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人格

第七章 人格

16PF适合于16岁以上的青年和成人。共有 187个题目, 每个特质包括10—13个题目。举例: (3)如果我有机会的话,我愿意: ①到一个繁华的城市旅行; ②介于①③之间; ③游览清静的山区。
乐群性
(22)在工作中,我愿意: ①和别人合作;
②不确定;
③自己单独进行。
独立性
(35)在公共场合,如果我突然成为大家注意的中心, 就会感到局促不安: ①是的; ②介于①③之间; ③不是的。 敢为性
(44)当领导招见时,我:
①觉得可以乘机提出建议;
②介于①③之间; ③总怀疑自己做错了事。 忧虑性
第一节 人格及其结构
(三)艾森克的人格因素论 艾森克在卡特尔的基础上 对人格特质进行进一步的统计 分析,提出两个基本维度: 外向性(Extraversion) 神经质性(Neuroticism)
艾森克 (Hans J.Eysenck, 1916—1997)
中心特质( central traits ):能代表一个人的性格的 核心成分。即5-10个最能说明一个人的主要特点的特质。
次要特质( secondary traits ):一个人的某种具体的 偏好或反应倾向。
第一节 人格及其结构
(二)卡特尔的人格因素论 卡特尔将人格特质区分为表 面特质(surface trait)和根源 特质(source trait)。 表面特质:从外部行为能 直接观察到的特质。 根源特质:内在的、决定 表面特质的最基本的人格特质。
第一节 人格及其结构
在西方,Hogan等人(2000)认为,人格心理学关心 的是人性问题。它既关心人的共同性(human nature), 也关心个体差异(individual differences)。
第一节 人格及其结构
人格心理学家所理解的人:
like no others
like some others
神经质
外向性 开放性 随和性 尽责性
中国人人格结构研究 (杨国枢、王登峰,1999;王登峰、崔红,2003,2004 )
F1
F2 F3 F4 F5 F6 F7
精明干练—愚钝懦弱
严谨自制—放纵任性 外向活跃—内向沉静 淡泊诚信—功利虚荣 温顺随和—暴躁倔强 善良友好—薄情冷淡 热情豪爽—退缩自私
才干
like all others Kluckhohn & Murray,1953
第一节 人格及其结构
level of individual and group differences the individual uniqueness level
3 2
the human nature level
1 Kluckhohn & Murray, 1953
神精质
攻击的
冷漠的
自我中心的
不关心人的
冲动的
反社会的
无同理心的
创造的
顽固的
第一节 人格及其结构
“大三”人格模型: 外向性(extraversion) 神经质(neuroticism) 精神质(psychoticism) 缩写为“PEN”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例题
(1)你是否有广泛的爱好? 是□ 否□ (11)你是否时常担心你会说出(或做出)不应该说(或做)的事情? 是□ 否□ (22)如果条件允许,你喜欢经常外出(旅行)吗? 是□ 否□ (27)有坏人想要害你吗? 是□ 否□ (30)你是个忧虑重重的人吗? 是□ 否□ (57)是否有那么几个人时常躲着你? 是□ 否□
跨时间的研究:人格的三种基本特质在人的一生中 保持相当的稳定性。
跨文化的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中,不同 研究者运用不同方法都发现了人格的三种基本特质。 生理学的解释:大脑皮层的生理唤醒水平不同。
第二节 人格的形成
Eysenck对内向、外向适宜刺激的解释
第二节 人格的形成
(二)气质
气质( temperament ):指那些主要是与生俱来的、 由遗传和生理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Paul T. Costa 和 Robert R. McCrae
第一节 人格及其结构
五因素人格结构
因素
N
E O A C
子因素
焦虑、敌意、抑郁、自我意识、冲动、脆弱
乐群、自信、活跃、兴奋寻求、积极情绪、热心 思想、幻想、审美、行动、情感、价值 信任、坦率、利他、顺从、谦逊、温和 能力、秩序、责任感、上进心、自律、深思熟虑
第一节 人格及其结构
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 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这一界定包含如下几层含义: 第一,人格通常是指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模式。
第二,人格更是指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
第三,人格就是这样一种蕴蓄于中、形诸于外的统一体, 这种统一体往往由一些特质所构成,如内外向、独立性、自信 心等。
第二节 人格的形成
依恋对人格的影响: 形成了安全依恋感的孩子长大后会表现出热情、坚 韧、自我引导、渴望学习和成为领导者等倾向。 没有形成安全依恋感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遭受挫折、 更具依赖性、回避社交、难以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第二节 人格的形成
母亲的照料
对婴儿反应的敏感、同步 /不敏感、不同步、拒斥
行事风格 外向性 处事态度 人际关系
善良
情绪性
第一节 人格及其结构
特质研究的局限:
描述性的而不是解释性的;
特质是从具体情境抽象出来,而离开具体情境,仅凭 特质不能充分解释行为;
关注一般规律性而忽视个体特殊性(人与人的差异只 是共同维度上量的差异)。
第二节 人格的形成
一、遗传的作用
(一)艾森克的观点
第一节 人格及其结构
外向性
好社交的
活泼的
好动的
武断的
寻求刺激的
快活的
好支配人的
感情激烈的
好冒险的
第一节 人格及其结构
神经质
焦虑的
抑郁的
负疚的
自尊心低的
紧张的
不理性的
害羞的
喜怒无常的
易动情的
艾森克的人格维度与古希腊气质学说的对应关系
第一节 人格及其结构
艾森克后来发现仅仅用外向性和神经质这两个维度来描述人 格还很不够,于是提出了第三种特质:神精质(Psychoticism)。
第一节 人格及其结构
(四)“大五”结构与五因素模型 Big Ⅰ. Ⅱ. Ⅲ. Ⅳ. Ⅴ. Five Structure: 外向性 随和性 尽责性 情绪稳定性 文化或智慧性
第一节 人格及其结构
五因素模型(Five-Factors Model,FFM) –神经质(Neuroticism) –外向性(Extraversion) –开放性(Openness) –随和性(Agreeableness) –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 “OCEAN” 人格的海洋
第七章 人



第一节 人格及其结构
第二节 人格的形成 第三节 人格理论
第四节 人格测验
第一节 人格及其结构
一、人格的界定
《说文》:“格”——“木长貌”,树木长出枝,树 干上长出枝,变成树的样子,“格”就是分支而有“格 局”的意思。 《广韵》: 格,度也,量也。衡量的标准,规格, 属性。如:体格、性格、品格、人格。 《礼记》: 言有物而行有格,是以生则不可夺志, 死则不可夺名,故君子多闻,质而守之。“行有格”, 行为有规范。
薛宝钗
第二节 人格的形成
4.抑郁质 表现为对事物和人际关 系观察细致、敏感;情绪体 验深刻稳定,不外露;行动 缓慢,不活泼;学习和工作 易感疲劳。工作中常表现出 多虑、不果断;生活中常有 孤独、胆怯的表现。
林黛玉
四种基本气质类型者示意图
多血质:“啊, 还有半杯水, 真好!” 抑郁质:“唉, 只剩半杯水了, 真遭!”
第二节 人格的形成
在分开抚养和共同抚养条件下,同卵双生子人格特 质的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49和0.52,而异卵双生子的 相关系数则分别是0.21和0.23。 说明无论在分开抚养还是共同抚养条件下,同卵双 生子的人格特点都比异卵双生子的更为接近,进一步证 实了遗传对人格形成的作用。
第二节 人格的形成 二、环境的作用
(一)产前环境与出生过程 (二)家庭 亲子关系:依恋(早期经历的重要性) 教养方式 (三)学校 (四)社会阶层 (五)文化
第二节 人格的形成
依恋( attachment ):一个个体对另一特定个体的 持久的情感联系。 爱因斯沃斯设计了一种陌生情境的测量程序。 三种依恋类型:
安全型
不安全—回避型 不安全—矛盾型
粘液质:“半 杯有水,半杯 没水„„问题 何在?”
胆汁质:“笨蛋, 我不想喝水!我 要吃汉堡!”
第二节 人格的形成
(三)双生子研究
双生子间人格特质的相似度
人格特质 情绪 活动 社会 男孩间的相关 女孩间的相关 异卵双生 0.05 0.00 0.06
同卵双生 异卵双生 同卵双生 0.68 0.73 0.63 0.00 0.18 0.20 0.60 0.50 0.58
第一节 人格及其结构 Personality Persona——面具 Person——人
Personality——人性
第一节 人格及其结构
Personality 人性,指人的各种特征,并没有道德的含义。 翻译成“人格”,就“格”之本意是很恰当的。 但将人格等同于品格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了 。 如 : 为 人,做人。
依恋
母亲的情绪特点
安全/不安全
婴儿的气质
Easy/difficult child
第二节 人格的形成

教养方式对子女人格的影响
第三节 人格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
(一)本能与压抑
本能 生本能 (性本能、自我本能) 爱和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