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稿六步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 关, 万里长征人
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 在,
不教胡马
渡阴山。
备稿六步是初学者的阶梯~
F.确定基调
• 体现的是播讲者对稿件认识、感受的整体 结果。 • 基调的概括要贴切,态度要鲜明,要注意 整体感。
•
•
•
•
•
平时一样驾着吉普车去森林干活。由于下过一场暴雨,路上到处坑坑 洼洼。好不容易把车开到路的尽头。他走下车,拿了斧子和电锯,朝 着林子深处又走了大约两英里路。 ②巴尼打量了一下周围的树木,决定把一棵直径超过两英尺的松 树锯倒。出人意料的是:松树的倒下时,上端猛地撞在附近的一棵树 上,一下子松树弯成了一张弓,旋即又反弹回来,重重地压在巴尼的 右腿上。 ③剧烈的疼痛使巴尼只觉得眼前一片漆黑。但他知道,自己首先 要做的事是保持清醒。他试图把腿抽回来,可是办不到。腿给压得死 死的一点也动弹不得。巴尼很清楚要是等到同伴们下工后发现他不见 了再来找他的话,很可能会因流血过多而死去。他只能靠自己。 ④巴尼拿起手边的斧子,狠命朝树身砍去。可是,由于用力过猛, 砍了三四下后,斧子柄便断了。巴尼觉得自己真的什么都完了。她喘 了口气,朝四周望了望。还好,电锯就在不远处躺着。他用手里的断 斧柄,一点一点地拨动着电锯,把把它移到自己手够得着的地方,然 后拿起电锯开始锯树。但他发现,由于倒下的松树成45度角,巨大的 压力随时会把锯条卡住,如果电锯出了故障,那么他只能束手待毙了。 左思右想,巴尼终于认定,只有唯一一条路可以走了。他狠了狠心, 拿起电锯,对准自己的右腿,进行截肢...... ⑤巴尼把腿简单的包扎了一下,他决定爬回去。一路上巴尼忍着 剧痛,一寸一寸地爬着;他一次次地昏迷过去,有一次次地苏醒过来, 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活着回去!
① 巴尼·罗伯格是美国缅因州的一个伐木工人。一天早晨巴尼像
•
1.层次 第一层: 1-2自然段 暴雨后的清晨,伐木工人巴尼独自一人在森林深 处遭遇危险陷入困境。 第二层:3-4自然段 巴尼临危不惧保持清醒,审时度势,最后果断的 抉择了自行截肢。 第三层:5自然段 意志坚定,走出困境。 2,主题 通过描述巴尼在面临绝境时,从痛苦中燃起希望, 然后又经历了失望并坚定自己的信念,最后走出 困境,让我们对巴尼的勇敢坚定产生了由衷的敬 佩之情。 3,背景 上情:赞扬了巴尼而对严峻考验,临危不惧,勇 敢果断的自救精神。 下情:针砭了少数人遇事犹豫不决,常常误失良 机。
备稿六步
• 备稿有两方面的意义O(∩_∩)O • A. 广义备稿:指平时不断的学习和积 累。 • (广义备稿是播音创作的基础。) • B. 狭义备稿: 是指播出前具体一篇 稿件的、找出重点、确定基 调。)
A.划分层次(布局、结构)
• 要 • 划分 △“小层次”的划分往往不被 归并 △并概括层次大意,应该简明扼
和不好的方面
D.明确目的
• 目的是稿件作者意图的升华。
• 稿件播出后所要达到的社会效果。 • • • • 目的对播音起统帅作用: 1.使播讲愿望积极、主题鲜明 2.加强与受众的交流感 3.正确把握播讲方式和态度分寸
E.找出重点
• 找出重点是为了在播讲中有主有次, 在重点上下功夫,次要的部分为重点部分 的表达服务。
重视
B.概括主题(中心思想)
• 叙述文:从人物、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 结局里面去挖掘。 • 议论文:从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中去挖 掘。 • 概括主题要言简意赅
• 要有利于调动播出情感
C.联系背景
“上情”:指和稿件有关的党和政府的路线、 方针、政策等。
“下情”:指国际、国内各方面的现实情况 及其变化。 主流:较好的方面 支流:存在的问题
• 4,目的 引导人们要遇事不惊,审时度势,坚定信 念,做事要果断勇敢。 5,重点 第2、3、4自然段。 6,基调 深情、赞颂、沉重、坚定。 • 赞赏和肯定的基调要鲜明,细节的描写时 也要注意把握基调,以免流于讲传奇故事 的误区。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
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 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 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