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春》导学案

《春》导学案

《春》导学案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本文思路。

(重点)
2.学习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重难点)
3.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积极向上的情怀,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难点)
一、激趣导入,出示目标(5分钟)
1.创设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2.出示目标
3.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2分钟)
1.指导朗读
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

朗读时基本语调应该轻柔、缓慢、自然,并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2.预习检测,梳理生字词(全组参与,最后5/6号组员展示)
迷藏()朗润()蓑衣()烘托()抖擞()黄晕()水涨()酝酿()应和()薄烟()巢()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3.理清写作思路(全组参与,最后3/4号组员展示)
(1)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春”的?你能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吗?
提示:全文围绕一个“”字,写了____春、春、春三个部分。

作者运用的结构,第一至二自然段春,第三至七自然段春,第八至十自然段春。

(2)细读第三至七自然段,交流讨论:作者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如果将这些景物看成一幅幅的春景图,你能不能分别给它们拟一个恰当的三个字的小标题?(全组参与,最后1/2号组员展示)
三、合作探究(15分钟)
1.比较前四幅图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表格。

2.前四幅图画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无固定答案,学生各抒己见)
四、课堂小结(3分钟)
1.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2.回顾本节课目标,看看是否完成。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文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请你在文中找出来并做上批注,分析各修辞手法运用的好处。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品味文章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本文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重点)
2.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理解寓情于景的写法。

(难点)
3.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难
点)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节课所学,引出本节课内容。

2.出示目标。

二、品春景,感悟美
你认为作者笔下哪幅画面最美?美在哪里?
三、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你能各举一例并说说它的作用吗?
修辞句的赏析:
①比喻、拟人: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比作……,
具体形象地表现了……。

②反复:这个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达出……
③对比:这个句子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把……与……进行对比,突出
了……。

④排比: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抒
发……强烈感情(或使……观点更鲜明)。

示例:反复。

如“盼望着,盼望着”叠用“盼望着”,生动地表达出作者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

2.除了修辞手法的运用,本文还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这些词语的使用使作者笔下的春更加鲜明生动了。

品读课文,圈画出文章中你认为富有表现力的字词,与同桌交流,尝试鉴赏。

示例:(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赏析:用“朗润”写春山光泽;用“涨”写春水涣涣;用“红”写春日暖人。

3.结尾的三个自然段运用了三个比喻,这三个比喻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1.请你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回顾本节课目标,看看自己是否完成了。

五、总结写法
本文是一篇春意盎然的写景美文,怎样描写景物,本文第四自然段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既有实写,又有虚写,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请你仿照课文,自选景物,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300字左右。

写在积累本上。

示例:几天前的一个清晨,早早起床的我推开窗户,忽然间闻到清新的空气中飘溢着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

哦,牵牛花开了!这些小花啊,一个个就像张扬的小喇叭,朝着天空,毫无顾忌地高喊着自己的豪言壮语;又像是满盛着琼浆玉液的高脚杯,等待着凯旋的将士们一同开怀痛饮。

它们的形体虽然很小,但我此刻却分明感受到它们从来就没有过自贱和自卑,它们有的只是乐观向上和积极进取。

要不然,这么细小的牵牛花茎藤上怎么能不时地伸出一根更细的长芽儿呢!看这些长芽儿,像一只只柔嫩却韧性十足的小手,牢牢抓住旁边的花架,茎头则勇敢而坚决地向着花架的最高处攀登!数不清的小喇叭齐声喊出“努力拼搏,再微小的生命也能结出累累硕果”的震撼人心的生命最强音!
六、当堂检测(5/6号组员第四题可不做,1/2/3/4号组员全做)
(一)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
A.清脆嘹亮薄烟
B.傍晚短笛赶趟
C.郎润筋骨润湿
D.抚摸烘托静默
(二)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选出对这段话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花图,主要是抓住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写的。

B、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万木争春图,主要是抓住桃树、杏树、梨树的特点写的。

C、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意图,主要是抓住花、蜜蜂和蝴蝶的特点写的。

D、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园图,主要是抓住春天花园中的果树和动物的特点写的。

2、选出对这段文字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虫、树、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B、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花朵、果实、野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C、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上、花下、遍地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D、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木、花朵、昆虫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3、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句子的句序不能颠倒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三个句子是按颜色由深到浅的次序安排的。

B、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的。

C、“火”、“霞”、“雪”是按照从热到冷的次序安排的。

D、这三个句子是按照春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安排的。

4、写蜜蜂闹和蝴蝶飞与春花图的描写有何关系?。

5、这段文字使用的修辞方法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