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必修二:第2课《故都的秋》 (经典实用)

人教版必修二:第2课《故都的秋》 (经典实用)


(6)平平仄仄:_泛__指__由__平__仄__构__成__的__诗__文__的__韵__律__。_ (7)疏疏落落:_稀__疏__零__落__。
对点小测
判 断 下 列 加 颜 色 成 语 的 运 用 是 否 正 确 。 ( 正 确 的 打 “√” , 错 误 的 打 “×”) (1)帝王蝶每年怎样进行不远千里的迁移?这个困扰生物学界多年的谜终 于在最近被解开了。( √ ) (2)在精神落寞的时候,一想到行动一无所获,他就不能自已。( √ ) (3)看着他精神混混沌沌的样子,家里人没少为他操心。( × ) “混混沌沌”,应改为“萎靡不振”
2.课外名句——描写秋天的名句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2)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5)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辨词填空
(1)清闲·悠闲 “清闲”是指清静闲暇,侧重无事做,有闲空。“悠闲”是指闲适自得, 侧重心态上怡然自得,了无牵挂。两者都含有“空闲、闲适”的意思。 ①依据“第三空间”理念设计建造的“悠·图书馆”,希望传递一种悠然、 _悠__闲__、慢下来享受幸福的图书馆生活方式。 ②虽然顺利地留京,又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每天面对的是大量的档 案,工作虽然_清__闲__却枯燥、无聊。
槐( 槐树 ) 魁( 魁梧 ) (1) 瑰( 瑰宝 ) 魅( 魅力 )
椽( 房椽 ) (2) 缘( 缘故 )
喙( 置喙 )
陪( 陪衬 ) (3) 蓓(歧路 ) (4)
跂( 跂望 )
二、词语积累
理解运用
(1)落寞:_冷__落__,__寂__寞__。_ (2)意境:_文__学__艺__术__作__品__通__过__形__象__描__写__表__现__出__来__的__境__界__和__情__调__。 (3)不远千里:_不__以__千__里__为__远__,__形__容__不__顾__路__途__遥__远__。__(错__点__提__醒__:__距__离__近____ _了__不__能__用__这__个__词__。__)_ (4)不能自已:_无__法__控__制__自__己__,__使__激__动__的__情__绪__平__静__下__来__。_ (5)混混沌沌:形__容__糊__里__糊__涂__、__无__知__无__识__的__样__子__。__(_错__点__提__醒__:__是__指__人__的___ _精__神__、__思__想__意__识__等__方__面__的__表__现__,__不__能__形__容__液__体__类__的__东__西__。__)
三、文学知识
创造社
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著名的新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7月,
(2)萧索·萧条 “萧索”指缺乏生机,不热闹。侧重于强调荒凉、衰败、无生气,多用 于自然景物,或人对自然景物的感觉。“萧条”指寂寞冷落,毫无生气; 也指资本主义社会中紧接着周期性经济危机之后的一个阶段,其特征是 工业生产处于停滞状态,物价低落,商业萎缩。侧重于强调冷寂、不兴 旺。另外“萧条”在表示经济上的衰落意义时,与“萧索”没有同义关 系,一定不能替用。两者都是形容词,均可表示冷落而无生气,不兴旺。 ①_萧__索__的晚秋景象总会引起人们伤感的情绪。 ②每当危机来临的时候,经济_萧__条__,市场冷落,大量的工人失业。
二、背景展示 从1921年到1933年4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 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 杭州,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 想苦闷,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 山玩水过程中,他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 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 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 文——《故都的秋》。
三、名言警句 1.课文名句 (1)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2)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3)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 (4)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5)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 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第一单元 自然——人类的精神家园
第2课 故都的秋
内容索引
预读先学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 精读研析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 多读厚积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
预读先学 ——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
语言知识积累
一、音正形准
1.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一椽( chuán )
④廿四桥( niàn)
②落蕊( ruǐ )
⑤潭柘寺( zhè)
③平仄( zè )
⑥房檩( lǐn )
⑦譬如( pì) ⑧颓废( tuí) ⑨鲈鱼( lú )
(2)多音字
夹板( jiā ) ①夹 夹袄( jiá )
夹肢窝( ɡā )
②落
落落大方( luò) 丢三落四( là ) 落枕( lào )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文本常识积累
一、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曾化名赵廉,浙江富阳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1913年留学日本,曾经广泛涉猎外国文学。1922 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 发后,他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 到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1952年被追为烈士。 代表作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故都的秋》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