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普通心理学 14人生全程发展
普通心理学 14人生全程发展
二、婴幼儿的生理发展
新生儿的发育 婴幼儿的发展
脑与大脑皮层的发育 突触生长与神经纤维髓鞘化
三、婴幼儿的动作发展
从整体-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从上部-到下部动作(首尾原则); 从中央部分-边缘部分的动作(近远原则); 从大肌肉-小肌肉动作(大小原则); 从无意动作-有意动作;
*客体永久性: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 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大约在9-12个月)。
2)前运算阶段(2-6、7岁):
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是把上一阶段 中获得的感知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系统,具 有了符号功能,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 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但还不能很好地掌握 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具体表现为: ①泛灵论 ②自我中心
“打碎15个杯子的那个。”
“为什么他会打碎15个杯子的呢?”
“门关得得太紧,被撞倒的”;“他不是有意打碎的 。”
“那么第二个男孩呢?’’
“他想拿果普,手伸得太远,杯子摔坏了。” “他为什么要拿果酱呢?” “因为他只有一个人,他妈妈不在那儿”。(皮亚杰 ,1932)
在这个研究中, 5岁以下的儿童没法作比较,6岁 以上的儿童能作出回答。 小学低年级6-7岁儿童说A儿童更坏些,A打破了15 个杯子,B只打破了一个杯子,因此A比B坏。他们根 据杯子打破的数量多少作出道德上的判断,即行为的 客观责任去作出判断。 与此相反,10、11、12岁的儿童则说B坏些。A是 开门时不知道有杯子在门后无意中打碎的,B则是趁妈 妈不在偷东西吃时打碎的。这时的儿童已注意行为的 动机和意图,即从行为的主观责任去作判断。
2、认知的发展
皮亚杰是认知发展阶段论者,他把儿童的心理发 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他的心理发展阶段论观点为:心理发展表现 为连续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每个阶段都具有独 特的典型特征;各阶段的发展次序是固定的;前 一阶段与后一阶段具有连续性,前一阶段是后一 阶段的前提,也是后一阶段的量的积累过程,先 前的认知结构包含并融合在后继的结构之中。
鲍尔比等将婴儿依恋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0-3个月)
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
3.特殊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3岁)
(二)婴儿依恋的类型 安沃斯( M. Ainsworth )将婴儿对母亲的依恋 表现分为: 1.安全型依恋(占65-70%) 2.回(逃)避型依恋(占20%) 3.反抗型依恋(占10-15%),亦称矛盾型依 恋,是典型的焦虑型依恋。
第十四章 人生全程发展
第一节 发展及其相关概念
发展的概念
生命的各个时期
影响发展的因素—遗传与环境的作用
发展中的共同规律与个别差异
一、发展的概念
发展是指个体身心整体的连续变化过程,不仅是 数量的变化,更重要的的质的变化。发展不仅指向前 推进的过程,也指衰退、消亡的变化。 发展任务(development task)是指个体发展 到一定年龄阶段,应该表现出与个体年龄相符合的行 为特征。这种社会期待性的行为标准,就称为发展任 务。
一、精子,在性交过程中,大约有3亿精子可能会进入
二、但是只有一个精子可能穿过重重障碍,使卵子受精, 最终制造出一个胚胎
三、卵子经过大约15厘米长的、狭窄的输卵管向子宫游 动,它周围的营养细胞像一串串美丽的光环围绕着它。 很快,它将与精子相遇并开始受精的过程
四、一个精子试图进入卵子的瞬间
五、此时精子的头已经钻进去了,我们还可以看到它的 中部和尾部,它就像一个不断旋转的钻头,在尾部拍打 的驱动下,努力进入卵子
二、生命的各个时期
各个时期名称 产前期 婴幼儿期 时间段 受精-出生 出生-3岁 主要发展任务与发展 特点 生理发展 身体成长和动作发展 社会性依附:亲子关系 初步的认知能力、语 言发展 力量增加、粗大和精 细动作发展 认知发展:创造力、 想像力 社会化发展:自我意 识
儿童早期
3-6岁
人生各个时期的主要发展
6个月,学会保留母语的语音,而放弃非母 语的语音。
词汇的发展
(1)婴儿在1岁到1岁半之间获得第一批词汇,词 汇量约50左右。 (2) 此后,词汇量迅速发展,到 3 岁能达到 1000 左右。
(3)与此同时,他们掌握词汇的内涵和外延的质 量也不断提高。
句法的发展
1岁半到2岁半是婴儿获得母语的基本语法的关 键时期。3岁儿童基本上能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 其发展过程如下: a.1岁到1岁半能使用不完整句,从单词句、双词句 到电报句; b.1岁半到2岁的句法结构多属完整的简单句和一定 程度的复杂句; c.3岁儿童基本上使用完整句。
老年期
65岁以上
二、影响发展的因素—遗传与环境的作用
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
二因素理论
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理论
遗传决定论
观点: 心理发展由遗传基因所决定,其过程是遗传素质 的自我发展与暴露的过程 人物: 高尔顿:遗传与天才 霍尔:复演论 格塞尔:成熟论 评价: 片面强调遗传,忽视后天环境的作用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 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是思维摆脱了具体内 容的约束,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能够提出假 设,凭借演绎推理等形式解决抽象问题,其认知活 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
第四节 社会性的发展
一、依恋行为
依恋:在人与人之间建立的,互有的亲密感受以及 互相给予温暖和支持的关系,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 要标志。 (一)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
各个时期名称
时间段
主要发展任务与发展特 点
中年期
40-65岁
生理机能出现某些衰退 、活力下降认知技能复 杂化、解决问题能力提 高、但学习新知识的能 力下降社会化发展 性格有一定改变、对时 间的取向改变
生理机能衰退智力与记 忆能力有些许衰退、反 应变得缓慢 需调适多方面的损失( 如身体机能的衰退、记 忆力的下降、失去所爱 的人、退休后收入减少 等)找出生命的意义、 面对越来越近的死亡
六、第1周,在受精之后几小时之内,受精卵开始分裂。 1周以后,这个小圆球将自己附着在子宫壁上
七、受精后8天,胚芽完成“着陆”,微微嵌入子宫内膜 ,此时它分裂发育为几百个细胞
32天时
九、40天时
呱呱落地
影响胎儿发展的不利环境因素
母体的疾病 母亲的不良习惯:香烟、酗酒、吸毒与 药物
安全型依恋是积极依恋,回避型和反抗型依 恋均属消极的不安全型依恋。
2、道德发展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与他的合作者采用了间接故事法, 设计了许多包含道德价值内容的对偶故事来研 究4-12岁儿童的道德判断。
例如在研究儿童对过失行为的判断时,向 儿童叙述了诸如下面这样的故事,然后要求儿
童说出评定的理由。
立体视觉的发展:视崖实验
2—3个月的婴儿能体 验到物体的深度。
3、听觉
5—6个月的胎儿开始形成听觉系统,透 过母体可以听到外界频率为1000hz一下 的声音。
出生后三天的婴儿能分辨新的语音和他 们听过的声音。
给胎儿上音乐课,从孕满5个月时就可以开始了。 音乐课可以放在每天下班回家后及晚上临睡之前。 孕5个月,每日二次,每次5分钟。音乐内容可重复 训练。 孕6~7个月,每日二次,每次5分钟,可以选择两 首胎教音乐交替播放。 孕7个月~足月,每日二次,每次5~10分钟。 选择适当的胎教音乐给胎儿听,乐曲的选择可以根 据胎动的类型而定。如胎儿活泼好动,可以让他听 节奏缓慢,旋律柔和的乐曲;有的胎儿文静少动, 可以听一些轻松、欢快、活泼的乐曲。
③思维的不可逆性 ④未掌握守恒。
这一阶段的认知活动处于表象思维水平。
两杯等量的水
1
2
3
3)具体运算阶段(6、 7岁-11、12岁): 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是获得了守恒概念, 思维具有可逆性,可以进行逻辑运算,但仍需要具 体事物的支持,因此,这一阶段的认知水平处于依 靠具体经验支持的逻辑思维水平。
注意事项: 正确的胎教音乐频率范围为500—1500HZ。声音过 低,达不到胎教的目的; 声音若过高,则容易造成胎儿听力受损。每天两次
各欣赏5—10分钟
第三节 语言与认知的发展
一、儿童语言的发展
出生4天,分辨不同长度的语言音节,区分 母语与非母语; 2个月,区分音素 4个月,表现出对语言刺激的偏好
人物:
评价: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观点
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 前提和基础 社会环境和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儿童的心理发展 起决定作用 儿童心理发展动力是通过在活动中产生的心理矛 盾运动发展的
三、发展的性质
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注意各阶段的过渡与前后衔接
发展的顺序性和定向性——注意教育的“循序渐进” 发展的不平衡性——注意“关键期”的教育 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注意因材施教
下面是实验者与一个6岁儿童的对话。
“这个故事你懂吗?”
“懂” “头一个孩子干了什么?” “他打碎了15只杯子。” “第二个孩子呢?” “他不当心打碎了1只杯子。” “第二个孩子怎么会打碎杯子的呢?’’ “因为他笨手笨脚,拿果酱的时候杯子倒了下来。” “这两个孩子哪个更调皮?” “头一个,因为他打碎了15个杯子。” “如果你是父亲,你对哪个惩罚得更厉害些?’’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个阶段儿童主要凭借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 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进一步探索外界环 境。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活动处于感知动作思维水 平,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 *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