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2013年制修订)项目负责人:夏威成员:徐国辉、袁伟伟一、简要说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三个角度)高职教育是技能教育和就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高职办学实践越来越表明,要突出我校高职教育特色,应努力在以下方面有所改变:首先是改变单一的灌输教育转向互动式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教学的主体,两个主体只有互动起来,才能达到教学效果。
为此,高职教学要在五种新课型(案例型、辩论型、研讨型、参与型、体验型)的基础上,做到五要五不要:要启发式、互动式,不要填鸭式、灌输式;讲课内容要高于课本、活于课本,不要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讲课要有实战内容,多讲案例,不要空对空、就理论讲理论;讲课要旁征博引,富有趣味性,不要枯燥乏味;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乐学,不要虐学而使学生厌学。
只有建立乐学体系,把灌输教育变成互动式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应强化岗位技能教育。
高职教育是岗位技能教育,必须认认真真给学生打造技能,实实在在搞“蓝领”教育。
二、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人的生活已经进入了网络经济的时代,各类现代通信特别是移动通信的发展向人们展示了新技术为我们带来的便利生活;通信与网络的逐步融合,下一代网络(NGN)、移动平台网已经实现了语音数据的IP承载;基于3G无线宽带的移动互联网时代ALL-IP将变成现实,基于手机的在线游戏、互动娱乐、移动电视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伴随着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农村信息化、信息化应急通信、区域合作信息化服务、信息化培训、信息化扶贫、信息服务产业链等服务工程迅速发展,网络让人民“生活更丰富、工作更生动、人生更精彩” 。
三、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我学院1997开设的信息类专业,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于1997 年秋季开始招生,已为广东省及珠三角地区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近年,我系还拓展了招生范围,已经招收不少外省的生源。
3.1拥有一支实力较强的专业教学团队已建成一支结构合理、梯队分明、教学经验丰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教学团队。
现有教师15 名, 其中专任教师8名,企业兼职教师 5 名,实验师2 名。
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2人,硕士研究生5人,“双师素质”教师9人。
骨干教师都拥有一种以上的专业技能专长和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本专业采用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一对一的“双师”教学模式,一方面有效地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另外也有效地提高了兼职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和专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实现了”双师"的共同成长。
3.2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多个基于工作岗位的实习实训基地经过多年的合作网络技术专业与省内多家公司合作建立了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可以开展网络互联设备的相关实验、无线网络室内覆盖设计等多门实习实训课程;另外投入资金300万元,建成了网络设备实验室、综合布线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实训室、计算机组装实验实训室等多个实验实训室。
3.3建立了深度合作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现已建立了广州博纳电子有限公司、广州南方计算机公司、广州电信、广东南方通信、广州亮丽网络有限公司、广州锐捷通信技术公司等6个校外实训基地。
通过对多家用人单位调查,企业反馈许多学生,在实习几个月后成为企业骨干,甚至被提拔为项目经理毕业生优秀率80鸠上,用人单位普遍对毕业生评价较高。
3.4教学成果显著通过多年办学与实践,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学生科技创新中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自编了《网页设计与实训》、《数据库设计与实现》、《Java 程序设计》等多本教材,带领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训教学,如组装数字时钟、智能交换机设计等等,通过实操训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工作能力与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结合我系所建成的网络及安全实验室,以项目式教学法开展《网络互联》、《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在CCAT勺考证中,我专业的考证通过率达100%附表:本专业学生基本情况表附表:本专业师资基本情况表附表:本专业教师参加国培、省培计划人数四、目标本专业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探索IT专业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模式。
树立“开放融合实践创新”的教育理念,构建“前沿综合实用” 的培养体系。
因材施教,重视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为核心,注重对学生职业行为的培养;强化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自主创新能力的训练;将企业项目引入专业课程教学,构建企业化的实训环境,让学生融入IT企业的真实环境,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整合。
同时,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企业技术发展情况和毕业生就业调查情况,不断调整和更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积极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满足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学院重点专业。
表1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主要指标汇总表本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服务面向:工业企业信息化部门、网络产品制造商、网络技术服务公司等岗位面向:工业企业网的构建、网络管理维护、网站建设与维护等层次面向:高职大专通过核心课程模块的建设,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队伍、实训的条件等方面的建设与改革。
附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内涵建设数目的近期目标(2013年-2016 年)五、总体思路(一)建设思路以课程建设为中心,通过课程建设带动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建设。
1.首先通过社会调研、专业调研和专家论证,明确专业定位。
2•按“专业一企业岗位一工作过程”即专业目标定位一一企业职业岗位一一对应岗位工作过程重构模块化课程结构体系。
3.在确定的模块化课程结构体系中确定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共建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
4.通过课程建设加强师资建设,突出“双师素质”建设,不单单是拥有一张职业技能证书就成为双师,而是能独立设计、开发、实施一门课的教学,包括实践教学。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体验性,突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大量采用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技能模拟训练法等。
(二)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建设1、建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思路:按“专业一企业岗位一工作过程”即专业目标定位一一企业职业岗位一一对应岗位工作过程构建模块化课程结构。
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图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建设思路工业企业信息化工作岗位漠块课程公共课程针对工业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而需的三个工作岗位(网络构建、网络管理维护、网站建设与维护,分别对应为建网、管网和用网),通过调研和考查得出每个岗位的工作过程,确定工作过程对应的职业技能目标,确定关键能力目标,得到如图2所示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三个大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将摒弃学科化的“三段式”课程模式,是我们针对计算机网络专业而进行的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2、以校企合作共建优质核心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目标:通过与企业合作,邀请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参与课程建设,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开发以项目化、职业化为特征,充分体现岗位技能要求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及核心技能实训课程。
建设内容:对应三个模块化课程,每个模块建设一门优质核心课程,并将核心课程建成精品课,其中2门院级精品课程,努力创建1门省级精品课程。
表2 核心课程建设计划表通过核心课程建设,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队伍、实训的条件等方面的建设与改革。
3、教学环节实行“教、学、做合一”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中,将部分课程采用“教、学、做” 合一的教学方法实施,如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仿真教学等。
“教、学、做”合一的实现必须做到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合二为一,让学生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边学边练,从而达到真实工作过程的情景化呈现。
4、建设立体多维的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是对课程建设和对学生学习效果鉴定的重要方式,“学习过程+职业态度+行动结果”为主导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为评价依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1)课程考核分数的确定方法:①过程性、终结性考核想结合:以项目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进行相应的过程考核;某一个大模块结束或期末时进行终结性考核,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②理论、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以便指导实际操作;实际操作有助于基本原理的理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学生培养成既懂理论,更会实践操作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③校内、校外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主要对真实/模拟工程项目素材,校外考核主要以实际工程项目为素材,将两者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0④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考核相结合:在实际工程项目实施时,将职业道德、团队合作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考核,促使学生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能达到职业标准,并且适合企业文化。
(2)不同专业方向的考核要求的确定方法: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其专业核心课程必须达到“良好”及以上水平O(三)教学团队建设1、建设目标通过“内培外引,校企互聘”等方式,建立一支“能说会做,专兼互补”的专业实战教学团队。
到2010年,专职教师人数达到11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数2人;中级职称人数6人;双师素质比例达70% 45岁以下硕士及以上学位人数10人;兼职教师人数达5人,与专职教师比例为1:0.5。
具体建设目标如表3所示。
表3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表2、师资建设从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培养与引进、专业教师培养、兼职教师库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师资建设。
通过国外考察、高校进修、企业锻炼、行业培训等途径全方位实施。
具体建设模式如图3所示:图3 师资建设模式图①专业带头人目标:至少培养一到两名双师型的专业带头人,每年至少有两篇文章在市级以上交流发表,能在各级评优或竞赛中获奖,在学科教学中起带头作用,每年上好一次以上示范课或观摩课,完成一到两项省级课题研究,到企业兼职,参与企业项目研发一到两项。
措施:(1)加强对专业带头人培养的组织领导,从教研科研立项、论文撰写、教材编写等各方面督促教师做好工作。
(2)加强业务培训,为专业带头人牵线搭桥,积极支持他们参加各类学习,有计划地送入高校进行进修,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他们外出进行学术交流,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外出学习交流活动,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快速提高。
(3)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每年要下企业做访问工程师,积极参与企业项目研发。
(4)从科研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根据文件规定,学校给予相应的配套资金支持。
(5)从教学设备、人员上给予大力支持,优先使用科研设备,组建教学科研团队。
②骨干教师目标:通过培养,骨干教师能领略专业带头人的专业规划建设战略思想开展专业岗位建设,能跟踪专业技术发展动态,提高其专业教学能力及技术服务能力培养4 名骨干教师,每人每年至少有一篇文章在市级以上交流发表,能在各级评优或竞赛中获奖,在学科教学中起带头作用,每人每年上好一次以上示范课或观摩课,共完成三项课题研究,到企业兼职,共参与企业项目研发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