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本科-商品包装学教学大纲

本科-商品包装学教学大纲

附件1
XX学院
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XX
课程名称:商品包装学
课程性质:专业教育选修课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课程负责人: XX
制(修)订时间: XX年X月X日
专业负责人审核: XX 专业建设委员会审核:
X年 X月
《商品包装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XX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适用学期:第七学期执笔人: XX
学时: 18 制(修)订时间: X年X月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商品包装学》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同时也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均较强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学中要求理论必须与实践密切结合。

商品包装学是以商品为核心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商品科学、商品包装材料和容器、商品包装技术方法、标准法规及质量控制等技术问题,商品包装学这门课就是对这些问题的简要阐述。

(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商品包装学》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在第六学期进行,本课程通过对物流包装的学习和演练,是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一环。

课程开发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是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

课程本着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多元智力的学生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通过讲授法、案例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过程,按照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培养符合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原则,教学组织以技能为为目标,加强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达到促进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提升的目的,真正培养专业与专长合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为物流专业的相关课程,与《采购与供应管理》、《运输管理》、《仓储与库存控制》、《项目管理》等课程都有一定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实训环节中,了解运输过程,仓储设施,仓储条件等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包装材料和包装方法。

本课程的先导课程是《物流学概论》、《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等课程,以上这些课程的学习,先让学生了解物流的基础知识与管理的理论,为学习以后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后续的课程有《国际货运代理》、《物流企业管理》等核心课程,课程是由易到难,有助于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包装的定义和功能;
(2)掌握包装的分类与合理化方法;
(3)了解包装与物流技术;
(4)了解商品在流通中发生的质量变化;
(5)掌握常见的包装材料的特性,了解常用的包装材料及其制品;
(6)了解常用的包装技术与方法;
(7)掌握包装技术与商品保藏结合;
(8)理解包装在提高商品商品价值方面的作用及商品包装的发展趋势;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选择不同包装材料与包装制品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选择各种合适的包装方法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进行手动打包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利用自动包装机进行包装的能力;
(5)培养学生会判断包装是否合理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备商品储运员、包装员的基本职业道德素质;
(2)具备基本的职业能力素质;
(3)通过自学获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4)利用网络、文献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5)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团队合作能力;
(7)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教学项目
(二)实习实训项目

四、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采用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校内督导及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主要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

课内评价则采用教学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完成。

(1)教师发下分组评分表和互评表;
(2)各组以简报的方式向同学报告自己的学习过程;
(3)学生自评和互评;
(4)教师点评;
(二)教学考核
鉴于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全面解决管理问题结构性的思维方式的能力,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二部分内容,作为课程成绩评定依据,两项成绩的权重分别为40%和40%。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进行评定,具体包括三部分内容:平时考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作为考评依据,此项为40 分。

具体分配如下:平时考勤10 分,课堂表现10 分,作业完成情况20分;期末考核期末考核成绩为60 分,成绩评定方法参见相关考核试题的评定标准。

五、建议使用的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