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考生信息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礼记·曲礼》云“无田禄者,不设祭器”;《荀子·礼论》亦云“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庙”。
这主要强调西周A.获取宗族统治权的前提 B.分封制度形成等级秩序C.政治活动带有神秘色彩 D.君主专制源于宗族祭祀2.西汉中期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极少以郡命名;反观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所处时期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
由此可推知A.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B.宗法关系逐渐淡出两汉政治构架C.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D.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3.唐代法律规定,土地买卖的行为必须得到家(族)长认可,同时直系亲属与邻居享有优先购买权,业主不得私自买卖。
这些规定体现了,唐代A.土地私有制受到严重冲击 B.经济立法比较完善C.政府对自耕农经济的保护 D.世族门阀把控经济4. 宋代,皇帝的诏令,原则上必须经过“二府”,以“敕牒”方式颁布执行,直接自宫内颁出的皇帝批示,被认为是“灭裂纪纲”的源头,经常受到臣僚的批评。
这表明当时A.专制皇权遭到削弱B.官僚制度比较成熟C.行政效率日益低下 D.权力制衡机制建立5.明末清初的《补农书》中说∶"桐乡田地相匹,蚕桑利厚…地之利为薄,多种田(种粮食的地)不如多治地(种植经济作物的地)。
"这一现象A. 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加速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C. 导致了男耕女织模式瓦解D.促进了商品性农业的兴起6.福建船政学堂正式开办于1867年,开设了英语、法语、驾驶、管轮等课程,以培养轮机的设计人才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并附设了船厂工人业余培训的课程。
这反映了当时A.近代化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B.已突破“器物”限制C.军工企业市场化特征明显 D.近代教育走出困境7. 1918年上海《妇女杂志》刊登了现实主义小说《理性之家庭预算》,作者张慧中在小说中制定了以下预算表(如表)。
求学时代第一届预算表由此可推知,张慧中A. 倡导妇女自立与解放B. 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C. 反对北洋政府的统治D. 重视提高妇女政治权利8. 1928年,中共六大提出“在现在革命的阶段,共产党主要的策略,应该创设绝对大多数被残余封建势力剥削的农民群众的统一战线,从雇农起至中农止”。
这一政策A.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B.利于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C.贯彻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促进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9. 1932年,有学者感叹,从货币流通的角度来看,“吾国实不啻久已分为十百千小国”。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次年增加中国农民银行)三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不再有货币发行权。
这一举措A.推动实现了国家政治统一 B.加剧了经济形势的持续恶化C.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说明政府为抗战做好了准备10.武汉会战后,国民党军事当局重新划分了全国战区,共设立10个战区,同时增设了苏鲁战区、冀察战区为游击战区,并提出要用整个国民党军中的约三分之一的部队开展游击战争。
这反映出当时A.国民党意识到游击战的决定性作用 B.国民党希望分化共产党的军事力量C.敌后战场已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D.国民党军因形势变化调整方针策略11.当时,在苏联的援助下国家实施了150多个重大项目,其中军工44个,机械24个,冶金20个,化工7个,轻工业和医药工业3个,能源工业52个,项目覆盖了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A.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B.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C.基本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 D.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12.有学者指出,通过授予罗马公民权,自治市民能够获得与罗马公民相类似的权利与地位,“既减轻了罗马政府官员和元老院的负担,又转移了各自治市的视线,把它们的注意力主要引导到不是设法摆脱罗马统治而是竞相争取公民权上。
”据此可知,罗马对外授予公民权A.确保了罗马民主政治发展 B.扩大了罗马的统治基础C.成为领土扩张的根本武器 D.根源于平民与贵族斗争13.英国伦敦皇家学会曾再敦促牛顿:这部(关于光和颜色的)论著应该马上印刷出版,刻不容缓,因为我们有理由担心,其中所包含的奇妙而惊人的思想,其荣誉也被外国人占有。
对科学发现优先权的强调A.宣告了近代科学的诞生 B.推动英国民族国家形成C.推动了科学研究制度化D.促进了科学事业的进步14. 下图是英国棉花进口量(按原产国分列的年平均百分比)数据分布图。
据此可以推知A. 美国棉花出口刺激领土扩张B. 殖民地是英国棉花进口首要区C. 英国棉花进口即将面临危机D. 英国棉纺织业的规模世界领先15.1787年宪法规定:“被总统因国会休会而搁置(变相否决)的(两院通过的)议案,不能继续移交给下一届国会,只能在下一届国会中作为新的议案提出。
”这一规定A.削弱了国会两院的立法权B.便利了总统对立法的干预C.有利于国会提高立法效率 D.意在缓和总统与国会矛盾16.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提出“社会公仆”的原则,这就改变了“官贵民贱”的世俗观念,从根本上改变了官民之间的关系,端正了国家公职人员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和思想。
由此可知,巴黎公社所确立的“社会公仆”原则A.建立在打碎旧有国家机器基础上B.发展了若干资产阶级民主原则C.有助于工农联盟革命策略的实施 D.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础第Ⅱ卷注意事项: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与境外政权之间,除了点状控制的模糊疆界和片状的模糊疆界,还有带状和线状的清晰疆界。
宋朝与境外政权间的地带一般分为直辖郡县、“郡县之外羁縻州洞”、“过羁縻则谓之化外”三个层次。
宋朝对羁縻地区通过政治上的朝贡与册封、经济上的回赐和互市、军事上设置镇砦,建立起比较完备有效的控制体系,双方并未清晰划界。
宋朝与辽、夏、交趾、金数次勘界都由双方派员会商划界,实地勘定。
宋夏定界后,宋朝令沿边诸路“各据巡绰所至处,明立界至,并约束城寨兵将官,如西人不来侵犯,即不得出兵过界。
尔亦当严戒缘边首领,毋得侵犯边境”。
双方都各守国界。
宋辽解决疆界纠纷的根本依据是景德誓书,宋臣文彦博说若有纠纷,“以誓书为证,彼将何词以亢。
纵骋诡词,难夺正论”。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的疆界形态与疆界意识》材料二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推行了有别于传统统合疆域方法的新政改革,重新统合边疆。
清政府将边疆分为三类:(1)东北三省——“满洲故地”,被王朝统治者视为疆域的核心;(2)云南、广西——边疆行省;(3)蒙古、新疆、西藏——传统藩部。
边疆新政内容涉及地方政制、财政、教育、垦荒等诸端,但各地区并非整齐划一,而是各有侧重。
东北新政尤其是东北改设行省,侧重点在于祛除东北边疆“满洲故地”的种族属性,对内渗透中央权力,对外与日俄争国家主权;云南、广西新政与内地行省新政内容大致相当,但相同的改革内容施诸边疆省份,较之内地则多了一层抵御外部势力渗透,将该地区重新统于中央政府之下的含义……——摘编自高月《从“大一统”到清末新政:清代疆域统合方式的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宋代疆界管理的特点。
(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晚清推行边疆新政的背景并概括其积极影响。
(8分)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是张謇创办的大生企业的系统构图材料二1954年,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等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和公私合营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产值,已分别占整个非国营工业总产值的53%和33%。
1955年下半年,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高潮,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迅速发展为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956年底,实行公私合营的工业企业已占原有资本主义工业总户数和职工人数的99%,占生产总值的99.6%。
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用定息方式,即按照公私合营企业的私股股额每年发给资本家5%的股息,共发10年。
定息停付后,企业就完全成为全民所有制企业。
——摘编自王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述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大生企业的经营特点,并对张謇进行简要评价。
(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原因及影响。
(7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宋元明清时期书院统计朝代官办书院民办书院性质不明其他性质合计110 509 101 0 720宋代元代51 181 63 1 296明代972 507 216 4 1699清代220935 721 22 3878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
(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阅读材料:(14分)西方的食糖利用简史世纪试种甘蔗成功,需要极其繁重的人工劳动,美洲以种植园的形式大量生产甘蔗和蔗糖,源源不断运往欧洲,成为欧洲最大宗进口商品。
17世纪17世纪初英国的砂糖进并不大。
到了17世纪末,喝加糖红茶逐渐成为英国上层社会流行风尚。
18世纪英国砂糖进口量迅猛达到17世纪初的几十倍之多。
176 4年英国议会通过《食糖法案》,就非自英国进口的食糖向北美殖征税。
19世纪英国砂糖进口量继续增长,工人家庭普遍以加糖红茶作为比咖啡更加便捷的早餐饮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到18世纪英国砂糖进口量剧增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食糖业发展带来的世界影响。
(8分)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A A CB B A A BCD C B D C B A二、非选择题17.【答案】(1)边界形态多样,层次分明;边界划分军事斗争与和平协商并举;注重对边界的守护;强调文书依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