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人类文明演进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以信息与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技性科学时,并且当这种驱动力强大到足以变革基于工业文明形成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时,就会滋生出一种不同于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信息文明。

信息文明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孕育出来,成为工业文明时代的颠覆者。

信息文明对工业文明的替代是在一个渐进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的。

一是以自动化和信息化为标志的崛起阶段。

知识经济的凸显,使得在工业文明中占有绝对优势的“资本家”逐渐地让位于掌握着知识与技能的“知本家”。

此阶段时间跨度大致为从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到1995年网景公司推出浏览器这段时期,人们能够方便地利用鼠标和键盘通过互联网浏览和传递信息。

虽然互联网是计算机之间的联网,但它比计算机更彻底地改变了工业文明时期以自然资源为核心的产业结构和社会分级管理的层级化模式。

这个阶段最典型的标志之一,是知识和技术作为生产力的一个独特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开始超越“资本”扮演的重要角色。

二是以网络化和数字化为标志的全面发展阶段。

互联网不仅成为新的发展平台,而且成为改造过去一切习惯的新引擎。

此阶段时间跨度为1995年互联网开始商业化,到2015年人工智能的全面发展这段时期。

互联网是一项具有重构一切能力的新类型的技术创新,它不仅成为生活的基础设施,而且彻底改变了各行各业的商业结构和商业模式,成为信息沟通的直通道。

这无疑颠覆了工业文明时代习惯于追求大而全的集团式发展策略,致使商业模式向着碎片化、个性化、专业化等方向发展。

维基百科改变了传统百科全书的编撰模式,网上购物和外卖服务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支付宝、微信支付正在替代银行。

三是以智能化为标志的高峰阶段。

人类文明从利用科学技术来解放人的体力,向着利用智能科学技术来解放人类智力的方向推进。

时间跨度是2015年到未来某个时候。

智能化技术是比互联网更具有挑战性的技术革命,也许,未来几十年内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泛化发展,会把信息文明推向高峰,并内生出另一种新型文明——智能文明。

如果说互联网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挑战,主要集中于如何解决由突破传统游戏规则所导致的一系列冲突,那么,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挑战,则是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问题。

从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来看,信息文明首次为人类从习惯于追求物质文明转向重视追求精神文明提供了平台与视域。

从智能家居到数字医疗、从物联网到智能城市、从平台经济到绿色能源等,所有这些发展不仅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革命,有助于化解过去只立足于物质文明所导致的一切矛盾,而且有助于重塑人与自己、他人、社会、自然界之间的内在关系,确立一种大整体观与大发展观。

(成素梅《信息文明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息文明是受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强大驱动,逐渐地替代工业文明的一种新型文明。

B.当信息文明处于崛起阶段,“知本家”主导着知识和技能并让其发挥着重要作用。

C.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创新,具有重构一切的能力,可以改变工业文明的产业结构。

D.与信息文明不同,智能文明会发生空前的变革,并提出涉及人类命运的重大课题。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论证了信息文明的三个发展阶段,着重论述了信息文明的全面发展阶段。

B.文章在论证信息文明的起源时,对信息文明与工业文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说。

C.文章在论证信息文明的发展阶段时,采用举例论证的手法,使论证更为有力。

D.文章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科学技术发展的价值,给人以思想启迪。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信息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应运而生,是因为工业文明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B.计算机的诞生改变了工业文明,互联网有力促进了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变。

C.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技术创新,使生活更便捷,人与外物的关系发生根本改变。

D.只有智能化科学技术发展,才能使人从重体力中解放出来,释放人的智力。

2.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早期的原始瓷主要是用于制作随葬的冥器,但随着烧制的技术越来越成熟,便越来越多地用于生活,并在此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日常器具,上至皇家贵族、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其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各个空间,成为中国人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

如果说以前的瓷器,由于质朴而接近玉的质感,受到文人贵族包括民众的喜爱,到宋代却开始正式成为皇室进行各种祭祀典礼、人生礼仪的祭器与礼器。

因此,中国人对于陶瓷器的选择与使用,并不是偶然的,是有其价值选择的,其选择的是“尚质贵诚”,其中包含了瓷器源于泥土,更接近自然的本质的意味。

通过对古代陶瓷艺术的研究,我们看到,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崇尚简朴、崇尚道德、崇尚读书的礼仪之邦。

与同时期欧洲的贵族文化相比,这是一个先进得多的文化。

(摘编自李方莉《陶瓷背后的中国文化》)材料二(摘编自黎云常《中国陶瓷文化走向世界的思考》)材料三传统是景德镇的历史辉煌,也是历史留给景德镇的宝贵财富。

如何通过传统,又怎么样跳出传统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一个重大变奏。

景德镇陶瓷文化必须立足现代社会的土壤,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走求变、创新和现代化之路。

景德镇陶瓷文化在现代的重构不是彻底重建一种全新文化,不是完全移植外来文化,它只能是植根于景德镇陶瓷文化传统,并体现现代文化精神的一种新的陶瓷文化,是传统和现代的统一。

传统创作文化理念、陶瓷器物中的人文精神、制度文化、独特工艺、民族文化需要好好继承。

景德镇陶瓷要走向世界,不仅要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更要在产品设计上进行变革和创新。

将陶瓷产品与景德镇悠久的艺术传承与当代的审美观念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悠久灿烂的陶瓷文化,大打文化品牌战,扎根民族,博采众长,创造出不仅外观精美而且极具文化内涵的,不仅有自己独特的本色而且结合世界潮流的产品。

以审美的意识发掘文化遗产,总结景德镇陶瓷文化中美的规律,找寻陶瓷器物中的灵魂,在传统与现代变奏中选择和重构。

(摘编自李兴华胡菁惠《景德镇陶瓷文化在传统与现代变奏中选择和重构》)材料四马鞍岭是藏于景德镇莽莽群山中的普通村落之一。

这里自唐末五代就出产优质瓷土,丰富的瓷土资源和充足的山水资源,为瓷土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被外界称之为“瓷之源”。

从去年开始,当地政府把马鞍岭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示范点,将其打造成一个集陶瓷文化、休闲旅居、创客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并对马鞍岭村的民居、道路、管网、水系等进行改造优化,基础设施有了大幅改观。

周末和节假日客流如织,游客纷纷来此感受陶瓷文创旅游的浓郁氛围,瓷器和陶瓷文化已成为扶贫新利器。

(摘编自新浪网2018年6月《光器成为扶贫新利器》)【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瓷器历史悠久,不仅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阶层,也渗透进中国人生活的各个空间,后期更多的被使用于日常生活。

B.瓷器在逐渐的演变过程中,成为中国人文化生活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而其背后蕴藏的中国文化,比其他国家的贵族文化先进。

C.景德镇陶瓷文化只有根植于景德镇陶瓷文化传统,并体现现代文化精神,融合传统和现代,才能获得在现代的重构。

D.马鞍岭从唐末五代就出产优质瓷土,被外界称为“瓷之源”,如今基础设施得到改造优化,这里成了文创旅游景点。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人对瓷器的选择和使用,有一个从喜爱外在质地到选择内在价值的过程,其中包含了中国人对瓷器接近自然本质的认同。

B.中国瓷器身上带有崇尚简朴、崇尚道德、崇尚读书的文化礼仪底蕴,却并未因此给1994年的中国陶瓷出口带来优势。

C.瓷器在中国历史上拥有辉煌的过去,但是如果过度固守传统,会削弱中国瓷器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瓷器发展必须求变。

D.走求变、创新和现代化之路,只要在产品设计上进行变革和创新,创造出精美的产品,这样景德镇陶瓷就能走向世界。

【小题3】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中国瓷器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并请为中国瓷器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蚕儿陈忠实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

他很年轻,穿一身列宁式制服,胸前两排大纽扣,站在讲台上,笑着给我们介绍自己:“我姓蒋……”说着,他转过身,从粉笔盒儿里捏起一节粉笔,在木头黑板上,端端正正写下他的名字,说:“我叫蒋玉生。

”多新鲜啊!四十来个学生的小学,只有一位老师,称呼中是不必挂上姓氏的。

新老师自报姓名,无论如何算是一件新奇事。

有一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树,摘了一抱最鲜最嫩的桑叶,扔给风葫芦,就往下溜,慌忙中,松了手,摔到地上,半天爬不起来,嘴里咸膩腻的,一摸,擦出血了,烧疼烧疼的。

我俩站在教室门口。

“脸上怎么弄破了?”他走到我跟前。

他牵着我的胳膊朝他住的小房子走去。

这回该吃一顿教鞭了!走进小房子,他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撕下一块,缠在一根火柴棒上,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就往我的脸上涂抹。

我感到伤口又扎又疼,心里却有一种异样的温暖。

他那按着我的头顶的手使我想到母亲按抚我的头脸的感觉。

“怎么弄破的?”他问。

“上树……摘桑叶。

”我怯生生地回答。

“摘桑叶做啥用?”他似乎很感兴趣。

“喂蚕儿。

”我也不怕了。

“噢!”他高兴了,“你们养蚕干什么?”“给墨盒儿做垫子。

”我说的话又多了,“把蚕儿放在一个空盒里,它就网出一片薄丝来了。

”“多有意思!”他高兴了,“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课后咱们去摘桑叶,给同学们每人网一张丝片儿,铺墨盒,你愿意吗?”“好哇!”我高兴地从椅子上跳下来。

于是,后晌,他领着我们满山满沟跑,采摘桑叶。

有时候,他从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绿色液汁粘到裤子上,也不在乎。

初夏的傍晚,落日的余晖里,霞光把小河的清水染得一片红。

蒋老师领着我们,脱了衣服,跳进水里打泼剌,和我们打水仗。

我们联合起来,从他的前后左右朝他泼水。

他举起双手,闭着眼睛,脸上流下一股股水来,佯装着求饶的声调,投降了……这天早晨,我和风葫芦抱着桑叶,刚走进老师的房子,就愣住了。

老师坐在椅子上发呆,一副悔恨莫及的神色。

看见我俩,轻声说:“我对不起你们!”我莫名其妙,和风葫芦对看一眼。

“老鼠……昨晚……偷吃了……几条蚕!”我和风葫芦奔到竹箩子跟前,蚕少了!一指头长的又肥又胖的蚕儿,再过几天该网茧子了。

可憎的老鼠!三天之后,有两三条蚕儿爬到竹箩沿儿上来,浑身金黄透亮,扬着头,摇来摆去,斯斯文文地像吟诗。

风葫芦高兴地喊:“它要网茧儿咧!”老师把他装衣服的一个大纸盒拆开,我们帮着剪成小片,又用针线串缀成一个一个小方格,把那已经停食的蚕儿提到方格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