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道路勘测设计 第二章.1-3概论、直线和圆曲线
道路勘测设计 第二章.1-3概论、直线和圆曲线
汽车行驶轨迹
行驶中汽车的轨迹的几何特征: (1)轨迹连续:连续和圆滑的,不出现错头和破折;
(2)曲率连续:即轨迹上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的值。
(3)曲率变化连续:即轨迹上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 率变化率的值。
(二)平面线形要素
(1)汽车导向轮旋转面与车身纵轴之间关系: 角度为零; 角度为常数; 角度为变数 (2)平面线形三要素 与上述三种状态相对应的行驶轨迹线为: 曲率为零的线形——直线 曲率为常数的线形——圆曲线 曲率为变数的线形——缓和曲线 现代道路平面线形正是由上述三种线形——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构成的,称为“平面线形三要素”。在低速道路上,为简化设计,也可以只使 用直线和圆曲线。
“长直线”的量化:
德国和日本规定直线的最大长度(以米计)为 20v,前苏联为8km,美国为180s行程。 最大长度主要应根据驾驶员的视觉反应及心理 上的承受能力来确定。 一般认为:直线的最大长度在城镇附近或其他 景色有变化的地点大于20V是可以接受的;在景色 单调的地点最好控制在20V以内;而在特殊的地理 条件下应特殊处理。 无论是高速公路还是一般公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 避免追求长直线的错误倾向.
距、放样等)。 在直线上设构造物更具经济性。
缺点
直线单一无变化,与地形及线形自身难以协
调。 过长的直线在交通量不大且景观缺乏变化时, 易使驾驶人员感到单调、疲倦。 在直线纵坡路段,易错误估计车间距离、行车 速度及上坡坡度。 易对长直线估计得过短或产生急躁情绪,超速 行驶。
合宁高速 Arizo na
Lmin≧6V
《规范》规定: 当设计速度≥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 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km/h计)的6 倍为宜;当地形条件及其它特殊情况限制时,最小 直线长度不得小于设计速度(以km/h计)的2倍。 对于设计速度≤40km/h时,参考执行即可。 在受到条件限制时,宜将同向曲线改为大半径 曲线或将两曲线作成复曲线、卵形曲线或C形曲线。
二.汽车行驶时的横向稳定性 (1)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所产生的横向作用力
假定:汽车在圆曲线上作 匀速圆运动。 离心力:汽车在弯道上, 由于惯性产生离心力。 作用点:汽车重心 方车在 平曲线上行驶的稳定性影 响很大,可能产生横向滑 移或横向倾覆。
公路平面线形由直线、曲 线组合而成,平曲线又分为 圆曲线和回旋线两种。 高速公路和一、二、三级 公路平面线形要素有直线、 圆曲线、回旋线三种。四级 公路平面线形要素有直线、 圆曲线两种。
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是根据汽车行驶的力学性质 和行驶轨迹要求,合理地确定各线形要素的几何参数 ,保持线形的连续性和均衡性,避免采用长直线,并 注意使线形与地形、地物、环境和景观等协调。对于 车速较高的道路,线形设计还应考虑汽车行驶美学及 驾驶员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
美 国 俄 勒 冈 州 典 型 沙 漠 公 路
香 榭 丽 舍 与 凯 旋 门
在没有任何障碍物的戈壁、草原等开阔地区,应 以直线为主。
直线分别与凹曲线和凸曲线组合
对于长、特长隧道或结构特殊的桥梁等特殊构造物所在的路段 宜采用直线。
交叉前后路段宜采用直线, 应尽可能避免采用小半径曲线。
70
2、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
曲线的起点ZH(直缓点)、缓和曲线与圆曲线相 连的点HY(缓圆点)、中点QZ(曲中点)、圆曲线 与缓和曲线相连的点YH(圆缓点)、终点YZ(圆 直点),称为圆曲线主点。
第二节 直线
一、直线的特点
优点
两点之间距离最短。 具有短捷、直达的印象。 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驾驶操作简易。 测设简单方便(用简单的就可以精确量
断背曲线的错觉 ①当直线较短时,在视觉上容易形成直线与两端曲 线构成反弯的错觉; ②当直线过短甚至把两个曲线看成是一个曲线。 危害: 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造成驾驶操作失误,应尽 量避免。 解决办法: 因为是视觉上的判断错觉,最好的办法是在两同 向曲线间插入长的直线段,让驾驶员在前一个曲线上 看不到下一个曲线。
为弥补长直线景观的单调,需结合 沿线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曲线的动感及与周边 环境的良好配合。
两侧地形过于空旷时, 宜采取种植不同树种或设置 一定的建筑、雕塑、景观设 计等措施,以改善单调的景 观。
由植树修饰的长直线道路
绿化及景观设计
(一)直线的运用
(1)道路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与景观相协调,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 限制,当采用长直线时,为弥补景观单调的缺陷,应结合具体情况采 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但设计时应将直线作为与圆曲线、缓和曲线等同 的线元进行考虑(不应刻意追求小比例直线线形)。 (2)长直线尽头不宜布设小半径平曲线(小于一般最小值),条件受限 连接了小半径平曲线时应按运行速度对视距、超高、路面抗滑性能进 行检查,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设置指示标志、增加路面抗滑能 力等)以确保安全。 (3)在长直线上纵坡不宜过大,因为长直线在陡坡下行时很容易导致超 速行车,长直线上的纵坡一般应小于3%。 (4)长直线与大半径凹形竖曲线组合为宜,这样可以使生硬呆板的直线 得到一些缓和或改善。
• 路线的平面(horizontal)--道路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 路线纵断面(vertical)--沿着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 • 公路横断面(cross-sectional)--中线各点的法向切面。
平面线形 示意图
中线
路线设计:确定路线空间位置和各部分几何尺寸。
分解成三步:
路线平面设计:研究道路的基本走向及线形的过程。 路线纵断面设计:研究道路纵坡及坡长的过程。 路线横断面设计:研究路基断面形状与组成的过程。
⑶.两侧地形过于空旷时,宜采取种植不同树种 或设置一定建筑物、 雕塑、广告牌等措施,以改善单 调的景观。 ⑷ .长直线或长下坡尽头的平曲线必须采取设 置标志、增加路面抗滑能力等安全措施
三.直线设计及计算
实地定交点: 选线人员根据道路等级和地形条件定出 一系列直线,相邻两直线相交得到各个交 点(JD1、JD2、…),通过测量交点的距 离,确定交点之间的关系;或通过测量交 点与导线点的坐标关系,确定交点坐标, 再根据相邻交点坐标算出交点偏角和距离。
偏角的测量:偏角或称转角,是指路线由一个方向 偏向另一个方向时,偏转后的方向与原方向的夹角。 偏转后的方向位于原方向左侧时,称左偏,位于原 方向右侧时,称右偏。在路线测量中,一般规定测 交点右角,由右角计算偏角。右角是指前进方向右 侧夹角,一般用全测回法测量。右角大小为,右角 =(后视读数)-(前视读数),当后视读数小于 前视读数时,上式为,右角=(后视读数+360°)- (前视读数)。 偏角按下式计算:
左=右- 180,右= 180 右
X
直线的计算
Y
四、直线的最大长度和最小长度
1.直线的最大长度
我国《标准》和《规范》对直线的最大长度没有具体的规定 ,但原则规定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尽量避免长直线。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条件在不同的地区有很大的不同,对直线 最大长度很难作出统一的规定。 最大长度主要应根据驾驶员的视觉反应及心理上的承受能 力来确定。 一般认为:直线的最大长度在城镇附近或其他景色有变化 的地点大于20V是可以接受的;在景色单调的地点最好控制在 20V以内;而在特殊的地理条件下应特殊处理。
l 2V
当设计速度≤40km/h时,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 当直线两端设置有缓和曲线时,也可以直接相 连,构成S型曲线。
问 题: 6v、 2v 相 当 几 秒 行 车 ?
第三节 圆曲线
一、圆曲线的特点 各级公路和城市道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圆 曲线。 圆曲线作为公路平面线形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曲率1/R=常数,测设和计算简单; 比直线更能适应地形的变化; 在圆曲线上行驶要受到离心力的作用; 要比在直线上行驶多占用道路宽度; 在小半径的圆曲线内侧行驶时,视距条件较差。
公路线形设计不是在平面线形上尽量多采用直线,或者是 必须由连续的曲线所构成,而是必须采用与自然地形相协调的 线形。
2.直线的最小长度
直线的长度:前一个曲线终点到下一个曲线起点之间的距离。 YZ(ZH)-ZH(ZY) 之间的距离
2.直线的最小长度
相邻两曲线之间应有一定长度的直线,这个直 线是指前一曲线的终点(HZ或YZ)到后一曲线的起 点(ZH或ZY)之间的长度。 (1)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同向曲线:是指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之间 连以直线而形成的平面线形。 断背曲线:同向曲线间连以短的直线。
平面线形示意图
道路中线 圆曲线(加宽)
直线 缓和曲线
三、平曲线主点名称 1、直线+圆曲线
曲线的起点ZY(直圆 点)、中点QZ(曲中点)、 终点YZ(圆直点),称为 圆曲线主点。
α 切线长:T Rtg 2 π 曲线长:L αR 180 α 外距:E R(sec 1) 2 切曲差(校正值):J 2T L
第二章 平面设计
本章主要学习内容
要求
1. 汽车行驶轨迹特性与道路平面线形要素。
2. 直线的特点与运用(最大长度、最小长度)。 3. 圆曲线的特点、半径与长度。 4. 缓和曲线性质、行驶和参数
要素
5. 平面线形设计原则与线形组合
方法
6. 道路平面设计主要成果。
展示
第一节
概
述
一、路线的相关概念
道路:一条三维空间的实体,是由路基、路面、桥梁、涵洞 、隧道等组成的空间带状构造物。 路线: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 线形:道路中心线的立体形状。 路线平面: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路线纵断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的断面(展开是指展 开平面、纵坡不变)。 路线横断面:中线上任一点的法向切面。 路线设计:确定路线空间位置和各部分的几何尺寸。
Australia
二、直线的运用
采用直线线形时必须注意线形与地形的关系,在运 用直线线形并决定其长度时,必须慎重考虑,一般不宜 采用长直线。 路线完全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的宽 阔河谷 地带; 城镇及其近郊道路,或以直线为主体进行规划的地区 ; 长大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 路线交叉点及其附近; 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