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9讲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第9讲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第9讲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一、选择题
题点1人文主义精神起源
1.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说:“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躯体,穿戴也和人一样……每一种动物都会把神的模样描绘得和自己一样。

”这表明色诺芬() A.否定神的存在B.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
C.宣扬唯物主义思想D.主张将神人性化
2.《斐多篇》说,“凡是不曾研究过哲学的人以及在逝世时并不是全然纯洁无暇的人,没有一个是可以与众神同在的,只有爱知识的人才能够”。

文中“爱知识的人”应是() A.梭伦B.伯利克里
C.苏格拉底D.柏拉图
3.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

两人思想的最大相同之处是() A.反对君主制B.主张民主
C.强调知识和道德的作用D.维护君主权威
题点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

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
5.15世纪西欧一些地区成立了新式寄宿学校,课程设计围绕着教育学生快乐而健康地生活,使学生成为一名负责任的公民。

这一课程设计理念体现了() A.功利主义思潮B.人文主义思潮
C.理性主义思潮D.现实主义思潮
6.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

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了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

”这个人是()
A.马丁·路德B.克伦威尔
C.亨利八世D.加尔文
7.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 A.“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
题点3启蒙运动
8.“法国大革命以一种无与伦比的群众动员的威力把这些普世伦理确认为一切政治制度的合法性源泉。

”材料中的“普世伦理”是指() A.人文主义B.因信称义
C.启蒙思想D.马克思主义
9.(2011·天津高考)“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A.孟德斯鸠B.伏尔泰
C.卢梭D.康德
10.(2011·江苏高考)“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

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

”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卢梭B.伏尔泰
C.孟德斯鸠D.康德
11.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

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愚昧和迷信
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民主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12.启蒙学说发展了人文主义,这主要表现在() A.反对教权主义和蒙昧主义
B.宣传天赋人权
C.提倡自由平等
D.主张建立法制社会
二、非选择题
13.(2011·山东高考)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

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材料三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

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
些又体现了“新见”。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
“三权分立”思想。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
料三的认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礼是中国的自然法,任何人包括皇帝,对它必须遵守。

它更是一切法律的指导原则,所有的法规都应该符合它的原则,不得违反。

——李约瑟材料二所有社会成员应相互约定把自己的全部权利交给一个人亦即君主,以建立能保障人们的安全与幸福的国家,而且契约一旦成立就不可推翻,人民应无条件服从君主。

——摘自霍布斯《利维坦》材料三以绞死或废黜一个暴君为目的的暴动是天经地义的合法的行为。

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

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摘自卢梭《社会契约论》材料四当今社会,人们社会契约意识淡薄。

“小悦悦事件”、老板“跑路”和交通肇事逃逸等类似事件频繁出现,挑战着国人的道德和法律底线。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2)据材料二、三,指出霍布斯与卢梭关于社会契约的主张有什么不同?与材料一相比,社会契约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加强社会契约意识的现实意义。

答案
1.D2.C3.C4.C5.B6.A7.C8.C9.D10.A
11.B12.D
13.(1)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

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

(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

评价: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

(3)考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答:①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
分,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②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③两者的思想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共同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14.(1)李约瑟只看到了礼是中国人的最高行为规范,但没有看到中国君主专制的本质。

(2)不同:霍布斯认为契约主权在君,而卢梭认为契约主权在民。

变化:由道德约束变为法律约束。

(3)有利于公民真正形成对国家法律的尊重,提高公民道德素养和诚信意识,调节
社会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中国民主法治建设。

相关主题