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食品毒理学-生活中工业废物对食物的污染
食品毒理学-生活中工业废物对食物的污染
此外,还包括许多工业生产过程,如煤气 生产(炼焦)、铝加工、赤铁矿开采和钢 铁铸造等,也产生确定的人类致癌物。
四.多环芳烃的防治措施及其安全 标准
1.防治措施
(1)限制多环芳烃的排放:
如:给发动机车辆安装净化系统,回收烟囱排出的 大量烟尘,工业“三废”及废料处理后达标排放。
(2)改进食品加工工艺:
五.多氯联苯的食品安全标准
1.安全标准:表8-3
2.防控措施:
控制高脂肪动物性食品的摄入,尤其是近海污染 比较严重的地区的鱼类的脂肪组织及其内脏。
知识:环境激素
1.定义 ①环境激素是指外源性干扰生物和人体正
常内分泌功能的化学物质。 ②环境激素以模拟雌激素作用居多,称为
环境雌激素。 ③可导致生长发育障碍、出生缺陷等。
化、耐光解性;
涂料、油墨、墨水等
(2)良好的绝缘性。 绝缘油、绝缘材料
应用广泛
2.用途
PCBs广泛用作电容器、变压器的绝缘油; 食用精油工厂的导热体,液压油、传热油、
润滑油、印刷油等的添加剂;
还应用于油漆、涂料、油墨、无碳复印纸、 可塑剂、成型剂、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的 难燃剂和杀虫剂等制品。
PAHs的急性毒性仅为中等或低等毒性
2. 多环芳烃的致癌性
主要诱导上皮细胞的肿瘤:胃癌、皮肤癌、 食管癌、上呼吸道癌、白血病
3. 其它毒性
2. 多环芳烃的致癌性
例证:
(1)烟窗清洁工的阴囊炎患病率高→ 接
触烟灰(含苯并芘)
存在明显的
(2)动物试验:小鼠、大鼠 量效关系
对26个PAHs进行了广泛动物试验,其中大多数具有致 癌或可疑致癌性。最确定的是苯并[a]芘,曾采用7种 动物以现代方法进行了研究,均具有致癌作用。
(1)海洋污染; 多氯联苯大面积污染水体 (2)江河污染不
易降解,汇入海洋 富集于海洋鱼类、贝类食品
水生动物、鸟类
植物、家畜中的残留量一般较低。
2.水生生物的内脏中富集最多
(1)海洋鱼类的可食部分(肌肉)中, 多氯联苯的含量低(1~10mg/kg);
(2)鱼肝中,多氯联苯的含量高 (1000~6000mg/kg)。
目前:PCBs主要来源于垃圾焚烧、含氯工业产
品的杂质、纸张漂白以及汽车尾气排放等。
多氯联苯是德国H.施米特和G.舒尔次于1881年首 先合成的。美国于1929年最先开始生产。PCBs商 业化生产始于1929年。
20世纪60年代中期,全世界多氯联苯的产量达到 高峰,年产量约为10万吨。
据估计,全世界PCBs的总产量约120万吨,其中约 30%已释放到环境中,60%仍存在于旧电器设备或 垃圾填埋场中,并将继续向环境中释放。
干扰体内激素的分泌或
(2)生殖毒性 模拟激素的作用
降低雌激素水平 多氯联苯属于环境激素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①雌鼠的生殖功能降低 ②雌性恒河猴难以受孕;即使成功妊
娠,幼猴的体重较轻。
3.致癌
(1)动物实验:主要导致肝癌、胃肠肿 瘤。
(2)对人的致癌活性不是很高,但可致 癌。
各国食品中的多氯联苯的限值较高 (表16-3)
疟疾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病因与死因, 这也与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经济有效对环境危 害又小能代替DDT的杀虫剂有关。
第三节 二噁英
1. 案例1:
美军在越战中喷洒落叶剂 既害人又害己
(1)二噁英是一种生产落叶剂等酚类含 氯产品时的副产品。
①
越南的游击队在茂密丛林的掩护下,来无影 去无踪,声东击西,打得美军晕头转向,使 美军的小部队和补给线经常受到袭击,甚至 连大型空军基地,也经常受到游击队的迫击 炮袭击。不仅如此,越南游击队还在丛林中 开辟了沟通南北的“胡志明小道”,为南方 的游击队运输了大量物资,在后方建立了大 片的根据地。
越南儿童:一出生就没有眼睛
胡志明市的一 家医院:专门 收治因越战期 间的“橙剂” 造成伤害的儿
职业接触:
早在1775年第一次发现职业接触煤灰是阴囊 癌的起因。此后,职业接触焦油、沥青和石 蜡引起皮肤癌相继被报道。
由于现在的个人卫生较好,皮肤肿瘤逐渐减 少。肺是PAHs引发肿瘤的主要部位。
主要从硬煤和褐煤中生产
焦炭、干馏炭及煤焦油或
职业接触:
沥青等副产品
危险性最高的是炼焦工人。目前,烟草、 焦油、沥青、煤焦油、矿物油、页岩油、 煤烟以及吸烟等混合物都是国际肿瘤研究 机构(IARC)确定的人类致癌物(I类);
3.多氯联苯对环境和食品的污染
多氯联苯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很难在自 然界自然分解。 +应用广泛
污染水源、大气、土壤
通过食物链发生生物富集
造成严重的 残留问题。
结构与DDT很相似:
Cl-
-CH-
C Cl Cl ClDFra bibliotekT-Cl
很难降解
(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
④ 由于被污染了的米糠油中的黑油被用 做了饲料,还造成数十万只家禽的死亡。
(2)食品在储运、包装过程中 遭污染
①食品储藏罐的密封胶 ②食品包装箱的废纸板
三.多氯联苯的吸收和代谢
1.在人体中的吸收率:≥90%
稳定性、脂溶性
(1)人体中的多氯联苯水平与当地的多氯 联苯污染水平显著相关。
(2)主要是由于食用了被此污染的鱼类。
2.种类
(1)首推垃圾焚烧时排出的以二噁英为代 表的大量剧毒物质。
(2)其次是含雌性激素的避孕药等。 (3)三是人类生产、生活中释放的化学物
质,如农药DDT、洗涤剂、化妆品、儿童用 的橡皮奶嘴等。
(多氯联苯等)
资料:DDT(1)
1874年被分离出来;1939年瑞士化学家Paul Muller重新认识到其对昆虫是一种有效的神 经性毒剂,并于194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 医学奖。
从70年代后滴滴涕逐渐被世界各国明令禁止 生产和使用。
资料:DDT(3)
由于在全世界禁用DDT等有机氯杀虫剂,以及 在1962年以后又放松了对疟疾的警惕,所以, 疟疾很快就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卷土重来。
今天,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非洲国家,每 年大约有一亿多的疟疾新发病例,大约有100多 万人死于疟疾,而且其中大多数是儿童。
PCBs在食物链中具有生物富集的作用,并且容 易长期储存在哺乳动物脂肪组织内:
尽管1977年后各国陆续停止生产和使用 PCBs,但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依然 普遍存在。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生产PCBs,年产 量近万吨,主要用作电容器的浸渍剂。
二.多氯联苯污染的食品及其部位
1.最容易集中于海洋鱼类、贝类等食品。
3. 形成条件
由于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和高温分解所 产生。
任何有机物的加工、废弃、燃 烧、使用都有可能产生
形成机理: 有机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热裂解产生碳氢自
由基或碎片,这些极为活泼的微粒,在高温下又立 即热合成热力学稳定的非取代的多环芳烃。
二.多环芳烃进入人体的途径
1.通过环境污染食品
(1)煤炭、石油、汽油、木柴、烟草、有机高 分子化合物等燃烧可产生多环芳烃→环境
③
1961至1971的10年间,美军通过飞机喷洒以 及肩负式喷雾器等,在越南南部地区约1/10 的土地上洒下了2000万加仑的落叶剂,其中 60%是一种被称为“橙剂”的药剂。之所以 称其为“橙剂”,是因为当时这些液体都保 存在可以盛55加仑水的鼓形圆桶里,而圆桶 的标签是橙色的。
④
橙剂的成分是两种有机氯杀虫剂的混合 物,另外还含有10ppm(百万分之十)的二 噁英类杂质。
3.某些食用油在加工过程中遭污染
食用油在精炼过程中,作为传热介质的传 热油、食品加工机械的润滑油由于封闭不 严而渗入食品,导致多氯联苯的污染。
如: 1968年日本九州发生的米 糠油中毒事件
米糠油在精炼过程中,加热管道的传热 油渗漏,污染食品
14 000人中毒,124人死亡
日本米糠油事件的受害者
苯并(a)芘<0.1mg/kg
(3)其它产品
16种PAHs总和 <1mg/kg
第二节 多氯联苯
1.结构:一大类含不等量氯的联苯化合物 (图16-2)。有210种。
多氯联苯:联 苯苯环上的氢 被1个或多个氯 所取代。
联苯
一.多氯联苯的特性及其用途
1.多氯联苯的理化特性 传热油、阻燃材料 (1)极强的耐酸、耐碱、耐高温、耐氧
DDT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始大量地以喷雾 方式用于对抗黄热病、斑疹伤寒、丝虫病等 虫媒传染病。例如在印度,DDT使疟疾病例 在10年内从7500万例减少到500万例。
资料:DDT(2)
到1962年,全球疟疾的发病己降到很低。
也在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Rachel Carson在其发表著作《寂静的春天》中高度 怀疑,DDT进入食物链,最终会在动物体内 富集,结果使包括美国国鸟白头海雕在内的 一些食肉和食鱼的鸟类接近灭绝。
2.贮存:脂肪组织
3.消除:脱氯 → 排泄
(1)主要通过胆汁→粪便排泄; (2)奶牛的牛乳
四.多氯联苯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
1.急性毒性
(1)对不同种属的动物,急性毒性的大 小不同。
①恒河猴:250~400mg/kg,可致 毒 ②大鼠:LD50(经口)=4g/kg ③猪、羊的敏感性低 ④绵羊:无毒
(2)急性毒性症状
①皮肤、指甲色素沉着,流泪,全身虚 肿,虚弱,恶心,腹泻,体重减轻;
指甲发黑,皮肤色素沉着
②儿童生长停滞 ③孕妇摄入大量多氯联苯,可使胎儿生
长停滞。
2.较强的致畸性、生殖毒性
(1)致畸性:
①兔子:25mg/kg体重喂养21d, 25%的兔子流产;
② 怀孕大鼠:畸胎率与多氯联苯的剂量 直线相关。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