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七上语文期末考试

苏教版七上语文期末考试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 整理制作江苏南通2010—2011学年度(上)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时间150分钟 总分100分)一、(20分)1.根据拼音,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xu án ji áo sh ēng ( )律 咬文( )字 谈笑风( )2.按课文内容填空。

(7分,①——⑤必做,⑥和⑦中任选一题) ① _____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论语〉八则》) ② 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___。

(郦道元《三峡》)③ 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 _________________,白铁无辜铸佞臣。

(杭州岳墓对联)⑤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自清《春》)⑥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蕴含新陈代谢规律的一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 号 一 二三 总分 结分人 核分人 1—5 6—8 9—13 14—15 16—1920 得分得分(1—5) 评卷人⑦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中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下列句子中说法有误的一项【】(2分)A 《伟人细胞》作者是我国当代女作家秦文君。

作品塑造了一位急切地想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却又冲动而缺少坚韧不拔的精神的主人公贾里的形象。

B 《社戏》选自《鲁迅全集》,作品中塑造了鲁迅的儿时好友双喜、阿发等人,从他们身上可以感受到那种纯朴、善良、好客、憨厚的可贵品质。

C 选自北宋沈括《梦溪笔谈》的《梵天寺木塔》一文,通过建筑家喻皓解决“塔动”问题的经过,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理论和技艺方面所达到的高水平。

D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有这样的情节:暑假里汤姆希望改掉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气,加入了小镇上“少年节制会”组织,并得到一条绶带,但汤姆后来退出了。

4.阅读陈羽的一首诗《从军行》,回答问题。

(4分)从军行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请发挥你的想象,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的画面。

(2分)(2)诗歌中“红旗直上天山雪”一句表现了从军将士怎样的精神?(2分)5.综合性学习。

(4分)光明中学初一(1)班学习了“《狼》专题”内容,假如你也是其中一位,请完成:(1)请你写出两个有关狼的成语。

(2分)(2)班上举行辩论会,对是否该保护“狼”这种野生动物发表自己的看法。

请阐明你的观点和理由。

(2分)观点:理由:得分(6—8) 评卷人二、(40分)阅读《端午日》(节选),完成6—8题。

(8分)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

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

把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

河街有熟人的,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

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

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的人,莫不..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

船只的形式,和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

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

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

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

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

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6.请用简洁的语言按先后顺序概括本段主要描述的三个场面。

(3分)(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7.文段开头连用三个“莫不”,请说说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2分)8.当龙舟竞渡到白炽化阶段时,作者用“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一句作结。

你认为这种写法好吗?为什么?(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3题。

(16分)春是春天的春鲍尔吉·原野①春是春节的春。

小孩子像一堆红萝卜四处滚动,他们兜里多了钱,还有鞭炮,眼睛东张西望。

柴禾垛的积雪把孩子脸蛋映衬鲜红。

春节驾到,它被厨房大团的蒸汽蒸出来,天生富足。

人集体换上同样的表情:憧憬的、采购的、赴约的、疲倦的,打底是豪迈的表情,即春节的表情。

一只小白狗往桑塔纳车轮撒尿做记号,一会儿车开了,上哪儿找这个记号呢?春节把小狗乐糊涂了。

春节是家家召开的总结表彰大会、烹饪大会、时装发布会、项目规划会,参与人士为全体国民。

②春是春雪的春。

正月的雪,是天送给地的一笔厚礼。

若半尺厚,春小麦就有了一床暄暖的厚被。

雪沃大地,黑龙江省进入童话,吉林省进入版画,辽宁的雪呆不上几天就化,气温高。

春雪飘落,带着伞翼,旋转而下,把枯草包裹晶莹。

屋顶的雪借阳光变为参差耀眼的檐冰,一边淌水,一边延伸。

③春是春分的春。

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抵达黄经零度,昼夜均,寒暑平,阴阳相半。

这天正午,在太阳的脚步落下那一刻,被天文学视为北半球春季的开始。

保定农谚唱: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④。

庾信《燕歌行》:“洛阳游丝百丈连,黄河春冰千片穿”。

春冰薄如翼,捡一片放在手心,透出鲜红的掌纹,与玻璃一般,俄尔缩为水。

春水浩荡,越岭翻山。

旧日的东北土匪,此际出山拆冰。

桃花水下来,冰块拥塞河道,影响木排运输。

商人请胡子(匪)拆冰,匪们喝过酒,上冰,撑木杆左支右绌,轰隆一声,冰泄河通。

胡子或永久失踪,或从哪个地方爬上岸,挣的是舍命钱。

大部分江河,冰化水,如鱼下锅,酥了,碎了。

我的感觉,冰在春夜比白昼化得快。

春水流桃花,落红搭上了薄冰的小舟。

想起黎锦晖那首《桃花江》:“有人得分(9—13) 评卷人说,说什么?桃花江是美人窝。

桃花千万朵,不如美人多。

”⑤。

柳枝在河面练习书法,字被波纹抹掉。

不觉间,地上浮现密密麻麻的字,连成片是草书,它们是春草。

草是春天的信函,连篇累牍,蘸着绿色的墨汁,写到天涯海角。

有人说,画兰须备书法功底,苛求于“笔”,“墨”则次之。

而草的象形书法,撇捺通脱,开张奔放,是米芾的行草。

这些草书,叫“大地回春帖”,被大地当衣裳披在身上,向夏天走去。

⑥春是春耕的春。

祭土神的春社过了,“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春牛登场,地表阳升。

农人扶犁挥鞭,头顶有燕子飞掠。

庄稼人开始忙了,把粮食从地里忙进仓里,春耕是头一天。

⑦春是春天的春。

唐代称酒为春,“软脚春”、“垆头春”等。

曲艺界称相声为春,“宁送一锭金,不教一口春”。

《诗经》里,思慕异性是春,“有女怀春”。

在大自然看来,只有春天才是春。

杜甫《腊月》诗:“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春天所以为春,是万物皆萌,四季轮回的新一轮又开始了。

春天所以叫天,是天的心情很好,江河风雨,温润和顺,柳絮乱飞也没惹老天爷生气。

春天里,管弦乐队应该去田野里演奏。

鲍罗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或者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均广大深厚,田野吐出带甜味的呼吸。

在春天,大地的胸膛潮湿澎湃,让生长的生长,让冬眠的醒来,让花朵在坚硬的枝头站成一排排蝴蝶,让孩子在乡村的学堂里朗读。

教员(温柔):春……孩子(倔犟):春!教员(端正):春天的春……孩子(强烈):春天的春!⑧喊声太大了,屋檐的小鸟惊飞,风从树林跑过来,看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9.阅读全文,说说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分)10.根据④⑤段的内容,模仿①②段的首句,请在横线上写出该段的中心句。

(4分)第④段首句:第⑤段首句:11.本文采用了什么结构?这样的结构有什么作用?(3分)12.下面是一张未完成的读书卡片,请将其填写完整。

(从语言方面品析)(3分)读书卡片篇名:《春是春天的春》作者:鲍尔吉•原野摘句:在春天,大地的胸膛潮湿澎湃,让生长的生长,让冬眠的醒来,让花朵在坚硬的枝头站成一排排蝴蝶,让孩子在乡村的学堂里朗读。

品析:13.认真阅读本文第⑤段,结合链接材料,说说本文作者与朱自清描写春草的不同点。

(4分)【链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选自 朱自清《春》)根据课内文言文内容,完成14—15题。

(6分)1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遽契.其舟( ) (2)鞭.数十( ) (3)沿溯.阻绝( ) (4)意暇.甚( ) 15.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阅读下面【甲】【乙】【丙】三段文言文,完成16—19题。

(10分)【甲】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

”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

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⑤者哉!” (《韩诗外传》)注释:① 敧:倾斜。

② 宥座:座位右边。

“宥”通“右”。

③ 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

④ 恶(w ū):哪里,怎么。

⑤ 覆:倾覆。

16.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每句只断一处)(2分)① 学 而 不 思 则 罔 ② 孔 子 使 子 路 取 水 试 之得分(14-15) 评卷人得分(16—19) 评卷人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18、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_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应该结合。

(3分)19、请任选其中一则,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自己所受的启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