要花几个小时,否则就会心身不宁,无 法工作。对自己强迫洗手的行为感到痛苦,但无法摆脱这 种行为。主动要求治疗。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标准化区分
医学标准: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对待、认为心 理异常是脑部的病变 统计学标准:偏离统计平均值越远,越不正常 内省经验标准:病人的内省经验与观察者的内省经验 社会适应标准: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是心理异 常的标志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心理学区分原则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有自知力,有现实检验能力,无 幻觉、妄想等)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心理过程之间 的完整一致)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Y对留在大城市发展也有一定的顾虑,她对自己能否成功并没 有信心,害怕自己会失败。
二、变态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00年):心理差异源于体液活动的差异
胆 情绪体验强烈、爆发迅猛、平息快速,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精力旺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第一讲: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
编辑课件
1
参考书目:张伯源 《变态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Durand著,杨霞译 《异常心理学(第四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CCMD-3
编辑课件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原则
编辑课件
3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
自知力: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一致,对自身状态的正确反映。精神病人 的自知力严重丧失,而神经症病人的自知力往往良好。
案例
如下案例,你认为它们分别属于精神病、心理障碍 和心理问题的那一类?
案例一
女,17岁高中生。
注意不集中,主动要家长给介绍男朋友,二个月前发展到不去读书, 在街上闲游,住院前一月常半夜高歌、自言自语、扮丑脸、做怪动作、 照镜子、痴笑,有时头插鲜花,甚至赤身裸体、将家中玻璃窗打碎、 喝痰盂中小便、自打耳光、哭笑无常、讲话前言不对后语,无故咒骂 老母,言语粗鲁。
编辑课件
16
案例四
张某,男,40岁。因“人际交往压力”来咨询室求助。张某认 为自己是个十分出色的人,在任何方面都比别人强。但别人“总是 很嫉妒自己,”不愿承认他的优秀。他觉得“跟普通人交往很没劲, 只有跟优秀的人在一起才觉得有价值。”在工作中,需要别人不断 地赞扬自己,若有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就非常恼怒。
案例六
Y,女,大学四年级毕业生。因“不知道是走还是留”来进行 心理咨询。Y毕业后面临两种选择:(1)留在读大学的大城市继 续发展(2)回到父母所在的城市工作。
Y表示,自己希望能在大城市拼搏一番,试试自己的能力,为 自己开拓出一片天地。但是父母劝说自己回到家乡,自己也觉得回 到那里精神上感到放松,又有人脉关系对自己发展有利。但是父母 对自己管束很严,Y怕回到父母身边后又被他们紧紧束缚住了。
女,17岁高中生。
注意不集中,主动要家长给介绍男朋友,二个月前发展到不去读书, 在街上闲游,住院前一月常半夜高歌、自言自语、扮丑脸、做怪动作、 照镜子、痴笑,有时头插鲜花,甚至赤身裸体、将家中玻璃窗打碎、 喝痰盂中小便、自打耳光、哭笑无常、讲话前言不对后语,无故咒骂 老母,言语粗鲁。
好,蓬头垢面,不断傻笑,有时又歌又舞,然歌曲内容支离破碎,舞 步杂乱无章。言语散乱如“今天的甜密,我要传给下一代,也就是喜 欢熊猫的人,吃巧克力就是猪虼,黄岩密橘就是炎皇子孙,未代皇帝 走的时候,把我当熊猫一样抬到日本。”无自知力。
编辑课件
15
案例三
女,30岁,已婚,工人。病前性格:温和、胆怯、 寡言。体健,无重病史。无精神病家族史。家庭和睦。 得特别沉默,一天讲不到三句话,整日呆坐,保持一个姿 势,饮食被动,生活需人照料。晚上夜深人静时则起身把 橱中饭菜吞吃一空,自语,痴笑。近周来变得不言不动, 不哭不笑,推她不动,喂她不食,口腔内积着大量唾液不 肯吐出,膀胱胀满不肯排泄。 情刻板,缄默不语,僵卧不动,对被动运动有抗拒,有蜡 术屈曲及空气枕头,间或出现模枋言语及模枋动作。
健心 康理
不 心 理 健
常心 理 异
常心 理 正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概念
正常的心理活动的三大功能
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适应环境 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适应社会 使人正常、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性
社会适应 智慧 生物适应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常识性区分
言谈举止 情绪表现 社会功能
案例一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非标准化区分
统计学角度:跟大多数人不一样的 文化人类学角度:偏离某种文化习俗的 社会学角度:违反社会准则的 精神医学角度:异常的行为或观念 认知心理学角度:个体的主观体验背离正常
案例二
李某,男,二十岁。强迫性洗手数年。偶尔和别人触碰一下,即立即 找水来洗。洗一次手要花15分钟以上,每日洗手二十多次。洗澡要花 几个小时,否则就会心身不宁,无法工作。对自己强迫洗手的行为感 到痛苦,但无法摆脱这种行为。主动要求治疗。
张某的同事和朋友们认为,张某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不顾及他人的利益,常常利用他人,且损害他人的利益而不自知, 追求特权。
亲友们反映,张某的以上问题由来已久,从年轻的时候就是如 此。张某的问题导致他很难与人正常交往,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案例五
A,高三学生,近两个月因失恋导致情绪忧郁,上课难 以集中注意力,也难以集中精力复习功课,导致成绩下 降。对自己的恋爱经历感到悔恨。A觉得这样下去,参 加高考肯定考不上理想的大学,于是倍感焦虑,经常失 眠,食欲不振,时而感到胃痛。 家长反映:A喜欢一个人独自发呆,不喜欢跟家人交流, 但意识、思维正常,功课尚能跟得上,对待别人也温和 有礼。但家长担心成绩下降会影响孩子的前途,故而带 孩子来接受心理咨询,A也积极配合,希望能通过心理 咨询改善自己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