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相关试题一.非选择题1.甲午战争发生的时间是_1894_;2.3.甲午战争历时多久9个月;4.5.甲午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6.7.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条约是《马关条约》;8.甲午战争中日签订条约是在日本广岛签订的(地点);9.条约是清政府哪位大臣和日本签订的李鸿章;10.11.甲午战争签订的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12.条约中阻碍中国名族工业发展最严重的是允许日本在中国开场;13.14.甲午战争割了那些土地给日本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15.甲午战争中爆发的三次战役为黄海战役、辽东半岛战役、威海战役;二.选择题1.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日:“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平?”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新陈代谢》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 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答案:D 解析:由题干材料信息“平时请款辄驳洁”,“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可知,四个选项中对甲午战败最全面的表述应为D。
2.下列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B.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C.俄国对朝鲜虽有野心但未准备就绪,对日采取不干涉政策D.朝鲜东学党起义,中国和日本应朝鲜政府请求出兵镇压答案:D 解析:当时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东学党起义后,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出兵镇压,日本则乘机派军队开进朝鲜,D与史实不符。
3.“三国干涉还辽”的真正结果是A.被中国收回,维护了国家主权B.为俄、德、法三国瓜分C.表面收回,但仍被日本控制D.置于俄国势力范围之内答案:D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三国干涉还辽”知识点。
结合有关史实分析选项可知:A项中“维护了国家主权”说法不准确。
C、B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D项说法正确,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俄国租借旅顺、大连湾,将长城以北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因此正确答案是D项。
4.甲午战争以后,外国轮船沿长江最远可以到达:A.汉口 B.九江 C.重庆 D.宜昌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方位,需联系地理知识作答。
5.德俄法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充分说明A.德日在远东地区的争夺激烈B.日本已不能独霸中国C.德俄法利益完全一致D.帝国主义之间既勾结又斗争答案:解析:“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德俄法相勾结与日本进行争夺对辽东半岛的侵略权益,反映了帝国主义之间既相勾结又相互斗争的情况。
因此正确答案是D 项。
6.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答案:C 解析:所谓“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就是指突破了封建的范畴,向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只有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掀起政治运动,我国才真正开始了向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7.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发动的侵华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中,具有的相同特点是①战争前夕的经济实力超过中国②发动战争时军事力量占绝对优势③都采取了制造事端、突然袭击的手段④都攫取一部分中国领土为其殖民地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①③④与史相符,②日本发动战争时军事力量占绝对优势是不符合史实的。
8.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其重要影响之一是:A.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B.朝鲜为日本所吞并C.日俄关系得到缓和D.辽东半岛被日本长期占据答案:A 解析:清政府为偿还对日本赔款和“赎辽”费用,大借外债。
故选A。
而B项中内容的实现,是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的结果;C、D两项可以通过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一事来判定它是错误的。
9.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中的中央机构B.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都是近代工业C.海军重要舰船是由中国自己制造D.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答案:C 解析:北洋海军重要舰船是向英德两国购买的,部分船只由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总局建成。
10.甲午战争后,经三国干涉,日本被迫交还辽东半岛。
这反映了①列强在华争夺趋于白热化②清政府的外交政策取得成效③清政府国际地位极端低下④日本无力对一国的联合威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
选项②是错误的,“三国”干涉成为还辽的主要原因而并非清政府积极外交的结果。
据此可排除A、B、C三个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1.“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满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中法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日俄战争 D.抗日战争答案:B 解析:从诗中所表现的悲愤心情和“割台湾”一词,可知它指的应是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及其附岛屿给日本。
12.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最佳选择题,所提供的四个选项均是有利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只是主次关系有差别。
考虑到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阶段及其决定的经济侵略方式,不难看出A、B两项是商品输出的要求,D项是赤裸裸的经济掠夺,只有C项是资本输出的要求。
本题旨在考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的阶段特征。
13.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的表述正确的是A. 条约中关于割地的内容全部得到了落实B. 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C. 条约没有规定开放新的商埠D. 巨额战争赔款使得日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答案:B 解析:题为评述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和运用理论思维评述历史事实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一是依据《马关条约》的内容进行分析;二是对照选项进行比较;三是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选项A“全部”、C“没有规定”、D“日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等都不符合历史事实。
14.《马关条约》的签订“表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一个新阶段”主要是因为:A.它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要求B.它便利了日本以朝鲜为跳板,大举向我国东北扩张经济势力C.它迫使台湾和祖国割离五十年,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D.它使清政府大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答案:A 解析:《马关条约》中规定在通商口岸开工厂及大面积割占中国领土,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和瓜分领土的要求15.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为维护自己在远东的利益,干涉“还辽的三个国家除法国之外,还有:A.俄、德 B.德、英 C.英、美 D.美、德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割占辽东半岛,严重损害了俄国、法国、德国的在华侵略权益和计划,于是,三国联合起来出面干涉还辽。
16.《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这句话反映了台湾人民:A.坚决反对割地议和B.斥责清政府投降卖国C.誓死维护祖国领土完整D.对击败日寇充满信心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两句话体现了台湾人民誓与台湾共存亡,誓死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信心和勇气,故选C。
17.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之前40~50年代所签条约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A.割占中国领土的面积最大B.索取的赔款数量最大C.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最多D.列强获取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答案:D 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考查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主要方式。
本题所列的四项中,A项为错项,BC两项只是数量的变化,不是最根本的不同,只有D项表明列强由过去的商口输出发展为以资本输出为主的变化。
18.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根本目的是:A.把朝鲜变为殖民地B.向中国东北扩张C.解决本国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D.扩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答案:D 解析:考题考查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
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从本质上看是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日本发动战争不是偶然的,要联系日本的国情和资本主义发展对市场的需要。
19. 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
”此款的经济作用是①有利于日本对华进行资本输出②有利于日本以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③有利于日本在华攫取高额利润④有利于日本占领中国内地广大的市场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D 解析:该款内容实为准许中国投资设厂,日本利用中国的原料、劳动力、市场,以攫取高额利润。
20.在中日《马关条约》中,日本强占中国东北的领土是:A.辽东半岛 B.库页岛 C.黑龙江以北的广大地区 D.长春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日本侵占辽东半岛引起了三国干涉还辽。
21.甲午午中日战争中的海战主要发生在( A )在A.黄海B.东海C.渤海D.南海22.老王一家人在1890年为了谋求生路到重庆做生意,8年后他们会遇到下列那种情况(D)A.老大听人议论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的事情B.老王在《申报》上看到太平军痛打华尔的一则消息C.老二从西部回来告诉家人俄国侵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D.老三在一家本工厂打工23.“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这幅挽联哀悼的是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B)A.林则徐B.邓世昌C.岳飞D.关天培24. 若建立邓世昌纪念馆而收集文物,准备打捞“致远舰”,你认为应该到哪里打捞(D)A.丰岛海域B.威海卫海域C.旅顺海域D.大东沟海域25.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①左宗棠收复新疆②邓世昌抗击日军③林则徐虎门销烟A.①②③B.③①②C.③②①D.①③②26.中日《马关条约》是继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来,对中国造成最严重危害的不平等条约之一。
前者内容与后者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允许列强在中国(D)A.开埠通商B.索取赔款C.割占土地D.开办工厂2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一个中国人是工茂荫(清朝户部侍郎),他币制改革在1854年受到申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