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省宜春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宜春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2024(上)江西省重点中学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能否人工再造意识的问题早已引起了人们广泛的争论。

其中传统人工智能的学者宣称,机器是可以有意识的,机器也能够凭借这种智能或多或少地自动产生意识。

②1980年,持意识不可造观念的约翰·希尔勒用“汉语房间”的形式来论证意识不可再造的观点。

假设一个非汉语语者坐在一间屋子里,当门外进来一串汉语字符,非汉语语者根据手中的规则表排出新的一串汉语字符,并把它们传出门外。

如果每一个进来的汉语字符串确实包含了一个问题。

那么一系列特别详尽而聪明的规则就可以让房间里的人排出一个包含这个问题答案的汉语字符串。

从在房间外提出问题的汉语语者的角度看,似乎有一个特别聪明的人在房间里阅读他的问题并给出答案。

但是实际上房间里的人并不知道自己读到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对他而言,问题和答案只是一些毫无意义的符号。

③希尔勒认为这就是人工智能最有可能做到的,一个机器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同时却不理解答案的意思。

从另一角度看,无论机器的程序有多复杂,它都不可能有意识——它将用最愚蠢的方式来显示它的聪明。

④一些传统人工智能学者反击说,高度繁杂的人工智能程序并不是简单地以“最愚蠢”的方式从一系列规则中作出选择,而是考虑许多并列的不同规则、处理规则之间的冲突、对各种规则进行推测、认识规则之间的联系、组建新的规则。

他们认为,这就好比一个锁在汉语房间里的、特别敏锐的、不懂汉语的人最终有可能开始理解汉语一样,一个繁杂的、建立在规则之上的系统是有可能得到基础意识的。

此时神经网络学家从希尔勒的工作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

他们说,单个神经元类似希尔勒的汉语房间,通过一组电化学规则被激发但是并不反映信号的意义。

如此说来,大脑内部通过类似汉语房间的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意识,同样的过程也可能出现在人工神经网络中。

⑤这样看来,希尔勒的观点又是相当容易反驳的。

就像从经验中论证的一样,生物化学作用与信息处理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低级但是完整的生物化学计算机装置的问世也是在将来几年内肯定可以预见的。

同样道理,非生物化学神经网络在模拟生物化学反应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包括在大脑功能的模拟方面。

⑥丹尼尔·丹尼特于1991年出版了一部颇遭争议的书《意识的解释》。

这本书的出现使意识——神经元网状系统的概念以及意识可造的观点得到了显著推广。

丹尼特提出一种思想模型,在这种模型中多股信号流同时在大脑神经网络中传递。

每一组信号流代表一种尚未发展为意识的原始念头,大脑在不断地处理信息、收集新数据的过程中,去除意识“草稿”中的某些部分而加强另外一些部分,最终会从这些混杂物中得出一个单一的、完整的、圆满的模式,也就是出现了清晰的思想。

举个简单例子,一个司机一瞥之下看到有什么东西飞快地窜过前面马路,一个原始念头可能对这个景象作出解释:可能是松鼠,第二个可能倾向于是一只猫,第三种念头可能认为是只鸟。

把这样东西的尺寸、速度颜色的信息都考虑进去之后,司机的大脑很快能得出结论:是猫。

于是,“草稿”成了清楚的影像。

⑦事实上,大多数神经网络学者猜测神经网络需要特殊的物质才能得到意识。

一些人认为混沌是被遗漏的潜在成分,混沌系统最典型的表现是出现一种趋势,一种突然从不规则、看上去是随意的行为转化为稳定的、有规律行为的趋势,就像是不成形的流水进入排水渠时可以立刻形成有规律的漏斗形。

与标准的人工神经网络不同,混沌神经网络在处理相同环境下的相同信息的每次结果并不一定相同。

关于脑电波的研究已经清楚地表明,人类大脑中存在着混沌系统。

⑧另一种特制的物质机械装置为有意识的思想研究提供了新的起点。

引起神经学者极大关注的是通过特殊的物质机械装置来研究激发不同神经元的时间与比率之间的关系。

由实验结果,研究人员推出,有意识的思想可能是依靠神经中枢的同步波来表示的思想模式组成,而无意识的思想则是以更少同步波的形式出现的。

⑨事实上人工神经网络已被证明,至少大体上来说,完全适合用以模拟那些可能的大脑意识来源的所有物质机械装置。

看来第一台意识装置不仅能够具有大脑的功能,而且在许多方面就像大脑。

⑩由于建立在研究人类神经网络特性的自然规则基础上的人工智能研究继续蓬勃发展,可以说大自然为智能研究提供了蓝图,人工智能终将循此追寻下去。

(节选自戴维·弗里德曼《认知之光》)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人工智能学者普遍认可再造意识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凭借某种人工智能,就能让机器或多或少产生意识。

B.不少传统人工智能学者指出高阶段的人工智能会以较为高明的方式处理各种信息,据此能组建出新的规则。

C.丹尼特认为,多股信号流在大脑神经网络中传递,大脑负责收集处理信息,去除多余的杂质,从而得出清晰结论。

D.混沌神经网络在处理相同环境下的相同信息的每次结果并不一定相同,这与标准人工神经网络是不同的。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一项是()A.“汉语房间”内的非汉语语者可根据规则表编排出新字符,其本人并不一定知道给出的答案是否让房间外的人满意。

B.丹尼特颇具争议的《意识的解释》一书的出版,较为有力地支持了传统人工智能学者关于意识可造的科学推断。

C.“不成形的流水”“有规律的漏斗形”等词的运用,形象地呈现出混沌系统工作特点,表达既科学严谨,又生动有趣。

D.虽然一种特制的物质机械装置提供了新起点,但人工神经网络可模拟大脑神经中枢的同步波无法得到无意识的思想。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A.格雷·瓦尔特的被称作“乌龟”的电器,在电池快用完时就要改变,然后它以被设计好的行为方式补充自己的能量存储,这和人类感到饥饿时的行为非常类似。

B.某些人认为可以制造一台智能电器,当低电荷-100时为“极度痛苦”,到高电荷+100时为“极端快乐”,这与人类对快乐和痛苦的感觉是以结果作反应似乎相吻合。

C.我国中科院已成功打造全脉冲神经网络类脑认知智能引擎“智脉”,它以多尺度生物可塑性原理为基础,具备脑启发的人工智能模型以及脑功能和结构模拟能力。

D.人工智能“阿尔法狗”先后在韩国和中国战胜世界排名前列的职业围棋选手李世石和柯洁,在令世界震惊的同时,也意味着人工智能突破基于规则的智力游戏的极限。

4.请简要谈谈希尔勒和丹尼特是如何将晦涩难懂的知识讲述得生动形象的。

(4分)作者通过哪些论据来支持人工智能可以再造意识这一观点?请根据文本概括。

(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回忆巴金回忆折磨我。

我好像又回到去年春天里了……在上海闸北的宝山路上有我平日称作“家”的地方。

然而一个多月来,我就不能够回到那里去了。

许多穿制服的人阻拦着我,每一条通到闸北的路都被铁丝网拦住。

我冒险地奔走许多次,始终找不着一个机会回到我那个“家”,回到我在一个凄清的夜里分别了的那个“家”。

我一个人带着一本书离开了微雨中的上海,那时宝山路上只有寂寞和寒冷。

等到十多天以后我从南京回来时,就只能够看见闸北的火光了。

轮船驶进黄浦江的时候,我站在甲板上,我看见黑烟遮满了的北面的天空,我听见大炮隆隆的怒吼和机关枪密放的声音。

我冷静地看着黑烟的蔓延,我冷静地听着船上许多乘客的惊叫。

我又望着那些江边的高大的建筑物,我又望着外白渡桥上拥挤的行人,我又望着外滩马路上来往的载行李的车辆,我咬紧我的嘴唇,不让它们发出任何的声音,我觉得我的血已经冷了,冷得结冰了。

忽然一阵恶毒的憎恨抓住了我,使我的全身颤抖起来,我明明听见一个响亮的声音在我的耳边说:“历史上没有一次血是白流的。

”我怀着这样的心情,在十六浦码头登了岸。

如今我是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了。

晚上我没有固定的住宿的地方。

这样彷徨了几天以后,我才在一个朋友的家里找到了住处。

三月二日的夜晚,得到闸北落在侵略者手里的消息,看见半个天空的火光,听见无数人的绝望的叹息,我又一次被恶毒的憎恨压倒了。

我一个人走在冷静的马路上,我也叹息,我也呼吁,我要血海怒吼起来把那些侵略者淹没掉。

后来我终于有机会到闸北去了,我同一个朋友从北四川路底绕进去。

我们受到了两次的搜查。

我们的脚踏在闸北的土地上。

在我们的面前横着许多烧焦的断木和碎瓦,路已经是不可辨认的了。

到处是瓦砾,大部分的房屋都只剩下空架子,里面全是空洞。

我同行的朋友曾经住过的江湾路口的房屋就只剩下光光的一堵墙壁。

那个房间内,哪里是床,哪里是柜子,哪里是书架,我都记得很清楚。

然而如今我就只看见一片瓦砾……我们在废墟中慢慢地走着,我认不出哪里是我曾经进去过的饭馆,哪里是我常常看见的店铺,哪里又是我的一些朋友居住的地方。

我们踏着瓦砾,有些地方还有热气。

我们非常小心,害怕踏着没有爆炸的炸弹。

“看,这血迹!”朋友埋着头说。

在地上瓦砾堆旁边,我看见了一摊黑红色的迹印。

人的血!活人的血管里流出来的血!在一堵残缺的墙壁下,瓦砾中躺着好几具焦黑的尸体。

身子那样小,而且蜷曲着,完全没有人的样子。

然而活着的时候,他们分明是人,跟我一样的、并且生活在我周围的人呀!温暖的阳光照在我们的头上,四周是死一般的静寂,走了这许久,我们没有看见一个人影,连日本兵也不见一个!我以为我可以看到我的家了,然而几个日本兵在我们的面前出现了。

一个穿便服的日本人站在路旁用上海话对我们说,前面不许通行。

失望压倒了我们。

但是我们不过是两个徒手的青年,四周又没有别的人,只有一条开始脱毛的死狗躺在我的脚边。

几天以后我第二次走进了闸北,陪我去的是另一个朋友。

这一次我们从虬江路进去。

我以前很熟习虬江路,如今我居然认不出它是什么地方了。

我看不见一间完好的房屋,瓦砾堆接连着瓦砾堆,这样遮住了我的视线。

两三部黄包车载了劫余的用具迎面过来。

几个乡下女人在我们前面低声叹气。

十字路口被沙袋堵塞了,只留下容许一部汽车通过的地方。

在沙袋堆上骄傲地站着日本帝国的兵士,这个海军陆战队的小兵毫无原因地叫嚣着,故意威胁、留难来往的行人。

我们受过几次盘查,终于进到里面去了。

我们走在似乎还有热气的路上,我用憎恨的眼光看周围的一切。

一队日本帝国的兵士在瓦砾堆旁边走过了,尽是得意的面貌,他们在一些乡下女人面前表示他们的英勇。

几个江北人躬着腰在瓦砾堆里挖掘。

一个老妇人坐在她的成了废墟的家门口低声哭泣。

另一个女人牵着两个孩子找寻她那个失去的丈夫。

几个中年人一路上摇头叹气。

“完了,什么都完了!作孽呀!”许多人这样说。

于是我回到了我的家。

弄堂门关着,我们只得埋着头从隔壁的劫余的墙洞里进去。

我看到家里楼下,有人挖了一个大坑,亭子间是我放书的地方,被一个炮弹打破了,不过只毁了几十本书。

除了书和家具外,什么东西都给人拿走了……“你的书还在,这真是幸事!”那个朋友安慰我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