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天津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天津一中2015—2016—2 高一语文必修四模块检测第Ⅰ卷(共26 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 分,12 分)•3.下列各组词语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震撼••• 本份•••••• 战栗•••••• 负曲衔冤•B.宵夜•••••• 缘由•••••• 辞藻•••••• 莫名其妙•C.谛听•••••• 枭首•••••• 国粹•••••• 拾人牙惠•D.包涵•••••• 诡计•••••• 遵徇•••••• 礼上往来•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八股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封建时代用于科举考试。

它必须“代圣人立言”,在形式上也必须遵守一些死板的______。

1905 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制度,八股文随之推动它的实际效用;新文化运动兴起时,它作为封建旧文化的象征之一,受到严厉______;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成了无人肯说的______话题。

•A.限定••••••批评••••••生僻•••••••••••••••••• • •B.限制••••••批评••••••生僻•C.限制••••••抨击••••••冷僻••••••••••••••••••D.限定••••••抨击••••••冷僻•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参加研制神州神舟七号飞船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人民的热切关注中,经过不懈努力,神舟七号飞船终于成功发射。

•B.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都被挂在走廊两边的墙壁上。

••C.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D.终身教育制度的确立,不仅为那些因这样那样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门,也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高祖元年(公元前206 年)至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 年),汉代四百多年的历史。

作者班固,是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 B.柳永,字子卿,北宋词人。

他通晓音律,作品雅俗共赏,善于抒写羁旅之思与儿女情长,为宋词婉约派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代表作有《望海潮》、《雨霖铃》等。

•C.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乐府、诗余等。

每一首词都要有词牌,词牌规定了词的格律而不是内容。

词虽然全盛于宋,但早在唐代已有作品传世,如白居易的《忆江南》。

• D.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文学家。

他创作了《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著名悲剧以及《威尼斯商人》等喜剧。

他不仅是剧作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二、课内文言文(每小题2 分,20 分)7.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两处错误的是(••••)•A.重.负国(更加)••••••••••••• 相如因持璧却.立(退)•求人可使报.秦者(报告)• B.连辟.公府(被征召)••••••••• 左右皆靡.(倒下)••••••• 讽.议左右(讽刺)••C.安帝雅.闻衡善术学(素常)•此去经.年.(一整年)••• 匈奴诡.言武死(欺骗)•• D.再.转复为太史令(再次)••••这次.第.(光景)••••••••• 少善属.文(连缀,写)• 8.下列对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左右或欲引.相如去②虞常果引.张胜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④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9.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加点词意义不同的是(••••)•例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A.今君乃.亡赵走燕•••••••• • • B.见犯乃.死•C.羝乳,乃.得归••••• • • • D.精思傅会,十年乃.成•10.对下列“之”和“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均之.二策• • ②顾吾念之. • • 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④宁许以.负秦曲• ⑤如惠语以.让单于• ⑥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A.①②③不全相同,④⑤⑥完全不同• • B.①②③完全相同,④⑤⑥不全相同•C.①②③完全不同,④⑤⑥不全相同• • D.①②③完全不同,④⑤⑥完全相同•11.下列各项中,通假字最多的是(••••)•A.可予不••••••••• 前以降及物故•••••• 而绝秦赵之欢•B.拜送书于庭•• 法令亡常••••••••••• 何以汝为见•••C.畔主背亲••••• 一时收禽••••• •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D.与武决去••• • 尊则振龙•••••• •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12.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现象最多的一句是(••••)•A.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 武复穷厄•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C.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明年复攻赵•D.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与赵•••••• 时汉连伐胡•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例句:宁许以负.秦曲•①屈.节辱命•••• • ②反欲斗.两主•••• ③诚甘.乐.之•••• • ④且庸人尚羞.之•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14.以下对加点词语用法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先国家之急.••••••••••• ②左右欲刃.相如•••• ③间.至赵矣••••••④单于壮.其节•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⑥剑.斩虞常已•••••• ⑦皆共目.之••••••⑧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A.①④⑧/②⑦/③⑥/⑤••••• • • B.①/②⑦/③⑥/④⑧/⑤•C.①④⑧/②⑤⑦/③⑥•••••• • • D.①/②③⑥/④⑧/⑤⑦•15.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而君幸于赵王•A.不敢加兵于赵••••••••••• • • B.使不辱于诸侯• •C.为降虏于蛮夷••••••••••• • • D.故燕王欲结于君•16.以下对句式类型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求人可使报秦者••• ②拜送书于庭•••••••••• ③君何以知燕王•••••• ④赵王以为贤大夫•⑤富贵如此••••••••• ⑥送匈奴使留在汉者••••⑦尚复谁为乎•••••••• ⑧阉竖恐终为其患• A.①⑦/②⑥/③④/⑤⑧••••• • • B.①⑥/②⑦/③⑤/④⑧•C.①⑦/②⑤/③④/⑥⑧••••• • • D.①⑥/②⑤/③⑦/④⑧•三、课外文言文阅读(选择每小题2 分,翻译6 分)上安州裴长史⑴书(李白)•白闻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白人焉,非天地也,安得不言而知乎?敢剖心析肝,论举身之事,便当谈笔,以明其心。

而粗陈其大纲,一快愤懑,惟君侯察焉。

•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

少长江汉,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迄于今三十春矣。

以为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乃杖剑去国,辞亲远游。

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而许相公(2)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于此,至移三霜焉。

•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

又昔与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于楚,指南死于洞庭之上,白禫(3)服恸哭,若丧天伦。

炎月伏尸,泣尽而继之以血。

行路间者,悉皆伤心。

猛虎前临,坚守不动。

遂权殡于湖侧,便之金陵。

数年来观,筋骨尚在。

白雪泣持刃,躬申洗削。

裹骨徒步,负之而趋。

寝兴携持,无辍身手。

遂丐贷营葬于鄂城之东。

故乡路遥,魂魄无主,礼以迁窆(4),式昭明情。

此则是白存交重义也。

•又昔与逸人东严子隐于岷山之阳,白巢居数年,不迹城市。

养奇禽千计。

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

广汉太守闻而异之,诣庐亲睹,因举二以有道,并不起。

此白养高忘机,不屈之迹也。

•又前礼部尚书苏公出为益州长史,白于路中投刺(5),待以布衣之礼。

因谓群寮曰:“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

若广之以学,可与相如比肩也”。

四海明识,具知此谈。

前此郡督马公,朝野豪彦;一见礼,许为奇才。

因谓长史李京之曰:“诸人之文,犹山无烟霞,春无草树。

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澈,句句动人”。

若苏、马二公愚人也,复何足尽陈?倘贤贤也,白有可尚。

•窃慕高义,已经十年。

云山间之,造谒无路。

今也运会,得趋未尘,承颜接辞,八九度矣。

常欲一雪心迹,崎岖未便。

何图谤詈忽生,众口攒毁,将欲投杼下客,震于严威。

然自明无辜,何忧悔吝!孔子曰:“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过此三者,鬼神不害。

若使事得其实,罪当其身,则将浴兰沐芳,自屏于烹鲜之地,惟君侯死生。

不然,投山窜海,转死沟壑。

岂能明目张胆,托书自陈耶!•愿君侯惠以大遇,洞天心颜,终乎前恩,再辱英眄。

白必能使精诚动天,长虹贯日,直度易水,不以为寒。

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遂之长途,白即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

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6) 乎?•(选自《李太白全集》,有删改)•【注】(1)裴长史:指时任安州长史裴宽。

•••(2)许相公:许圉师,曾在高宗朝担任宰相。

•(3)禫:古时丧家除服的祭祀•••••••••(4)窆:埋葬。

••••••(5)刺:名帖。

•(6)弹长剑:战国时代,孟尝君的门客冯谖穷困潦倒,就倚柱弹剑唱歌,要求提高待遇,孟尝君一一允诺。

后来,冯谖积极出谋划策,为孟尝君政治地位的稳固立下大功。

• 1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许相公家见.招(被)•B.白雪.泣持刃(擦拭)•C.云山间.之(阻隔)•D.何图.谤詈忽生(料想)•18.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白闻天不言而.四时行••••••••••••• 负之而.趋•B.便当谈笔,以.明其心••••••••••••••••• 泣尽而继之以.血•C.遂权殡于湖侧,便之.金陵•••••••••• 不许门下,遂之.长途•D.然.自明无辜,何忧悔吝••••••••••••••• 不然.,投山窜海,转死沟壑••19.下列选项中,都属于李白上书裴长史直接原因的是(••••)•①论举身之事,便当谈笔,以明其心•• • ②粗陈其大纲,一快愤懑••③天才英丽,下笔不休••••••••••••••••••• • ④窃慕高义,已经十年•⑤谤詈忽生,众口攒毁••••••••••••••••••• • ⑥事得其实,罪当其身•A.①③④•••••• • B.①②⑤•••••• • C.②④⑥•••••• • D.③⑤⑥•20.以下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无误的一项是(••••)•A.李白出身名门望族,自幼博览群书,又善于写作诗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