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职能

城市职能

城市职能
1、城市的经济活动按其服务对象可分成两部分:
(1)基本活动:为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基本活动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创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基本活动分为两种类型,离心型:工业产品、书刊报纸运到城市以外销售;向心型:外地人来城市旅游、购物、求学、求医等。

(2)非基本活动:为城市内部的需要服务的,满足基本活动派生需要,满足本市居民正常生活需要。

2、B/N——基本活动/非基本活动
基本活动与非基本活动应保持合理比例;
基本活动占明显优势的部门(B/N很高)称基本部门;
基本活动的发展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
新的基本活动发展可促使城市复兴;
3、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方法
(一)普查法通过发调查表和现场访问获得每一个企业和单位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信息,最后都折合成职工数,进而得到整个城市的B/N。

(二)残差法将已知的基本部门分离出来,然后从基本活动不占绝对优势的部门职工中,减去一个假设的必须满足当地人口需要的部分。

(三)区位商法(宏观法)
首先确定一个行业在全国的职工比重(行业职工数/总职工数),设定其为满足全国人口需要的。

将城市中该行业比重与全国比较,高于全国比重的为基本部门。

把各个部门和全国平均比重的正差额累加,就是城市总的基本部分。

(四)正常城市法确定选取各部门序列中第5个百分位城市的职工比重作为该部门满足本地需要的正常比重,并称之为K值。

超出K值的部分为基本活动部分。

(五)最小需要量法
城市经济对各部门需要一个最小劳动力比例
将城市分规模组,找出每一组城市中各部门的最小职工比重,作为该组城市的代表
某部门实际职工比重与最小需要量之间的差,即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

将城市各部门的基本部分相加得到整个城市的基本部分
4、影响基本/非基本比率的因素
城市B/N在不同城市之间有很大差异。

(1)、城市人口规模:
首先是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大,非基本部分的比例有相对增加的趋势。

城市越大,城市内部各种经济活动之间的依存关系越密切,城市内的交换量越多;城市居民对各种消费和服务的要求也越高;城市也越有可能建立较为齐全的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各种行业和设施。

而小城市一般只有很小一部分的生产和服务是维持本身需要的,基本活动部分比重较高。

(2)、专业化程度:
在规模相似的城市,B/N也会有差异。

专业化程度高的城市B/N大,而地方性的中心一般B/N小。

(3)、离大城市的远近:
差不多规模的城市,如果一个是位于大城市附近的中小城镇或卫星城,另一个是远离大城市的独立城市,则前者因依附于母城,可以从母城取得本身需要的大量服务,非基本部分就可能较小;而后者必须建立自己较完整的服务系统,非基本部分就较大。

(4)、城市发展历史:
老城市在长期的发展历史中,已经完善和健全了城市生产和生活的体系,B/N 可能较小,而新城市则可能还来不及完善内部的服务系统,B/N可能较大。

(5)、随时间发展历史:
穆尔的分析也表明,1940—1970年期间城市总的最小需要量比重,总的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在大城市尤为明显,中等城市次之。

在最低等级的小城市不仅增长的趋势不明显,反而还略有下降(图6—2)。

这种变化趋势还在不断发展中。

(6)、城市人口在年龄构成、性别构成、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差别对城市经济的基本/非基本结构也都有影响。

5、城市职能的概念
国内学者:城市职能指某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所起的作用和所承担的分工。

强调社会劳动地域分工及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国外学者:人们在城市中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均属于城市职能的范畴。

6、城市所承担的职能可以从不同观点进行分析。

①经济职能:工业城市,商业城市与旅游城市等。

②中心地职能:把城市作为中心地来研究,不同规模的城市所提供的物资供应与服务质量有明显差别。

③从城市与周围地域结合来研究城市职能:A、补助职能。

根据地方居民的需要进行经济活动,城市从外部取得它的收入;B、自助职能。

根据城市本身需要进行经济活动,在城市内取得它的收入。

这就指出城市经济职能的二元性,城市大多从城市内部产业活动和消费生活较大的自助型城市转向外部输出物资和服务的补助型城市。

7、城市职能分类方法
一般描述方法
统计描述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
城市经济基础研究方法
多变量分析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