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2.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3.“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的是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4.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
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②位卑未敢忘忧国③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5.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来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6.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①孔子的“礼”②董仲舒的三纲五常③宗法制④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7.“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8.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
下列观点与理学家的思想明显不符的是A.“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正君心,立纪纲,亲贤臣,去小人”9.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10.《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 B.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权利C.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11.下列各项中,最早记载蕃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A.《齐民要术》B.《农书》C.《农政全书》D.《四洲志》12.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13.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写经体”。
这说明A.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最高峰 B.魏晋时期的书法成就只有“写经体”C. 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需要 D.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14.一位著名的绘画史学者在其著作中写道:“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鸟禽鱼,则古不及近。
”他所说的“古”与“近”,应指何时?A.晋、唐 B.唐、宋 C.宋、元 D.元、明15.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
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 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16.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A. 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 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 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 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17.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 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 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18.《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
这反映了A.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 B.“异端”思想影响广泛C.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 D.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19.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
下列材料不能用作该论文论据的是A.《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B.《西游记》:“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C.《三国演义》:“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D.《聊斋志异》:“(女)儿已委身乔郎矣,更无归理。
如有变动,但仍一死!20.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
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
根据以上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21.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
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与其哲学思想相似的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是A.“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 B.“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C.“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 D.“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22.“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
”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A.鄙视贫穷B.认为财富即道德 C.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D.揶揄上帝23.《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1517年-1546年)在不到30年的短短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已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谩骂、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
”材料意在说明A.宗教改革演变成为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 B.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性质截然不同C.是否信仰宗教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焦点 D.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各国间的激烈冲突24.伏尔泰赞扬中国“几乎没存丝毫地虚构和奇谈怪论,绝无埃及人和希腊人那种自称受到神的启示的上帝的代言人。
中国人的历史从一开始便写得合乎理性”。
伏尔泰对中国的赞美反映出的主张是A.倡导君主立宪制 B.理性地反对封建神权C.倡导天赋人权学说 D.反对古典希腊文化25. “国王是上帝派到世问的最高权威,有无限的权力。
”启蒙运动中与此相对立的关于国家起源的主张是A.天赋人权 B.三权分立 C.社会契约 D.君主立宪26.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
”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A.人文主义 B.民族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27.法国巴黎先贤祠中一棺木上写着:“他拓展了人类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在它的对面一棺木中伸出一只手,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象征着它的主人所点燃的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
这两具棺木中所安息的很可能是①伏尔泰②孟德斯鸠③狄德罗④卢梭A.①② B.③④ C. ①④ D.②③28.哥白尼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场“革命”。
这是因为它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29.下列是某校举办的一场东西方文化展览的一都分。
下列对这两位思想家的共同之处分析正确的是A.都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B.都是工业革命之后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C.都主张推翻君主制 D. 都促成本国爆发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30.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在这里,柯林伍德强调的是A.思想史构成了全部历史的主干 B.一切历史都可以被置换为思想史C.思想史决定了整个历史的发展 D.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计40分)31.(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好?”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张子语录》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官便殿奏礼》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
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请回答:(1)材料一的主要思想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有何发展?分析其原因。
(6分)(2)根据材料三中张载的言论指出宋代理学在塑造人格和德操方面有何建树?(2分)(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朱熹和李贽对孔子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并分析各自出现这种态度的原因。
(8分)(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指出汉代以来儒学长期被奉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
(2分)32.(22分)人文主义思潮注重人的个性,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对近代世界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