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干法灰化
样品→ 炭化(脱水,分解,氧化→ 灰化(500 ~550℃灼烧) →白(灰) 色(无机成分)
(1)灰化温度
视样品和待测成分而异,一般为500~550º C 左右,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否则会因温度过高 而造成某些成分的散失,或因温度太低而灰化不 完全,导致分析结果误差。
(2)灰化时间 对于一般样品,并不规定时间,以灰化完全 为度,要求灼烧至灰分为白色或浅灰色并达到恒 量为度,一般为4~6h。
凯氏烧瓶示意图
注意事项
a.在消化过程中要避免发生炭化现象,溶液颜色变 深就说明硝酸不够,需添加硝酸。添加的量一次不 要过多,以免溶液中残留过多的氧化氮,不易除尽, 影响以后的检验。 b.因汞具有挥发性,测汞时为防止汞的挥发损失, 样品消化最好使用具有回流冷凝装置的烧瓶。
c.含碳水化合物多的样品需放置过夜。因为开始的 反映相当剧烈,故加入硝酸后到开始加热的时间必 须足够。 d.对于产生泡沫多的样品,开始时加2~3滴癸醇或 辛醇效果较好。
消化样品时,仅加入浓硫酸一种氧化剂,加热 时,依靠硫酸强烈的脱水炭化作用使有机物破坏。
硫酸的氧化能力较其它酸弱,沸点又高,因此 需要较高的加热温度。消化过程中消化液炭化变黑 后,可保持较长的炭化阶段,延长消化过程。为了 缩短消化时间,经常要加入一些催化剂如CuSO4等, 或加入硫酸盐如K2SO4或Na2SO4 等以提高沸点。
②高氯酸—硝酸法
高氯酸和硝酸对有机质的氧化能力比硫酸强,
而所需消化温度都比硫酸低,是一种破坏有机质的
常用方法。 优点:氧化能力强,反应速度快,炭化过程不 明显,消化温度低,挥发损失小。但对于某些还原 性较强的样品,如含有酒精、甘油、油脂和大量磷 酸盐的样品,容易引起爆炸,不易采用。
注意事项
a.使用高氯酸时应小心谨慎,先将消化瓶离火稍冷, 再沿瓶壁缓慢滴加,如速度过猛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样品制备的目的:保证样品十分均匀,分析时 取任何部分都具有代表性,样品的制备必须考虑到 在不破坏待测成分的条件下进行。必须先去除不可 食部分。
18
样品的制备方法因产品类型不同而异。
1、液体、浆体或悬浮液体 摇匀,充分搅拌。 2、互不相容的液体(如油与水的混合物) 先分离,再分别取样。 3、固体样品 切细、粉碎、捣碎、研磨等。 4、罐头 除核、去骨、去调味品、捣碎。
(3)干法灰化的优缺点
主要优点是: ① 能灰化大量样品; 因灼烧后灰分少、体积小,故可加大称样量。 [在检测灵敏度相同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检出率]; ② 灰化操作简单,空白值最小; 需要设备少,不需要使用大量试剂,因而空白 值最小; ③ 有机物破坏彻底; ④ 操作者不需要时常观察。
缺点
① 回收率偏低。 灰化时因高温挥发造成被测元素的损失。 此外,还会因与容器起化学反应,或吸附在未 烧尽的炭粒上,或形成化合物,以及坩埚物质的 吸留作用都能使被测元素遭受损失; ② 所需时间长。 因此,在分析测定食品中痕量重金属时,一 般多采用湿法消化。
样品的采集 制备和保存 样品的预处 理 成分分析 分析数据记录、处理 撰写分析报告。
一、样品的采集
(一)概念 食品理化检验的首项工作就是从大量的 分析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分析材料供分析化验 用,这些分析材料即样品。这项工作称为样 品的采集。又叫采样。 采样:就是从总体中抽取样品的过程; 样品: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分析材料。
预处理样品的方法
有机物破坏法
化学分离法 离心分离法
食品中成分的提取分离
法预 处 理 方
浸泡萃取分离法 挥发分离法
溶剂提取法
色谱分离法 浓缩法
一、有机物破坏法
测定食品中无机成分的含量时,需要在测定前破 坏有机结合体。将有机物质进行破坏,使之转化为 无机状态或生成气体逸出。消除有机物质对实验的 干扰。
②有潜在的危险性,需要不断地监控; ③试剂用量大,在有些情况下导致空白值高。 ④在消化过程中产生大量酸雾和刺激性气体, 危害工作人员的健康,因而消化工作必须在通风橱 中进行。
(2)湿法消化注意事项
① 消化操作中应采用质量纯净的酸及氧化剂,注意消化容 器的洗涤和清洁。同时作试剂空白。消化容器应选择质地较 好的硬质玻璃,以减少碎裂及溶解成分产生的测定误差。 ② 消化瓶应45˚斜放,防止消化液迸浅到瓶外;瓶内加玻璃 珠或瓷片,防止爆沸;瓶口不能对着人。加热时火力集中于 消化液部分,瓶内其余部分应保持较低的温度;在瓶口加一 小漏斗,可增加酸雾冷凝,减少挥发损失。 ③ 消化过程中若需要加入另一种氧化剂时,首先停止加热, 待消化液稍冷后,在沿瓶壁缓慢加入,以免发生剧烈反应而 引起喷溅,造成样品损失。
(2)采样数量:总体来说
①约为检验需要量的4倍 ②一套三份 ③每份不少于0.5~1kg ④同一批号的完整小包装食品 ⅰ250g以上的包装不得少于6个 ⅱ250g以下的包装不得少于10个
具体为:
①采样必须注意样品的生产日期、批号、 代表性和均匀性(掺伪食品和食物中毒样品 除外)。采集的数量应能反映该食品的卫生 质量和满足检验项目对试样量的需要,一式 三份,供检验、复验、备查或仲裁,一般散 装样品每份不少于0.5kg。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李霞
目录
一
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
二 三
样品的预处理
食品分析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第 一 节 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
食品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来源不一,进 行理化检验的目的、项目、要求也不尽相同, 尽管如此,不论什么食品,只要进行理化检 验,都必须按照一个共同的程序进行。食品 理化检验的基本程序大致如下:
②采样容器根据检验项目,选用硬质玻璃瓶 或聚乙稀制品。
③.粮食、固体、颗粒状样品
应自每批食品上、中、下三层中的不同 部位分别采取部分样品,混合后按四分法 对角取样,再进行几次混合,最后取有代 表性的样品。
应先充分混匀后再采样。
④液体、半流体样品
⑤罐头、瓶装食品或其它小包装 食品,应根据批号随机取样,取 样件数,250g以上的包装不得少 于6个,250g以下的包装不得少 于10个。
⑥鱼、肉、果蔬等
组成不均匀的样品 对各个部分分别采 样经过捣碎混合成 为平均样品。 ⑦掺伪食品和食品中毒 的样品采集,要具有典 型性。 不同食品或相同食品的不同检验项目,它们所要 求的采样方法和样品数量均不相同。国家标准对 操作方法和样品数量有规定者,应按照规定采样。
二、样品的制备
按照上述的采样要求采得的样品往往数量过多, 颗粒太大,因此必须进行粉碎、混匀和缩分。
硝酸和硫酸是对有机质具有强烈氧化作用、破坏 力很强的试剂。在实践中将硝酸与硫酸两种试剂配 成混合液使用,或先用硫酸再逐渐滴加硝酸的方法, 可以取得更好的消化效果,是常用的一种有机质破 坏法。 优点:对有机物质破坏彻底,消化时间较短,并 能较广泛地用于样品中多种金属的检测。但对含有 钡、锶等金属的样品不宜采用此法。
⑷根据消化技术不同,可分为: 敞口消化法、回流消化法、冷消化法、密封罐消化
法、微波消化法。 ① 敞口消化法:在凯氏烧瓶中进行;
② 回流消化法:上端接冷凝管,使挥发性成分随 同酸雾冷凝回流反应瓶内,避免被测组分的损失,
防止烧干。
③ 冷消化法:低温消化法,将消化液与样品混匀,
于37~40℃烘箱内过夜。避免易挥发物质的损失
下合适的数量作为“检验样品”。
三、样品的保存
采得样品后应尽快进行检验,尽量减少保存时间,以防止其中水 分或挥发性物质的散失以及其它待测成分的变化。如不能马上分析 ,则需妥善保存。 样品保存的目的:是防止样品发生受潮、挥发、风干、变质等现 象,确保其成分不发生任何变化。 保存的方法: 1、将样品置于密封洁净的容器内,在阴暗处保存; 2、易腐败食物样品置于0~5℃冰箱中,但时间不能太长; 3、存放的样品要按照日期、批号、编号摆放,便于查找, 4、检查后样品一般需要保留1个月以备复验。
(如汞),但仅适用于含有机物较少的样品。
④ 密封罐消化法:高压消解罐消化法已广泛应用。 在聚四氟乙烯内罐中加入样品和消化剂,放入密封 罐内并在120~150℃烘箱中保温数小时。消化时间 短,蒸汽在高压的密封罐内不扩散,提高消化试剂 的利用率。克服了常压湿法消化的一些缺点,但要 求密封程度高,高压消解罐的使用寿命有限。 ⑤ 微波消化法:在2450MHz的微波电磁场作用下, 消化介质吸收微波能量后,介质分子相互摩擦产生 高热,消化。消化时间短(几十秒至几分钟)、消 化试剂用量少、空白值低,减少因消化产生的大量 酸雾对环境的污染。
(一)概念
样品可分为检验样品、原始样品和平均样品。 检验样品指从分析对象的各个部分采集的少量物 质; 原始样品是把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 平均样品指原始样经处理后,再采取其中一部分 供分析检验用的样品。
(二)采样的意义
为保证分析结果准确无误,首先就要正 确的采样。如果采取的样品不足以代表全部 物料的组成成分,则其检验结果也将毫无价 值,所以采样技术是食品理化检验的最基础 工作,是食品检验分析中重要环节的第一步。
注意
食品样品制备时要避免易挥发性物质的逸散,防止样 品理化成分的改变,对进行微生物检测的样品需要无菌操 作。
缩分干燥的颗粒状及粉末状样品,最好使用圆锥四 分法。圆锥四分法是把样品充分混合后堆砌成圆锥 体,再把圆锥体压成扁平的圆形,中心划两条垂直 交叉的直线,分成对称的四等份:弃去对角的两个
四分之一圆,再混合,反复用四分法缩分,直到留
第二节 样品的预处理
食品的组成是复杂的,在分析过程中各成分之间常常产 生干扰;或者被测物质含量甚微,难以检出,因此在测定前 需进行样品处理,以消除干扰成分或进行分离、浓缩。
目的: 1、测定前排除干扰组分;
2、对样品进行浓缩。 原则: 1、消除干扰因素;
2、完整保留被测组分;
3、使被测组分浓缩; 以便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
b.消化过程中不可出现任何蒸干现象,一旦烘干容 易引起残余物燃烧、爆炸。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 生,可加入少量硫酸以防烘干,且加入硫酸后可适 当提高消化温度,充分发挥硝酸和高氯酸的氧化能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