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流行病学3
按方案分析(per protocol,PP): 是指对入组后完全遵循医嘱完成方案治疗
的病人进行分析
39
全分析集(FAS) 指合格病例和脱落病例的集合,但不包括剔除病例。
几乎包括所有的随机化后的受试者。主要疗效指标缺失时, 根据意向性分析(intention to treat,ITT分析),用前 一次结果结转。 符合方案集(PPS)
5种杂志 → 86~107篇。 2分钟阅读一篇文献的速度 ---3个小时
在现今出版发行的原始资料中,只有10%~15%的文献 具有持久的科学价值。
43
一、决定文献质量的关键部分
(一) 研究是否具有首创性或提供了新证据 (二) 研究对象的选择是否合理 (三) 科研设计是否合理 (四)偏倚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五) 研究样本量是否足够大,研究(试验或观察)的 时间是否足够长
• 中途退出治疗者结果不能分析
20
(三)序贯试验 (sequential trial)
1. 原理
序贯试验不预先估计样本含量,每次选入一对 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处理因素和安慰剂,每一对 研究对象试验完成后即进行结果的分析,一旦 可以作出拒绝或不拒绝假设检验的判断时,即 可停止试验.
21
2. 序贯试验的设计类型
1. 选用客观性较强的指标 2. 选用精确性较好的指标 3. 选用灵敏度较高的指标 4. 选用特异性较高的指标
尽量判断终点效应 (end effect)
9
三. 实验设计类型
(一)随机对照试验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RCT)
此试验设计被国际上公认为所获得的实验结果 最具科学性的实验设计方法。即循证医学证则 分配试验对象
试验组
对照组
得出试验结果
估计并分析 混杂偏倚
选择统计方法 进行统计分析
结论
防止测量性偏 倚的措施如: 采用盲法, 增强依从性, 控制失访
30
流行病学探讨病因的流程(思路)
描述流行病学 分析流行病学
提供病因线索 形成初步病因假说
检验病因假说
实验流行病学
序贯试验
质反应 量反应
开放型 闭锁型 开放型 闭锁型
22
3. 序贯试验的实施步骤
(1)确定序贯试验的类型 当预试验提示差异十分明显或两组差异很小
时,以选用开放型设计为妥; 如果试验结果的方向性不能确定时,宜选闭锁
型设计; 测量指标是定性指标 --- 质反应 测量指标是定量指标 --- 量反应
23
(2) 指标及标准的确定 试验指标的确定: 敏感, 特度,客观 制定试验标准: α,β
34
新药分类及评价:
➢ 按照国家药品管理与新药审批的要求, 目前国内把中药和西药均分为五类:
第一、二、三类新药需进行临床试验, 第四、五类需进行临床验证。
➢ 新药评价包括:1. 临床前药理、毒理评价 2. 临床药理评价
35
➢ 新药临床分期:
Ⅰ期:临床药理学、毒理学研究 在人体进行新药试验的起始期,包括药物耐受性试验
Ⅳ期:销售后的监测 新药投产后进行的,为上市后临床试验。 样本例数:不少于2000例
37
➢ 临床试验原则: 对照原则 随机原则 盲法原则
➢ 试验研究三要素: 受试对象 处理因素 试验效应
38
➢ 资料分析: 意向治疗分析(intention-to-treat analysis,
ITT) 指所有纳入随机分配的病人,不管最终接 受分配的治疗与否,都包括在最后分析中
说明数据录入方法、疗效分析方法、缺失值处理 等。
4. 稽查: 是由不直接涉及临床试验的人员对临床试验相
关活动和文件进行系统性检查。
5. 视察: 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一项临床试验的有关文件、
设施、记录和其它方面进行官方审阅。
29
临床试验模式图 总 体
规定纳入标准 和排除标准
确定样本含量
防止选择性偏倚
11
2.样本含量估计
所需参数: 、 、、
计量资料: 公式法:
n
2
2
查表法: 统计学书
12
计数资料:
公式法:
2
2 pq p1q1 p2q2
n
p1 p2 2
p p1 p2/ 2
查表法: 统计学书
13
3.资料分析
(1)假设检验的类型
差异性假设检验:H0:μt=μc ,
H1:μt≠μc
受治疗; 2)医生和患者都不能从上一个患者已经进入的组别推测下
一个患者将分配到哪一组
5
二. 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受试对象、处理因素、实验效应
(一)受试对象(materials):
随机化原则 实验动物的选择:
注意动物的种类,品系及个体的年龄,性别,体 重,窝别,营养状况等 病例的选择:正确的诊断,疾病的分期及病情的程 度.
研究对象 随机分组 (未患病者)
试验组 随访 (干预组)
对照组 随访
空白对照 相互对照
有效 无效 有效 无效
4
一.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对照:安慰剂、空白、标准、相互对照等 随机:随机抽样、随机分组 盲法:单盲、双盲、三盲 重复:一个实验多次重复 均衡:组间可比性
随机分组应符合的原则: 1)医生和患者不能事先知道或决定患者将分配到哪一组接
7
确定处理因素时注意事项: 1. 抓住主要因素
一个实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 正确区分处理因素和非处理因素(混杂因素)
尽量使某些非处理因素在实验各组中一致 3. 处理因素应当标准化
即整个实验过程中处理因素应该始终如一,保 持不变.
8
(三)实验效应 (experimental effect)
即实验结果. 测量指标的要求:
验证病因假说
31
病因推断过程中常用的标准
• 联系的强度 • 联系的重复性 • 时间顺序 • 因子和疾病两者间的分布相符合 • 因子的去除带来疾病率的下降或消灭 • 剂量反应关系 • 联系的特异性 • 在医学和生物上言之有理
32
第十章 临床疗效研究及其评价
33
新药临床试验的原则或要求
➢ 新药临床分期: ➢ 试验设计原则: ➢ 试验三要素: ➢ 资料分析: ➢ 结果解释:
所拟定的标准和详细的书面规程
2. 临床试验监察 由监察员执行(具备适当的医学、药学或相关
专业学历,并经过必要的培训,熟悉药品管理有 关法规,熟悉相关试验药物的临床前和临床方面 的信息以及临床试验方案及相关文件的人员)
28
3. 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制定数据管理计划和统计分析计划,计划中要
44
二、快速阅读文献的方法
1. 明确阅读文献的目的 2. 选择性地阅读文献
快速阅读文献方法: 首先,快速浏览文献 第二,选择性地阅读感兴趣和临床有应用价值的文献, 第三,集中阅读文献的方法学部分
45
三、评价医学文献的总的原则
总的评价原则就是要从研究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用性 三方面进行评价,即: ① 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如何? ② 研究结果的价值如何? ③ 研究结果是否能应用于目前的病人?
与药代动力学研究 小规模临床试验,要求样本不少于20~30例,一般
在自愿者中进行。
Ⅱ期:疗效的初步临床研究 对新药的疗效、适应症、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
等进行评价 要求样本例数不少于100例(试验和对照)。
36
Ⅲ期:全面的疗效评价 为扩大临床试验,在多数医院或全国范围内进行 要求样本量: 病例不少于300例,对照不少于100例
2.研究的价值
(1)暴露和结果的联系强度多大?即RR、OR或病因分值(EF)多大?
(2)暴露和结果间有无剂量-效应关系?
(3)对有害作用的危险性估计的精确度如何(95%可信区间)?
16
(二)交叉设计试验 (cross-over design trial)
1. 原理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经过一 个处理效应期和一段洗脱期后,再进行交叉安 排,将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互换,以评价处 理措施的效果
17
设计的基本模式
冲洗期
A药
2W
A药
6W
6W
B药
B药
V0
V6
V8
V14
18
选择依从性好、失访率低、有代表性的患者作受 试对象
6
(二)处理因素 (treatment factor)
处理因素:即实验对象在实验过程中所接受的一种药 物、一个治疗方案(单因素)或多种药物,多个治 疗方案等(多因素)。根据一个实验因素的不同数 量等级或不同状态又分为单水平或多水平。 一种药物一个剂量组--- 单因素单水平 三种药物3个剂量组--- 多因素多水平的组合
(3) 绘制序贯试验界限图 (4) 绘制反应曲线 (5) 显著性检验结果
24
6
5
4
3
2
Yu YL
1
0
-1 0
1
2
3
4
5
6
7
-2
序贯试验界限图
25
序贯试验的优点:
1.边试验边观察分析结果,能及时发现一些意外情 况,及时得到处理,比其他设计方案更符合医学伦 理学的要求;
2.节约样本量,一般可节省样本量30%-50%. 3. 试验设计更符合临床实际
优点
• 可比性较好
– 每例研究对象先后接受治疗组或对照组治疗, 消除了不同个体间的差异
• 适用于慢性稳定或复发性疾病,如高血 压和高血脂等
• 研究对象的人数可减少一半
19
缺点
• 应用病种范围受限 • 需要有一个洗脱期 • 每一病例的研究期延长一倍
– 不能避免病情和观察指标的自然波动 – 病人的依从性容易受到影响 – 每阶段治疗期的长度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