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一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一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一)1.感遇(其七)①(唐)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②,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 ①此诗借用屈原《橘颂》为意,喻已贞操。

②岂伊:岂唯。

③荐:进献。

[思考与练习]⑴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

一个“ ”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⑵“自有岁寒心”一句引用了孔子的“ ”语。

后人常以孔子的这句话作为砥砺节操的比喻。

⑶作者叹惜丹橘的命运和遭遇,并且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橘之被遇打抱不平的诗句是“ ,”。

2.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①(唐)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②。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风③,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④。

[注释]①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

全诗写诗人在月夜去长安南面的终南山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之事。

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②翠微:青翠的山坡。

③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④机:世俗的心机。

[思考与练习]⑴解释词语:及:荆扉:憩⑵诗歌开头与题目中的“宿”相呼应的一个字是“”⑶此诗受陶渊明田园诗的影响。

但是陶诗平淡恬静,平着意染色,口气和缓,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

而李白的诗却着意渲染,如:“(写出两句)”。

可见陶李两者风格不同。

3.再经胡城县①(唐)杜荀鹤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②,便是生灵血染成③。

[注释]①胡城县:故城在今安微阜阳县北。

②县宰:县令。

朱绂(音福):系官印的红色丝带,唐诗中多用以指绯衣。

唐制五品服浅绯,四品服深绯。

③生灵:百姓。

[思考与练习]⑴诗歌中与题目“再经”相照应的一个字是:。

⑵这首诗歌揭示了和二者的因果关系。

⑶诗歌的主题是什么?4.月下独酌(其一)①(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②,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排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③。

[注释] ①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

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②将:和③相期:相约。

[思考与练习]⑴解释词语:相亲:解:徒:云汉:⑵诗歌中最能表达作者孤独情感的词语是:、、;最能表现李白“物我之间无所容心”的词语是:、;表达李白“醉态的诗句是:“,。

”⑶“相期邈云汉”一句的意思:。

5.春思①(唐)李白燕草如碧丝②,秦桑低绿枝③。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④?[注释]①这是描写一位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的评理歌。

②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

③秦:今陕西,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④罗帏:丝织的帘帐。

[思考与练习]⑴哪个诗句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是初春的景象?⑵诗歌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6.望岳①(唐)杜甫岱宗夫如何②?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③,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④。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①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

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大自然。

②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③钟:赋予、集中。

④决:裂开。

[思考与练习]⑴解释词语:造化:凌:览:⑵诗用前个诗句写所望之用后个诗句写所望之感。

⑶诗歌最后两句写望岳而产生登临峰顶的意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政治抱负?7.赠卫八处士①(唐)杜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②。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我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回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梁③。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④。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释]①诗写杜甫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了人生的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切。

然而暂聚忽别,更觉得世事事渺茫,无限感慨。

②参与商:星座名,参星在西而商星在东,此出则彼没,故不相见。

③间:掺合。

④故意:故交的情意。

[思考与练习]⑴解释词语:焉:载:怡然:执:乃:罗:累:觞:⑵诗歌的开头写老朋友相遇亦喜亦悲,喜的是:;悲的是(前后都用诗中的句子回答)。

⑶诗歌从第九句的“焉知”写起,到“ ”结,详细地描写了作者与“卫八处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人和家人的。

8.送别①(唐)王维下马饮酒②,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③。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释] ①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

②饮君酒:劝君喝酒。

③归卧:隐居。

南山陲:终南山边。

[思考与练习]⑴解释词语:何所之:但:⑵诗中交代友人归隐原因是:。

⑶诗歌五、六两句是写对友人的和自己对隐居的,及其对的否定。

9.青溪①(唐)王维言入黄花川②,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释] ①此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素愿”。

②言:发语词,无意义。

[思考与练习]⑴解释词语:逐:趣:澹:⑵作者在诗歌中以青溪比喻什么?⑶诗歌中哪两句对偶最工整?请找出来作简单分析。

10.渔家傲①(唐)欧阳修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

酒盏旋将荷叶当②。

莲舟荡,时时盏里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酿③,花腮酒面红相向。

醉倚绿阴眠一饷。

惊起望,船头搁在沙滩上。

[注释]:①这首语是作者用《渔家傲》词调谱写的六首采莲词之一。

词风清新可爱,富有生活气息。

②当:代替、作为的意思。

③厮:相。

与下文的“相”互文同义。

[思考与练习]此词以清新可爱而又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描写一群采莲姑娘荡舟采莲时喝酒乐的情景,请选择其中一两个诗句,写一段赏析文字。

11.秋登万山寄张五①(唐)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②,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③。

[注释] ①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

②荠:野菜名,这里形容远望天边树林的细小。

③重阳节:阴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风俗。

[思考与练习]⑴作者“登万山”俯视所见的景象是:“ ,”眺望所见的景象“ ,。

”⑵诗歌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是:、。

用现代汉语表达意思就是:、。

⑶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最大的希望是:。

12.夏日南亭怀辛大①(唐)孟浩然山光忽西落②,池月渐东上③。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注释] ①此诗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

②山光:山上的日光。

③池月:即池边月色。

[思考与练习]⑴解释词语:轩:恨:⑵诗歌五、六两句从、的不同角度写夏日纳凉时的真切感受。

⑶选择一组“对偶”诗句进行赏析。

13.春泛若耶溪①(唐)綦毋潜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②,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③,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④,愿为持竿叟。

[注释] ①这是一首写春夜泛江的诗。

②际夜:至夜。

③潭烟:水汽。

④弥漫:渺茫。

[思考与练习]⑴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在曲折回环的行进中,对、、(用概括的语言)等景物进行描摹,创造出一种幽美、迷蒙的境界,使寂静的景物富有动感,给人轻松舒适的感受。

⑵全诗的主旨是诗歌中的两面个字:⑶全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4.宿王昌龄隐居①(唐)常建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②,西山鸾鹤群③。

[注释] ①这是一首写山水的隐逸诗。

②谢时:辞去世俗累。

③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群:与……为伍。

[思考与练习]⑴作者用“ ”为喻,点明了王昌龄隐逸者的身份。

⑵题目中的“宿”与诗中的“宿”意思一样吗?请作简单分析。

⑶有人认为“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一联可见作者炼字功夫之深,请你选择其中一组词语作分析。

15、贼退示官吏并序①(唐)元结癸卯岁,西贼又攻永州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

诸使何为忍苦征剑?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②,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③。

今来典斯郡④,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今被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思欲委符节⑤,引竿自刺船⑥。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注释]①这是一首斥责统治者横征暴敛的诗。

诗序交代了事情的历史背景。

②井税:这里指赋税。

③戎旃:军帐。

④典:治理。

⑤委:率。

⑥刺船:撑船。

[思考与练习](1)根据诗序填空:事件发生的时间是,焚烧杀掠的“贼”是,被“贼”攻破的地方有,写这首诗歌的目的是(此句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2)诗共分三段。

前六句为第一段,写“昔”的,第七句至第句分别写“今”的“贼”和“ ”。

(3)诗中说“使臣”“不如贼”,请用诗句说说具体的表现。

(4)诗歌的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16.夕次盱眙县①(唐)韦应物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②,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③,听钟未眠客。

[注释]①这是一首写羁旅风波、泊岸停宿、客居不眠、顿生乡思的诗。

②人归句:意谓日落城暗,人也回到休息处所去了。

③秦:今陕西一带。

[思考与练习](1)解释词语:次:郭:(2)作者“落帆”“停舫”的原因是:(用诗中的四个字回答)。

(3)诗中最能体现作者乡思客愁情感的词语是:、。

(4)诗中哪些景色表现出景中寓情,情由景生的意境?17.溪居①(唐)柳宗元久为簪组累②,幸此南夷谪③。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④。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⑤。

[注释]①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

②簪组:这里是做官的意思。

③南夷:这里指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④夜榜:夜航。

⑤楚天:永州古属楚地。

[思考与练习)(1)解释词语:累:谪:(2)作者居处冉溪之畔的原因是:“ 。

”(3)清朝沈德潜评说柳宗元虽连遭厄运被贬“困厄之境”,但是仍旧抒发“清夷淡泊之音”。

此诗“不怨而怨,怨而不怨”,一个“”字隐含作者对待贬官的牢骚之意。

18渭城曲①(唐)王维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②。

[注释]①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

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

②阳关: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是出塞必经之地。

[思考与练习](1)解释词语::客舍:故人:(2)诗的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令是:,地点是:,景物是:和,这样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